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相5构造分析

测井相5构造分析

梁31井: 北北东方向约480m处 钻35井,该井油层顶界为3112米, 比梁31井高了41m,油层10.9米, 油水同层11.4m,试油结果150t/d。
6-6 梁31断块沙三中油层顶界构造图
后钻了梁31井,结果该井沙三中 油层顶界为3153m,比梁22反而 低了19m,试油结果为水层
四、褶皱类型的识别
❖ 3、使用地层倾角测井曲线所提供得层面产状 信息进行补充解释构造形态,对次一级小型 断层以及构造形态的微细变化进行认识。
例如下图(a)为由三口井之间的对比得到的构造解释图,(b)加 入了地层倾角资料重新得到的量图的分类
❖1、普通型
研究相邻矢量的方位和倾角的变化过滤,主要研究储层 内部的沉积特征。按其组合可以分为红色、蓝色、绿色、 杂乱四种类型;红色类型指相邻矢量方位不变,倾角向下 加大,蓝色类型指相邻矢量方位不变,倾角向下变小,绿 色类型指相邻矢量方位和倾角保持一致,杂乱类型是相邻 矢量方位、倾角大小变化没有规律。见图6-1。
6-8 对称背斜
如果井钻在背斜的顶部,这时测得得地层倾角就很小,倾斜方位角也就 乱,如图(6-9),只有钻在两翼上,才会显示出倾角较大、方位角一致 的绿色模式。
6-9 对称背斜
3)不对称背斜
当不对称背斜脊面与轴面重合,井钻遇的不对称背斜次序是缓翼-脊面陡翼时,矢量图特征如图(6-10)所示。
6-10 不对称背斜
三、构造产状的确定
❖1、地层层段的选择
层面矢量值(倾向、倾角)是沉积产状、差异压实产状 和构造产状的总和,因此在研究层面的构造产状时要除去 沉积和差异压实产状的影响。
一般选取粘土岩,特别是页岩因其沉积环境稳定,沉积 能量小,水平层理发育,矢量一致性比较好,反映地层产 状比较可靠。同时在砂岩层,砂岩越纯其中反映构造产状 的点子越少,而砂泥岩薄互层或层理发育的砂质泥岩,其 倾角矢量往往有很好的一致性,也能够正确地反映地层的 产状。
b、做倾角与深度关系图、方位角与深度关系图(线性极坐标图)。从图中看出倾角 分布在12o的直线带上,方位角分布在90o的直线带上,他们不随深度变化而变化。
c、绘T方向杆状图及横剖面图。由于倾角不随深度发生变化,则在T方向的视倾角也 不随深度而变,因为该剖面线的方位Φ和地层倾斜方位角Φa相同,都是90o,所 以其值为:tgθa=tg θcos( Φ - Φa )=tg12o, θa= θ=12o;T方向的杆状图 由倾角为12o的小杆组成。将小杆向左右延伸就成T方向横剖面图。
4)倒转背斜
倒转背斜的特点是下翼倾角比上翼倾角大,两翼倾向相同。当井 穿过倒转背斜轴面时,矢量图有两种特征显示:第一种仍然是绿-蓝红-绿模式显示(图6-11),与不对称背斜不同之处是绿-蓝与红-绿模 式的倾向基本上是同方向的,红-绿模式的倾角比绿-蓝模式大得多。
6-11 倒转背斜
另一种地层倾角矢量图显示如图(6-12),它有以下特点:
图6-3为方位频率图。方位频率图 径向为倾角坐标,最外圆圈倾角为 零度,每隔10度画个同心圆,圆心 为90度。圆周方向为方位角坐标, 圆周顶部为正北,以后每隔10度画 一条径向线。将研究井段内计算的 全部地层倾角和倾斜方位角点在图 上,统计圆周方向每10度间隔的圆 弧面积内点子的数目,用径向线段 长短来代表点子数目,圈闭弧形面 积并将它涂黑,点子出现最多即圈 闭的弧形径向线最长。它的方位角 就是要求的构造倾角
根据该图可以确定:①缓(西)翼和陡(东)翼的倾角和倾斜方位角; ②无倾伏褶皱构造变动最大TT’(东西向即倾向)和变动最小的方向LL’(南 北向即走向)。
b、作倾角与深度关系图、方位角与深度关系图(线性极坐标图):从 倾角与深度关系图(图6-19(B))可以看出自上翼地层至无倾伏脊面(Cp) 时,倾角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由脊面(Cp)到轴面(Ap)倾角逐渐加大, 在轴面(Ap)处倾角增大率为最大;由轴面(Ap)至转折面(Ip)倾角继续 增大,但增大率逐渐减小;过转折面(Ip)以后,倾角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倾角与深度关系图显示的颜色模式为绿(西)-蓝(西)-红(东)-蓝(东)绿(东)。
6-13 平卧褶曲
6-14 平卧褶曲
6)对称向斜
当井没有穿过轴面时,矢量图显示为绿色模式,与单斜构造显示相同, 如图(6-15)所示。
6-15 对称向斜
7)不对称向斜
当井钻遇不对称向斜的次序是陡翼-轴面-缓翼,其矢量图显示基本 上与不对称背斜相同,为绿-蓝-红(反)-绿(反、小)模式,不同之处 是下翼倾角比上翼倾角要小,如图(6-16)。
五、构造分析
❖ 一、构造研究的方法 ❖ 二、矢量图的分类 ❖ 三、构造产状的确定 ❖ 四、褶皱类型的识别 ❖ 五、断层类型的识别 ❖ 六、不整合面的识别及构造历史的恢复
一、构造研究的方法
❖ 1、运用测井曲线进行分层对比,通过地质制 图、地质推理展现构造形态。
❖ 2、通过三维地震剖面也可以解释复杂的构造, 它的垂直分辨率在20米左右,用它识别油气 田内部的、断距在50米左右的断层产状。
