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1.确定了“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 ; 2.建立了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的 安全管理人员; 3. 1954年劳动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 全技术教育的决定》,建立了安全教育制度 并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 4.颁布了“三大规程”在内的许多重要的安 全法规; 5.1956年发布了《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 总名称表》; 6.规定企业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1.4 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1.树立了“搞生产必须注意安全”的思想 ,批判了“重视机器不重视人”的错误观 念。 2.发动群众,开展安全大检查。 3.积极组建安全职能机构,开展安全干部 培训。 4.确定安全生产方针,开始法规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1.4 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①建立劳动安全卫生的组织领导和监督体制;
日 本 安
②加强立法,建立劳动安全卫生法规体系; ③制定劳动灾害防治计划;
全
④加强对企业的安全卫生行政管理和监督指导;
管
理
采
取
⑤推进安全卫生教育;
的
⑥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更新,积极发展劳
对
动安全与卫生的科学研究;
策
⑦重视发挥工伤事故防止团体的作用;
1.1 安全形势严峻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 爆炸事故,并造成了松花江特别重大水污染
1.1 安全形势严峻
❖ 2007年8月13日的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8.13” 特别重大坍塌事故。
1.1 安全形势严峻
2008年9月8日,267 人遇难的山西临汾市 襄汾县塔儿山铁矿尾 矿库溃坝事故。
1.4 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1.4.1 国外安全管理发展概况
①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时期,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 产生了有组织的安全管理。
② 19世纪初,英、法、比利时等国相继颁布了安全法令。
③
19世纪60年代,安全管理才成为一个独立的管理体系。
④
20世纪20至50年代,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进行了安全立法
⑧开展群众性的安全卫生运动。
1.4 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1.4.2 我国安全管理发展概况
❖ 我国的安全管 理工作经历了 动荡曲折的螺 旋式发展过程, 大致分为四个 阶段:
1993~至今 1979~1992 1958~1978 1949~1957
4.市场经济下的高速发展阶段 3.恢复与提高阶段 2.停顿和倒退阶段 1.建立和发展阶段
动荡和徘徊阶段
1.“文化大革命”期 间,国民经济遭受 到建国以来最严重 的挫折。 2. 1976年“左”的 思想提出了严重脱 离实际,急躁冒进 的口号,安全工作 停滞不前。
1.4 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①197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1979年,国务院 批准劳动总局、卫生部《关于加强厂矿企业防尘防毒的工作报告》扭转当时安全卫生 状况严重不良的局面。
1.2 安全管理学概述
1.2.2 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管理追求效率,强调目的; ❖ 安全管理则是在保证安全目标
实现的前提下,对达到安全所 需的人、物、信息、环境、时 间等要素进行科学有效地协调 和配置。
1.2 安全管理学概述
1.2.3 安全管理学的主要任务
❖ 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 原理,探讨、揭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 规律,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管理机构体制 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以达到提高管 理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并建立了旨在预防伤亡事故及职业病的安全管理科研机构。
⑤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从研究洲际导弹开始,发展了系统安全 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
1.4 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美
早期,劳动条件恶劣, 事故恶性膨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工人们的斗争 和社会公众的关切支持,迫使资本家不得
不改善安全卫生的状况。
❖ 人因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人因事故归根 结底是组织管理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
1.1 安全形势严峻
如果事故后安全管理到位,救援有力,则“力挽狂澜”。
案例一:
2007年河南陕县支 建煤矿“7.29”透 水事故后69名矿工, 在井下被困75个多 小时后全部生还。
1.1 安全形势严峻
如果事故后安全管理到位,救援有力,则“力挽狂澜”。
本 安 全
❖ 制定了《劳动安全卫生法》、《矿山安全法》、 《劳动灾难防止团体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管 ❖ 建立了一整套独立的矿山安全监察体系,实施
理 的
高效的监督管理;
发 ❖ 设立了“中央劳动安全卫生委员会”、“中央
展
劳动灾难防止协会”等;
❖ 后来日本的安全管理水平赶上而且超过了美国,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3
安全技术和职业安全健康措 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 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安全管理学概述
1.2.1 安全管理的定义及分类
❖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 康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
❖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 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古人的经验——安全管理的雏形
❖ “深至丈许,方始得煤,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 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明代宋应 星《天工开物》中记述采煤时防止瓦斯中毒的方法;
❖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设立了以维持社会治安和救火为主要 任务的近卫军和值班团。这些都是安全管理的雏形。
的规律 ❖ 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安全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提供指导和
帮助,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益,防止生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
1.2 安全管理学概述
1.2.2 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安全管理学就是以社会、人、机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 等要素之间的安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有效的配置诸要 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系统中安全状况的持续实现,保 证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安全生存、安全生活、安全生产。
1.1 安全形势严峻
“硬”的安全装备、技术与“软” 的安全管理相结合才能发挥它 们应有的作用。
1.1 安全的复杂 性在增加;
• 安全管理 的对象也 日益复杂。
• 有关安全 生产的立 法、执法 还有待进 一步完善。
• 从业人员 整体素质 有待进一 步提高。
② 先后颁布了150多项安全卫生标准。1983年,确定了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 的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工作从行政管理开始跨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1.2 安全管理学概述
1.2.1 安全管理的定义及分类
按照主体和范围的大小
❖ 宏观的安全管理 ❖ 微观的安全管理
按照对象不同
❖ 狭义的安全管理 ❖ 广义的安全管理
1.2 安全管理学概述
1.2.2 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 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探讨、揭示安全管理活动
1.1 安全形势严峻
❖ 2013年11月,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石油化 工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露发生爆炸。造成 62人死亡,136人受伤。
1.1 安全形势严峻
❖ 造成安全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安全管理不科学、不到位
❖ 其主要表现为事故灾害后果依然严重、人因事故比例逐 渐增大、重大责任事故依然频发。
国
安
全 管 理
1908年建立匹茨堡采矿 与安全研究所。
186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建立了国内第 一个工厂检查部门。
的
发
展
1910年成立
煤矿管理局。
1913年,成立了劳工 部和全国工业安全委 员会(全国安全委员
1915年,成立了美国 安全工程师协会等
会)
1.4 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美
20世纪50年代实行工程技 术教育为基础的安全管理,
1.2 安全管理学概述
1.2.3 安全管理学的主要任务
理论
研究安全管理学的本质规律 ,形成既体现个体人的不安 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控 制又体现组织的不安全行为 控制的安全管理学。
实践
研究安全管理的决策、对策、 系统科学的方法、控制论的方 法、信息的开发和使用,以及 研究安全法规、安全教育、安 全监察等一系列管理方法和安 全检查的技术等。
安全管理学
适用于教材《安全管理学》第二版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
第一章 绪 论
安全形势严峻
章
安全管理学概述
节
概
主要内容及特点
要
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1.1 安全形势严峻
❖ 安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 21世纪以来,全球安全形势严峻,环境污染、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造成了物质财富的大量损失。
• 社会总体 协调管理 水平尚待 提高。
• 安全管理 学的发展 尚落后于 社会实际 需要。
1.1 安全形势严峻
1
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方针的基本保证。 具体的安全工作、活动要由 安全管理来组织、协调。
4
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保驾 护航的作用。
做好安全管理 工作的意义
2
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 的根本对策。 安全管理是减少、控制事故 尤其是人因事故发生的有效 屏障。
1.3 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3.1 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有关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等
❖ 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目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化安全管理、 安全信息管理、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等
❖ 事故管理: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和事故预防与控制 ❖ 安全文化 ❖ 安全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