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基本结构与写作规范
第一节学位论文的整体结构模式
第64条论文整体结构的重要性
论文结构,是论文本身论证力度的重要表现之一。
合格的学位论文,要求
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会很自然地把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看作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接受学位教育的学生应当在自己的论文中自觉地遵守这些规范,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展现自己的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2上述三种基本规范,本书作者将其加以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梳理,集中作为“附录”的部分内容放在本书之后。
第66条学位论文的宏观结构示意图
学位论文的宏观结构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三个部分。
除封面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内容之外,在实体设计上,包括目录、前言、导论、本论、结论、附属部分。
其中,前言、导论、结论、附属部分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
论文提倡脚注)
附属部分
涉及论文的图表或者资料统计附录(可以不
列举)
参考文献
后记(跋)
个人科研成果简表(提倡列举)
第67条学位论文酌定内容的写法
完整的学位论文,尤其是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根据不同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要求,还会在上述宏观架构之外,主要是在前置部分之中,要求加入某些特定的
十字分类号(UDC),著录在左上角。
中图分类号一般选取1~2个,学科分类号标注1个。
中图分类号参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学科分类号参照《学科分类与代码》(参见国家标准GB/T13745)。
密级的标注,应当按国家规定的保密等级及代码,在右上角论文编号下注明(参见国家标准GB7156)。
2关于责任者群体的姓名
某些大学或者研究机构还可能会要求在论文之前单独加上一页,以标明责任者包括论文的作者、作者的导师、评阅人、答辩会主席等。
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姓名、职称、学位、学习工作单位、地址与邮编。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但是,
;学位、职称;
);著作
提倡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汉字体的章节制。
说明:
1汉字字体的章节制
举例如下:
第一章一般立功(1)
第一节一般立功的构成(3)
第二节一般立功的司法奖励规则(13) …………
第二章重大立功(23)
第一节重大立功的构成(33)
21重大立功的构成(30)
22重大立功的司法奖励规则(40) …………
3行刑中的立功(45)
31行刑中的立功的构成(55)
32行刑中的立功的司法奖励规则(60)
…………
第69条宏观结构的整体美感
学位论文的主体,是本论部分。
本论的章节应当不少于三章,以保持整体的结构美感。
其下的独立标题之间,乃至各个不体现在目录之中的独立标题之间,必须设置、存在有或长或短的过渡分隔段,一两行即可,这是结构美的重要要求之一。
一个标题之下没有任何说明,直接紧跟下一级标题,直接导致上下两级标题作为上下两行紧跟出现,有的论文甚至三级、四级标题直接相接,不仅缺乏美感,而且体现了逻辑结构的缺憾。
第71条整体页码的编排规则
学位论文的整体页码编排,必须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
如果可能,应当尽量将初始页码排在连续装订的印刷页的正面(单页),避免正文内容的首页自目录后背面开始。
页码起始页,自目录后的第一印刷页开始,连续编码,遇新的章节,页码
“2”,
装订,此时,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英文摘应当放在论文后一并进行装订,装订时不必另装封面。
但是,论文摘要应当单独编排页码,做到在目录页上能与正文有所区别。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会要求在正文之前有简单的一页以内的内容摘要,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内容摘要。
独立装订,或者装订于论文之后的,是中英对
照的正式论文摘要。
第二节学位论文的前置部分
第72条目录的用法
学位论文应有目录页,排在序和前言之后,另起页。
目录页是论文中内容标题的集合。
包括引言(前言)、内容、小结、参考文
别。
等。
(或前言)
6目录所列内容回行时顶格排。
7目录应单列页码,与正文页码分开。
第73条序或者前言的用法
序或前言并非必要。
序为他人所写,前言为本人所写。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原则上不提倡加序。
学位论文的前言,一般是作者对本篇论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主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发表意见。
前言的内容,也可以在导论中说明。
第74条导论的用法
导论,也可以称为序言、绪言,或者绪论。
学位论文根据需要,可以设置
(6)全文体例安排;
(7)其他与研究论证有关的特殊问题。
第三节学位论文的本论部分
第75条本论的内容
本论,也称正文。
学位论文本论部分的内容,是论文的核心内容。
本论部分的内容,包括研究、分析、论证以及学术见解形成的所有过程。
正文的撰写,要求论据和论点准确、清晰、实事求是、简短精练、合乎逻辑。
说明:
1正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核心,由于研究对象涉及的各个具体学科、选题、
因此,建议采用章节结构。
2“章节结构”中,章的数量设置,应当根据研究和论证的需要,整体加以考虑。
出于数字的结构美感,可以考虑设置的章节数量,如三章、五章、十章等。
但是,章节的数量,应当考虑到章节之间的宏观呼应和对称,不必强求数量。
3同一个内容,尤其是作为论文主体部分的研究对象,如果全部放在一章内,
由于内容过多或者篇幅过大,显得论文整体有失衡感的,可以考虑分节。
但是,如果只有少数章分节,其他章不分节,显得影响结构美感的,可以考虑将一章分为标题完全相同的若干章,但是,章名以“之一”、“之二”等加以区分,或者在章名之后以带括号的数字加以区分。
例如:
第五章盗窃罪的司法认定之一:数额认定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