(2)TT’方向横剖面图 ①在TT’方向杆状图上标出脊点Cp,轴点Ap,转折点Ip。 ②在轴点Ap处、转折点Ip处的短杆上作垂直线,此即轴面和转折面的近 似轨迹。斜后在脊点处以距轴面、转折面相同的比例画出脊面的近似轨迹。
6-17 文33-50井矢量图与 不对称背斜剖面示意图
❖2、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绘制褶皱构造平面图
通过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绘制倾角与倾斜方位角关 系图、倾角与深度关系图、方位角与深度关系图、TT’ (构造变化最大)方向杆状图与剖面图、LL’(构造变 化最小)方向杆状图与剖面图,最后根据这些图件绘 制出构造平面图。
❖2、巨型
表现着矢量方位、倾角变化的趋势,在它的内部可以 包括有普通型中几种组合,主要用于进行构造解释,按其 组合也可分为,巨红色、巨蓝色、巨绿色,巨杂乱四种类 型,见图6-2。
6-1常见的矢量图模式 A、绿色模式;B、红色模式; C、兰色模式;D、杂乱模式。
6-2巨型矢量分类中的巨 红色和巨蓝色类型
❖1、利用矢量图建立识别模式
1)单斜构造
图6-7中,单斜构造的 地层倾角矢量图上最明 显的是在泥岩井段中以 绿色模式显示来。而在 砂岩层段测得的是层理 倾角,灰岩井段测得的 是层内裂缝的倾角,这 些对识别起干扰作用。 所以单斜构造的矢量图 识别模式为绿色模式。
6-7 单斜构造地层倾角
2)对称背斜
当井没有穿过轴面,矢量图为绿色模式显示(如图6-8),与单斜 构造显示相同。但在轴面两侧钻井,两口井的矢量图在同一岩层出现倾 向相反的倾角。
A、在上翼地层中,矢量图呈绿色模式。倾角和倾向基本不变。 B、由上翼地层至背斜脊面,矢量图呈蓝色模式,倾角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C、由背斜脊面至背斜轴面,矢量图呈红色模式,倾向相反。至倒转背斜 转折面,倾角随深度继续增大,一直增到90o直立为止。有的倒转背斜在此 部位,由于弯曲太大造成断裂,矢量图不以红色模式而以杂乱模式显示。
d、绘L方向杆状图及横剖面图。L方向(剖面线的方位角θ=0o ,地层的倾斜方位角 Φa =90o)的视倾角为: tgθa=tg θcos( Φ - Φa )=0, θa= 0o;L方向杆状 图是水平杆。将水平杆延伸,就成了L方向横剖面图。
e、绘单斜构造平面图,其方法如下: ①确定绘哪个岩层顶面的构造图,在井位上标出该层顶面深度。 ②过井位画出T剖面线和L剖面线,在T和L剖面线上各点标出岩层的顶面 深度(由剖面图读出)。 ③用画等值图的方法将深度数值相同的点连起来,绘出单斜构造平面图。
❖2、矢量图与方位频率图确定产状 1)矢量图查明井孔剖面地层产状
如图6-3所示,从自 然咖玛曲线判断选取上 下两个含泥质层段,起 层理面倾向基本稳定, 属于矢量图中的绿色模 式,能够代表地层的构 造产状,从矢量图上可 以分别读取出产状。
6-3 根据倾角测量矢量图的 绿色模式确定地层产状
2)方位频率图查明井孔剖面地层产状
5)平卧构造
图6-13为平卧褶曲,其在测井曲线(如自然电位曲线)上,以轴面为中 心,向上向下地层次序重复出现。矢量图上显示为红-蓝(反)模式(图6-13) 或者绿-红-蓝(反)-绿(反)模式(图6-14),倾角最大处得深度为轴面深 度。图中两翼倾向未差180o,这是由于两翼得倾斜方位是纯平卧褶曲得两翼 倾斜方位和平卧褶曲得倾伏方位合成的。
6-4 方位平率图
图6-4为文15-6-1 井一段矢量图和方 位频率图,清楚地 反映出地层倾向为 65o,倾角为25o。
6-5 文15-6-1井一段矢量图及方位频率图
地层倾角确定地层产状示例
钻探了梁22井获得 日产油22.4t/d,水
24.8m3/d
原构造图西倾、倾 角为2o
为此在梁31井进行地层倾角测井, 通过解释整个沙三段地层倾向为南 15o西,倾角为5o,
c、作TT’方向杆状图与横剖面图: (1)TT’方向杆状图 ①缓翼地层倾角为θ,方位角Φ=270o,在T’方向( Φ a=90o)的视倾角
θa为tgθa=tg θcos( 270o – 90o ), θa=-θ,即视倾角大小与真倾角相同, 倾斜方向为T’的反方向。 ②陡翼地层倾角为θ,方位角为Φ= 90o,在T’方向( Φ a=90o )的视倾角θa 为tgθa=tg θcos( 90o – 90o ), θa=θ,根据不同深度的地层视倾角值,可 以作出TT’方向杆状图。
6-16 不对称向斜
表6-1 褶曲构造在矢量图上显示的模式表
8)实例
中原地区文33-50井在 2310~3000米井段钻 到不对称背斜(图617),矢量图模式为绿 -蓝-红(反)-绿(大、 反)。不对称背斜脊点 深度为2620米,两翼 产状分别为233o∠4o和 155o ∠ 10o,脊线向 189o方位倾伏。
a、在缓翼地层中,构造倾角和倾角方位角基本一致,矢量图呈绿色模式。
b、由缓翼地层逐渐接近构造脊面,倾角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矢量图呈蓝色 模式。在背斜脊面处倾角接近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