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最新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第一管理》读后感《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全文以安全责任为主线,以大量生动、通俗的例子引出安全管理的各种理念、观点,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个人应如何搞好安全工作。

在认真读完书后,深受启发,相信该书会提高我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现结合我矿安全工作状况,谈谈我的看法和感想。

这几年,我矿处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采剥总量、铁精矿钛精矿和球团矿产量每年均在大幅增长,生产总值更是一年一个台阶。

同时,设备的大型化、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部分老设备老工艺的先天性不足、采用了新的危险工艺、新的危险作业的出现、员工素质和安全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等,使我矿的生产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增多,危险性和危害性增大,并且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形势对企业的要求更加严厉,这都给我矿的安全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体来讲,我认为这几年我矿的安全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我矿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矿、车间两级机构健全、职责分工明确,同时安全投入大幅增加,这给予了安全工作实实在在、充分有力的保障,是安全工作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关键。

其次,各种安全制度正在健全和完善,反违章力度不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岗位机台危险辨识评价工作的有力开展,各种应急预案的完善和演习,使我矿的安全工作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另外,在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及全矿安全工作者的努力下,宣传教育培训得力,我矿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也在逐步提高。

这里有个数字,可以说明:在2007年,我国的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13人。

在《第一管理》中提到,我们要有一个在成绩面前必须归零的心态。

过去的安全成绩只有在写总结、向领导汇报时有用,对岗位、对每一天的工作而言,成绩只能为零。

我们应居安思危,树立“安全生产管理永远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的观念,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安全工作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还有不少的薄弱环节,应时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时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奥运会的主题是“更高更快更强”,我认为安全工作的主旋律应是“更细更严更小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安全管理重在细节,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这里,我先就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谈谈我的看法。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一部分,安全工作是企业生产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

我不赞成把安全与生产看成是一对矛盾,或将安全与生产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来考虑问题。

我认为安全与生产应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在生产中首先应考虑安全问题,同时安全工作应服务于生产,应有利于生产,至少从长远的目标来看应是这样的。

没有了安全生产就毫无意义,没有了生产就谈不上安全了。

总而言之,应以系统全面的观念对待生产与安全,应将两者视为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根据《第一管理》中提到的新安全运动和新安全观,安全管理在安全生产中是第一位的。

其中心思想是“管理人员对于事故预防有直接责任,所有员工必须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负责”,其核心内容是落实责任也就是明确和落实管理人员、员工和企业的责任。

落实责任的关键在管理,即通过管理手段对安全责任意识持续强化,解决的是人为因素,探讨负起安全责任的思想和方法,使系统工程所分析的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环环有人负责,使安全理念走进员工的心灵深处,调动起员工勇于负责的愿望。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因此,我们的安全管理的重点应从人和物两个方面着手。

下面,我就管理、本质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评价四个方面,结合《第一管理》,谈谈我的看法和感想。

第一点:科学管理,落实责任,严格执行。

“所有的安全问题都是管理问题,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说明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核心和关键。

杜邦公司把所有的安全目标都定为零:零伤害、零职业病和零事故,说明其安全管理工作是相当出色的。

而发生事故,一般直接原因是操作者过失、设备缺陷,但仔细分析,其中都有安全管理上的过错、失误的影子在里面。

《第一管理》中提到了事故链,并认为要想打破连锁反应,只要从中间抽取任意一张骨牌,形成豁口,就能避免后面的骨牌倒下。

也就是说制止一连串事件中的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而不仅仅是最后一个导致事故的行为,就能截断“事故”链。

书中举的重庆开县“12。

23”特别重大井喷失控事故例子,充分说明了一个人身伤害事故,里面有不少的隐患,不少的违章。

这些隐患违章也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这些隐患违章之所以存在发生,是因为存在管理上的漏洞、不足或失误。

“从科学出发,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这句话有些理想主义,但也说明了尊重安全规律,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安全管理的三个基本理念为科学的、人本的和经济的管理理念。

科学管理要求从科学技术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用现代管理的观念与方法管理安全,按安全生产的规律与特点抓安全。

这就要求我们熟悉安全生产现状,熟悉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掌握安全生产技术,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观念,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抓安全管理。

在反复思考分析事故及违章现象后,我认为首先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应充分学习和吸收美、日、德先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洋管理”本土化,结合我矿实际,让安全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

