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阅读( 1)(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2 题。
(2019 年栖霞区一模卷)【古诗阅读】陪润州 ①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宋〕 杨蟠试上蓬莱 ②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天远楼台横北固 ③,夜深灯火见扬州。
回船却望金陵 ④月,独倚牙旗 ⑤坐浪头。
(选自《宋诗三百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4月版)[ 注释 ] ①润州:宋朝时润州行政区域为现在的镇江市。
②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喻指金山。
③北固:指 北固山。
④金陵:唐宋时,金陵也指润州。
⑤牙旗:旗杆顶上饰有象牙的旗。
多为主将主帅所建 , 亦用作仪 仗。
1. 本诗前两联写金山胜景, 首联用“长云漠漠鸟飞愁” 写出金山山势的 ,颔联用“ “ ”两个动词性短语写出金山被江水环绕的地形特点。
( 2 分)2. 这首诗尾联对江中明月的描写非常别致,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3 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3-4 题。
( 2019 年鼓楼一模卷)剑客行[南宋]陆游我友剑侠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 ① 入燕诛逆虏。
一身独报万国雠,归告昌陵 ②泪如雨。
(选自《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集》,陈祖美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7 年版) 注]①正昼:大白天。
②昌陵:永昌陵,宋太祖的陵墓。
3. 下列对宝剑的描摹,手法与《剑客行》首联、 A. 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
B. 流尘冉冉琴谁鼓,渍血斑斑剑不磨。
C. 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
D.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4. 诗中提及荆轲、专诸有何意?( 3 分) (三)古诗阅读。
(4 分)(2019年浙江金华、丽水卷)遣意【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酿黍:酿酒。
移橙:栽橙。
5.古诗讲究对应, 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字看出。
颔联中的“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 ,“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 分)6.《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颔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剑池》) (《琴剑》) (《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 )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诗人所遣何“意”?( 2 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 题。
(12分)(2019 年鼓楼一模卷)六一泉铭并序[北宋]苏轼欧阳文忠公将老,自谓六一居士。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
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
子间于民事,求人于湖山间而不可得,则盍往从勤乎?”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
曰:“公,天人也。
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
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⑤为恨。
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虽江山之胜,莫适为主,而奇丽秀绝之气,常为能文者用,故吾以谓西湖盖公几案间一物耳。
”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
明年,公薨⑥,予哭于勤舍。
又十八年,予为钱塘守,则勤亦化去⑦久矣。
访其旧居,则弟子二仲⑧在焉,画公与勤之像,事之如生。
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讲堂之后、孤山之趾,汪然溢流,甚白而甘。
即其地,凿岩架石为室。
二仲谓予:“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其本意,名之曰“六一泉” ,且铭之曰: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 ,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
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注]①通守钱塘:任杭州通判。
“钱塘” 和下面的“此邦”都是指杭州。
②公: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③惠勤:欧阳修的朋友,苏轼曾为其诗集写序。
④扺(zhǐ)掌:击掌。
表示两人谈话时气氛融洽。
⑤不一来:指欧阳修未曾在杭州做官。
⑥薨:去世。
⑦化去:指僧人去世。
⑧二仲:指惠勤的两个弟子。
7. 解释下面加点字。
(4 分)(1)予.昔通守钱塘(2)以公不一来为恨.(3)推.其本意(4)亦或见于斯.泉也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
9. 对于文中涉及的常识,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铭,是古代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号醉翁。
C. 苏轼,曾作《核舟记》描述游赤壁的经历。
D. “君子之泽”中“君子”是对高尚者的尊称。
10. 苏轼为什么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4 分)(五)古文阅读。
(16 分)(2019 年栖霞一模卷)游青碧溪记〔明〕李元阳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
正德庚辰,予尝游焉。
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②招予复至溪上。
丙辰,又同郡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③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
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
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
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
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
