泌尿系统病理PPT课件
泌尿系统病理
-
1
第一节 肾炎
肾炎是指以肾小球、肾间质和肾盂的炎症。 肾炎分为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化脓性 肾炎和肾盂肾炎。
-
2
一、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 变态反应性疾病。
肾小球肾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 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上被称为肾炎,它是指 原发病变在肾小球;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指 在全身性或系统性疾病中出现的肾小球病变, 如猪丹毒、猪瘟、鸡新城疫等传染病常有肾 小球肾炎发生。
-
12
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式图。
-
13
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14
肾小球充满细胞,毛细血管袢分辨不清,为增生性 肾小球肾炎,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
15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高倍镜下,系膜区可见中 性粒细胞浸润。
-
16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17
免疫沉积物呈颗粒状分布于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
-
36
新月体从四周挤压毛细血管丛
-
37
肾小管中的管型
-
38
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为各种不同类型肾炎发展的最后阶段,所 以又称为中末期肾。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 变和硬化,残存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以致 肾脏固缩,表面呈颗粒状,故称为皱缩肾。
-
39
眼观,肾脏显著皱缩,表面凹凸不平或呈 颗粒状,质地变硬,被膜增厚,与肾表面粘 连,不易剥离,强行剥离会导致肾组织缺损。 切面皮质显著变薄,皮质和髓质界限不清, 因为部分肾小管阻塞,有时皮质或髓质中形 成细小的囊腔,腔内含有淡黄色液体。
-
26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模式图
-
27
肾小球损伤严重,以致纤维蛋白原都漏入了肾 小球囊,导致上皮细胞的增生及新月体形成。
-
28
肾小球内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组成的新月体
-
29
细胞性新月体(环形体)
-
30
细胞性新月体
-
31
细胞纤维性新月体
-
32
纤维性新月体
-
33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
34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
18
这些病变引起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以致肾小球血流量减少。严重时肾小球毛细 血管壁可发生节段性纤维样坏死,并有微血 栓形成。由于肾小球缺血,肾近曲小管上皮 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或脂肪变性,肾小管管腔 内可出现蛋白管型、红细胞管型和细胞分解 产物聚集形成的颗粒管型。肾间质充血,水 肿,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局灶性 出血。
-
19
肾小管中的蛋白管型
-
20
肾小管中的管型(脱落的上皮细胞)
-
21
2.亚急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眼观:肾脏体积显著肿大,被膜紧张,易 于剥离,有时与肾表面稍有粘连。肾脏质地 柔软,色泽苍白,故有“大白肾”之称。有 时可见出血点。切面隆突,皮质增宽且浑浊 苍白,皮髓质界限清楚,可见出血点。
-
-
49Leabharlann 此型肾炎是引起人类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
人在临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 管型尿、水肿和高血压。
-
3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1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中等大小的可 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激活补体引发炎症
2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抗肾小球基底 膜抗体,激活补体引发炎症
-
4
肾小球
(模式图)
a. GRM b.柱层上皮细 胞 c.内皮细胞 d.系膜
10
-
11
镜检,两侧肾绝大部分肾小球广泛受
累,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肾 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肿大,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肾球 囊腔狭窄呈裂隙状。毛细血管管变小甚至 闭塞。肾小球早期表现为渗出性炎症的变 化,以后表现为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 膜细胞增生为特征的细胞增生性病变。
-
45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纤维化
-
46
肾小球玻璃样变
-
47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三色染色显示蓝色 的胶原沉积。
-
48
4、膜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是一种慢性免疫复合物沉积病。因 其病变早期细胞增生和渗出等炎症变化不明 显,缺乏细胞反应,故又称为膜性肾病。本 病后期出现弥漫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由 于此病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增厚为 特点,所以称之为“膜性”。
22
亚急性肾小球肾炎
-
23
-
24
亚急性肾小球肾炎切面
-
25
镜检,一部分肾小球呈急性肾小球肾炎变化,
较为特征的变化是肾球囊的壁层上皮细胞显著 增生,增生的上皮细胞肿大,呈立方形或梭形, 成层堆积在肾球囊,形成新月体结构,称为细 胞性新月体。在新月体的上皮细胞之间,可见 少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随后,肉 芽组织增生,细胞性新月体中纤维成分逐渐增 多,形成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最终新月体的上 皮细胞和渗出物逐渐被纤维组织所取代,形成 纤维性新月体。
-
35
新月体形成后,压迫毛细血管丛,严重
时可引起肾小球与肾球囊粘连,终致逐渐将 球囊腔闭塞,最后使整个肾小球发生纤维化 和玻璃样变,以致肾小球功能丧失。此时, 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或脂肪变性更为广 泛,管腔内有多量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 和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的管型。部分肾小管 因球囊腔闭塞而萎缩和消失。间质内可见不 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后 期,间质发生纤维增生。
-
7
眼观:肾脏体积轻度到中度肿大,重量增
加,被膜紧张,表面充血,有大红肾之称。 被膜易于剥离,剥离后见肾表面和切面常有 小点出血,故又有“蚤咬肾”之称。切面皮 质增厚,纹理不清,有时可见大小不等的出 血点。表面和切面可见针尖大灰白色小颗粒, 这是肾小体肿大的表现。
-
8
猪肾点状出血
-
9
猪瘟肾脏
-
-
40
慢性肾小球肾炎
-
41
固缩肾
-
42
-
43
慢性肾小球肾炎
-
44
镜检,多数肾小球呈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或玻璃样变,致使肾小球囊腔闭塞或不完全 闭塞,继而所属肾小管发生萎缩。间质内可 见明显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和结缔组 织增生。此外,病灶外围残存的肾单位呈现 代偿性肥大,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所属 甚小管代偿性扩张,肾小管变粗。萎缩部分 与代偿性肥大部分相互交织,构成皱缩肾的 特点。
-
5
1
2
__
_ _ __ _ _ _ _ _ _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上皮细胞 2. 基底膜 3.内皮细胞 4. 被过滤物质
-
6
(二)病理变化
1.急性肾小球肾炎
又称毛细血管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增生的细胞以毛细血管丛的内皮细胞和系 膜细胞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