具体讲,在生产现场应推行岗位危险辨识和安全评价工作,引进先进的安全的工艺和设备,提高本质安全度;对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工作者,应向德国的学习,重点在让制度量化细化和全面化,并监督、落实、修改和完善制度;对职工,应宣传美国的“以人为本”观念,让职工充分参与岗位安全工作,让安全工作的重心下移,转变职工的安全意识,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另外,应高度重视安全责任和责任的落实工作。

“企业安全,我负责”,人是管理中的最活跃因素,管好了人,就管好了安全。

安全责任需要共同承担也需要分担,既要让一根绳上的蚂蚱往一个方向用力,又要让每个蚂蚱都有自己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安全责任的关键是在职工上,在岗位上,岗位是责任的核心。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不管是领导岗位、管理技术岗位还是生产操作岗位都应有具体明确的责任和义务。

有了责任制,有了很多安全制度,关键在落实,在执行上。

执行中关键的一环在管理上,违章指挥、冒险作业和不遵守操作规程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而安全管理的重心在执行环节上,需要全体员工不遗余力坚决贯彻。

我认为,安全管理上执行力贯彻不好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该管不愿管:认为安全上基础差、问题多、资金缺少而责任重,怕管错了被追究责任;或是认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从而对违章、隐患视而不见。

2、该管不敢管:怕麻烦,怕得罪人,怕打击报复,见违章现象避而远之,怕管不敢管。

3、管了不真管:心存侥幸心理,认为某些违章不制止、隐患不排除不会发生事故;或者抓安全图形式,喜表现,喜欢在领导看得见之处下功夫。

上级一走,马上就变了样。

4、愿管不会管:有管安全的主观愿望,但对安全工作一知半解,不知道如何科学管理,后果是往往干扰了正常的工作。

5、会管不能管:如检查过多,且流于形式,挫伤了积极性和责任心等。

安全工作者一定要记住:不负责任就是对职工犯罪。

加强责任心,加强学习,提高水平是当务之急。

第二点:加强硬件建设,提高设备、工艺和环境本质安全程度。

在书中,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作者将“安全管理”和“落实责任”视为新安全运动的核心。

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不太赞成这种定义。

我们来看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中的定义: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失误一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一安全功能。

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只能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以“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为例,很多学校、厂房及住房跨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这样的大灾难面前,也有“史上最牛的学校”出现,在震中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美国不赞成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地震预测中,因为地震预报的难度太大;他们认为不如将资金投入到提高建筑物的防震等级和建筑质量上。

将房子牢固了,就不怕地震了,或者说地震带来的损害就要小得多。

本质安全是从设计的本质安全开始的。

我们欣喜地看到,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本质安全。

规划设计的工艺、设备设施都很先进,安全可靠性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安全理念。

如采矿车间的沃尔沃,就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其在翻车时一般车斗会翻而车头不会翻,起到了良好的保护司机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本质安全。

这样的例子在我矿还有很多,如设备上的调节、转换、联锁、保护装置,是随处可见的。

生产过程安全的关键在于本质安全,本质安全中关键的一环是隐患排查治理。

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运行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种种原因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大大降低其本质安全程度,隐患随之可能产生,如不及时治理就可能产生事故。

矿制定了专门的制度,在隐患排查治理中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今,形成了矿、车间、班组和岗位几级隐患排查治理层次,查出的隐患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理。

同时,隐患排查治理受人的责任心、水平和目前的科学技术制约,所以,我们还应多学习,多和同类型先进企业比较,提高排查治理水平和效果,并形成长效机制,从而达到减少隐患提高本质安全度的目的。

本质安全具有相对性。

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的,有时安全的地方往往存在未知的危险。

在本质安全程度高的地方,员工久了可能会产生麻痹思想,认为这儿很安全,不需要重视,这往往会是事故的根源。

举个例子,山上化验室的楼梯又宽又平,一般的认识是这儿很安全,不需要特别注意,但在前些年,就有一位职工因注意力不集中,下楼梯时回头望月,哎哟一声,结果将脚扭伤了。

所以应教育职工在任何场所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警惕,应安全警钟长鸣。

第三点: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和行为的安全性。

我矿十分重视安全培训教育,如对新入厂的员工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要求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对进厂的民工也要求了安全教育等,做到了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员工的较为全面彻底的有深度的教育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