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为学 》(人教版五四学制)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为学 》(人教版五四学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为学》教学设计
《为学》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一封信。

本文主要通过两个和尚去南海的事例,说明凡事都事在人为。

阐述了做学问没有难易之分,立志苦学,为学不难的道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重点实词,准确地直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文中借事说理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章主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实词的意思,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到了很多,懂得了理想的重要,明白了奉献的美好,知道了人生要有目标,那在学习上又应该怎样做呢?今天就让我们来通过一篇古文一起探索一下吧!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将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2)学生默读,借助书下的注释,理解文章大概意思。

2.作者介绍。

彭端淑:字乐鑫,号仪一。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著有《白鹤堂文集》,议论小品文《为学——首示子侄》(简称《为学》)即出于本书。

3.生字学习。

师范写,生仿写,并组词。

鄙:边鄙,鄙人;
曰:子曰,美其名曰;
恃:自恃,恃才傲物;
乎:傻乎乎,忘乎所以;
僧:僧门,僧侣;
吾:吾辈,支支吾吾。

4.词语理解。

(1)为学:做学问。

(2)去:距离。

(3)鄙:边界。

(4)语:对……说。

(5)何恃:凭什么。

(6)钵: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

(7)之:到……去。

(8)犹:仍然,还。

三、精读领悟
1.再次朗诵课文,思考从文章的第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开篇提出了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了做学问的难易是由做与不做来区分的。


2.如果把这一段的两句话换一下位置,先讲“为学”,再讲“天下事”好不好?请你说一说理由。

(“天下事”是大范围,而“为学”是小范围,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说;另外在作文时重点往往放在后面,所以不好。


3.在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两个和尚的故事,借此说明了什么道理?
(只要亲自去做,就会成功,如果不去做,那么在简单的事情也不会成功。


4. 在这一段中出现了两次“子何恃而往”,这两次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前一个是普通的发问,富和尚询问穷和尚要怎么去,而后一个是一种轻蔑的语气,在说我这么富有都去不了,你仅仅有一瓶一钵凭什么去!)
5. 同桌讨论,这篇文章中的两个和尚并不是去求学的,而是要做什么?
(去南海。


6.小组讨论:他们去南海的事情跟求学有关系吗?相通之处又表现在哪里呢?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在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外在的条件,这一点跟求学是一样的。


7.最后一段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文中例举的故事做一个总结,同时起到了呼应开头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上,我们通过合作简单的了解了文言文,并理解了本文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学习的道路上仅仅立下目标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为之奋斗、努力,这样才能将难的事情变成简单的事情,最终才会获得成功。

五、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鄙()恃()
墙()诗()
2.解释词语。

(1)去:()
(2)鄙:()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习题。

七、板书设计
为学
贫僧:一瓶一钵
富僧:欲买舟而下,富者有惭色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