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

(1)比较 B 河流在 A、C 两测量站的水量差异并说明原因。 (2)分析甲地区成为著名灌溉农业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说明乙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并简述该城市发展其生产的区位优势。 (4)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5)简要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6)简要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水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30.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的①②③三大河流中,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
(填代号),
其发源地在我国的
(填省区),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我国有关研究机
构和学者专家率先提出了该河区域经济开发的设想,你认为该河区域经济有哪些
项目可供开发?
(2)图示的①②③河流中,河流
14. 城市 N 以西的铁路名称是( )
A. 青藏铁路
B. 兰青铁路 C. 兰新铁路
D. 宝成铁路
15. M 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 热量、光照 B. 光照、水
C. 水、地形
D. 地形、热量
16. 为促进 M 河谷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
C.气温低 10℃以上
D.白昼较短
12.在农业原料优势的基础上,该地区适宜发展( )
A.纺织工业
B.造纸工业
C.地热、太阳能发电
D.制糖工业
13.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读下图,判断 14~16 题。
A.① ④ ③ ② B.④ ① ③ ② C.① ④ ② ③ D.④ ③ ② ①
25.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降水量最大的是甲地
B.可能有河流流经的是乙地
C.年均温最高的是丙地
D.最适合开挖窑洞的是丁地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来安中学 2017 届高三年级地理测试题 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
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河流②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
A.多雨水的花岗岩地区
B.冲积平原地区
C.多雨水的石灰岩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2015 年 10 月 15 日,我国 15 省市出现大雾天气。回答 21--23 题。 21.深秋初冬季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加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加大,水汽易凝结,晴好天气又提供了足够的粉尘颗粒 22.下列天气最不利于浓雾扩散的是( )
世纪 60 年代开始,胡杨林树大片枯死,塔里木河水先退至台特玛湖,后退到大
西海子水库。短短 40 多年,塔里木河流程从 1321 千米缩短到 1001 千米,罗布
泊完全干涸了。
(1)塔里木河主要依靠
补给,
其径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
(2)20 世纪 50 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
为水稻。
(2)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3)自然原因: 我国气候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为水稻生长提供有利的自然条件。
人文原因:
① 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良,适应能力增强; ② 水稻种植技术的传播。
28.(1)冰川融水
温度(季节)
(2)调节气候,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加,气温日较差减小
(3)绿洲
二、综合题 26.读图:珠江流域图,回答:
(1)填注图中用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城市 A
水电站 B
(2)读图,判断广东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3)说明珠江(西江)上游与下游在水文特征上最显著的差异
(4)简要分析珠江流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水能开发对流域内经济 发展的影响。
27.下图是我国某主要粮食作物的时空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4)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过度樵采、过度垦殖、
过度放牧、上游不合理用水。
(5)A C
29、(1)A 测量站水量较 C 测量站水量大。
AB 河段为灌溉农业区,大量引水灌溉农田和生活用水量大,BC 河段流经地区 降
水较少,没有较大的支流注入。
(2) ① 位于河套平原,地形平坦;② 属于中温带,光照充足; ③ 有黄河水作灌溉水源; ④ 长期耕作,土壤肥沃。
(1)判断这种粮食作物是何种作物?(2 分)说明判断理由。(2 分) (2)描述该种粮食作物在汉代的分布情况。(2 分) (3)请分析该作物种植范围不断扩大的自然和人文原因。(6 分)
28.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
里,冬夏不赢不缩”。直到 50 年前,罗布泊依然是水波浩淼、飞鸟翔集。但从 20
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 建设防护林 ② 利用地膜技术 ③ 提高排灌技术 ④ 提高复种指数
A. ① ④
B. ③ ④
C. ① ② ③
D. ② ③ ④
17.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 N 作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 )
A.接近市场
B.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C.交通运输方便
D.接近原料产地
读我国某地区湖泊和水网示意图,回答 18~19 题。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读“西宁至拉萨一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 10---12 题。
10.剖面线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大致是( )
A.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B.地面坦荡,沃野千里
C.地势高峻,波状起伏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1.夏半年,与拉萨相比,西宁(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降水较少
(4) 图中乙地区主析粮食作物是 温低,但农作物单产较高,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该地地势高、气
(5)印度河一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发生在 3—5 月,一次发生在 7—8 月, 试分别说明导致该河两次汛期最主要的河水补给方式
(6)有人建议立即上马修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坝,蓄水发电,试从社会、经 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诸多方面考虑是否可行?为开发利用大峡谷,当务之急 的工作是什么?
C. 水土保持工程
D. 南水北调工程
8.A 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
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分别为( )
A. 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B. 流水作用、向西南方向输送
C. 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
D. 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9.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3) 钢铁工业 附近有白云鄂博铁矿,便我国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解决途径: 临近黄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可利用黄河水自流灌溉。
(5)主要环境问题有土壤盐碱化和风沙危害。 ① 该区地处干旱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加之不合理的灌溉致使土壤盐碱化 严重; ② 该区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周围多沙漠,植被覆盖较差,风沙危害严重。 (6) ①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注入乌梁素海; ② 大量使用化肥后的灌溉用水注入乌梁素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缺 氧, 鱼类死亡。 30.(1) ② 青海省 水能开发 旅游资源 航运 边境贸易 (2) ③ 能源、矿产资源缺乏 (3) 消亡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 (4)青稞和小麦 ① 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 ② 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5)3-5 月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7-8 月西南季风带来的大量的雨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6)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雅鲁藏布江位于我国边陲,周边地区人口稀少,沿途没有发达的工农业, 能源需求并不迫切。 从工程技术看: 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壳活动频繁,加上交通闭塞,工程技术难度大, 从生态角度看: 这里地质灾害频繁,加上这里是巨大的水汽通道,水热因素活跃,因而 生态环境脆弱,若建立巨型水库,有可能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引发严 重的地质灾害。 当务之急的工作: 是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广泛的对峡谷进行科学考察研究,逐步制订合理 保护和利用的规划。
一、选择题
参考答案
1—10 DCCCC BBADC
11--20 BABAD CDDCC
21--25 DCBBB 二、综合题 26.(1)桂林 岩滩 (2)地势特点:北高南低。 判断依据:河流自北向南流 (3)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下流航运价值大. (4)有利条件:① 流量大,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 ② 离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距离较近。 影响:珠江流域的水能主要分布在西江中上游,水能的开发: ① 能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 可以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③ 水能开发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并拉动相关产业 ④ 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7、(1)水稻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是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麦;图示作物早期 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然后逐渐扩大,但仍然以东部和南部为主要分布地区,故
库区周边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3)塔里木盆地的耕地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