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
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④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
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
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
予每至溪上,縠纹⑤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
此溪四时不竭,灌溉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选自《山水人物》,世纪出版集团,2001 年 2 月版,有删改)[ 注释] 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
②杨公邛崃: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邛崃人。
③沸:泉水涌出的样子。
④靡:冲荡。
⑤縠纹: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
8. 下面句子有两处停顿,请用斜线(/ )标出。
(2 分)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9.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深穷.其源()(2)深丈许.()(3)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4)皆可亭.以赏其趣()10.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 分)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11.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极为精彩,请你赏析。
(4 分)12. 下列选项对本文内容或写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篇游记记游青碧溪,突出了潭深、水明、石丽、景幽。
B. 写鸟及时衔走潭面落叶,是为了侧面表现出青碧溪水的净。
C. 深青、鸦碧、鹦绿三种颜色依次是上、中、下潭的水光之色。
D. “印心染神”写出青碧溪之水能够让人的精神也得到净化。
(六)阅读下列与北宋词人周邦彦有关的古诗文,完成7-11 题。
(15 分)(壹)竹城周邦彦竹城何檀栾①,层翠分雉堞②。
王封尽四堑③,同有岁寒节。
(选自《溧水古诗词鉴赏》)【注释】①檀栾:秀美貌,诗文中多用以形容竹。
②雉堞:泛指城墙。
③堑:防御用的壕沟,护城河。
(贰)周邦彦,字美成,钱塘人。
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
元丰初,游京师,献《汴都赋》①万馀言。
神宗异之,命侍臣读于迩英阁,召赴政事堂,自太学诸生一命为正。
居五岁不迁,益尽力于辞章。
出②教授庐州,知溧水县。
还③为国子主簿。
哲宗召对,使诵前赋,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
徽宗欲使毕礼书,复留之。
逾年,乃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酋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卒,年六十六,赠宣奉大夫。
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选自《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文苑六》)【注释】①宋神宗时,周邦彦写《汴都赋》赞扬王安石新法,大获赏识。
②出:被贬离开京城。
③还:被召回京城。
(叁)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之外,须更味其音律。
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选自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何.檀栾()(2)神宗异.之()(3)提举.大晟府()(4)今其声虽亡.()8. 用“ / ”给选文(贰)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标两处)。
(2分)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
9.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贰)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 2 分)居五岁不迁,益尽力于辞章。
10. 下列对选文(壹)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何檀栾”三个字间接地抒发了诗人对竹城的赞美之情。
B. “雉堞”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翠竹之厚实繁茂,竹林之广阔绵长。
C. “岁寒节”赞美了竹子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都有凌云凌寒的气节。
D. 诗人以竹自况,表达了自己身遭贬谪,仍要像竹子那样保持节操的情感。
11. 比较选文(贰)与选文(叁)在表达方式和写法上的区别。
(4 分)(七)古诗文阅读。
(16 分)(2019 年玄武一模卷)题寺壁①[ 宋] 冯京韩信栖迟②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
吁嗟③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项羽[ 宋] 张耒沛公百万保咸阳④,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注释]①冯京,北宋大臣,曾三元及第。
当时没有考中,客居余杭,因事被官府通缉拘捕,处境困窘,题小诗于所居寺壁。
②栖迟:飘泊失意。
③ 吁嗟:叹息。
④刘邦曾带兵攻占咸阳,秋毫无犯。
咸阳,秦朝都城。
项王亭①赋[ 唐] 李德裕嗟乎!楚声既合,汉围已布;歌既阕②而甚悲,酒盈樽而不御。
当其盛也,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及其衰也,帐中美人寄命而无处。
季③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岂非独任于威力,不由于智虑?追昔四隤④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重瞳⑤电注,叱汉千骑,如猎狐兔。
谢亭长而依然,愧父兄兮不渡;既伏剑而已矣,彼群帅兮犹惧;虽霸业之无成,亦终古而独步。
周视陈迹,缅然⑥如素。
听乔木之悲风,谢高秋之零露。
因献吊于兹亭,庶神灵之可遇。
(节选自《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 年6 月第1 版)[ 注释]①项王亭:在安徽和县乌江。
相传项羽失败,逃至此谢绝亭长好意,自刎而亡。
②阕:终了。
③季:刘季,即刘邦。
④四隤:山名,在和县北面。
⑤重瞳:传说项羽眼睛里有双瞳仁。
⑥缅然:悠久的样子。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题寺壁》《项羽》皆七言绝句,两诗都借写古事议古人,都重在评价项羽。
B. 《题寺壁》《项羽》两首诗中都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使感情强烈。
C. 《题寺壁》中韩信与项羽有相似经历,都曾困窘落魄,作者借韩信来衬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