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保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摘要:社保基金审计是政府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频频出现的非法侵占社保基金的违规事件,揭示出社保基金审计中的问题。
本文是探讨我国社保基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社保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解决建议这些年来,关于社保基金审计的丑闻真的是层出不穷。
前几年即2006年轰动一时的上海社保案,揭露上海社保基金约1/3被拆借挪用给民营企业收购高速公路权益,涉案金额32亿元。
同年11月23日,审计署公布了对29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基金和失业保障基金的审计结果,发现违规问题余额达71亿元。
部分社保机构违规建办公楼,基金无法追回。
大量社保基金被非法侵蚀,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使得老百姓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及管理机制产生了深刻的忧虑。
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由参保单位、个人及财政三方共同筹集的、用于保障参保对象基本或者特定需求的一种专项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 对社保基金筹集、使用、结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社会保障资金可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救命钱”,只有把社保基金管理好、利用好才能垫底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管理不好的话很可能就会成为社会震荡的“导火线”了。
而社保基金审计作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环节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保障国家安全有序地发展。
一、社保基金审计工作现存的问题(一)社保基金工作缺乏相应的审计制度,致使审计内容不完善经查阅,到目前为止, 除了《劳动法》外, 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更多的还是依靠行政命令。
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不健全, 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较为薄弱, 那社保基金审计定性和评价就难,这也会导致审计工作的不完善,致使非法人员有机可乘。
社保基金审计没有可以对比参照用以衡量的具体的统一标准, 因而对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的力度就难以准确把握。
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保立法体系不够健全,很多相关的法律都只是程序法层次,而不是实体法,因为惩戒力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社保基金腐败行为的出现。
正是因为上述的问题存在,才导致我们平常的社保基金审计标准出现不统一的现象,参照指标难以评价,实施机制发杂且苦难,目标设定也不合理,反馈机制也不完善,审计职责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惩处,这些都是因为审计内容不完善造成的。
因此,健全我国社保资金审计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我国进一步开展社保资金审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监督不力频繁出现社保基金违法侵占案件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政府监督力度不足,或者说是没有建立有效地社保基金监督体系。
在社会保障监管体系中,各监督形式之间明确的分工和互补关系,会对社保基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保制度的不断推进,各负责监督机构在具体执行中的范围、内容和时间上因为多有交叉之处,多头监督和重复监督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受制于较低的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有限的知情权,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保审计监督上还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体现。
这种监督不力很可能导致社保基金审计工作只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
(三)没有体现绩效审计理念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现代审计是当今世界审计中的主流,经浏览相关文献,发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我国的社保审计重点放在“保障”上,而对社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益关注不够。
“重账务审查,轻效益调查”,偏重于对基金收入的真实性、支出的合规性检查,对社保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社保政策运行以及社保基金使用的效益等方面关注较少,这直接削弱了社保资金的运行使用绩效,容易引发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如果社保基金审计能够充分开展绩效审计,对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就能更好地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增值,从而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审计方法相对滞后性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社保审计主要还是基于账项基础的差错究弊审计,审计方法滞后,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涵盖了社会保障业务的流程,显然传统审计是难以胜任社会保险系统的新环境,加之对风险型导向审计的认识不足,导致审计风险控制不理想。
所以,受传统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的限制, 社保基金审计只能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和数据资料进行审计,而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 不仅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而且也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现状, 处于滞后状态。
据了解,最近几年来, 社保部门建立完善了数据库管理系统, 基本实现了从基金申报到支付的信息化、网络化。
所以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 跟上时代的步伐, 社保审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五)审计人员素质不足计算机审计人才的缺乏是制约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大“瓶颈”开展计算机审计在本质上需要既懂审计专业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审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不太熟悉,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财务数据与巨大业务数据无法对接的尴尬局面,以致造成审计工作效率低、审计风险大。
社保基金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救命钱”, 社保工作开展得好坏,基金使用得好坏, 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虽然在社保基金审计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但社保基金领域仍然存在着潜在的、尚未发现的问题。
虽然审计人员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少处理处罚的意见、改进的建议和解决的办法, 但并不能较好地实现审计监督的预期效果, 社保基金审计的实践证明, 这些都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为了确保社保基金审计工作顺利有效进行, 必须提高相关审计人员的素质。
二、社保基金审计相应的解决建议(一)促进法制建设做到依法审计。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一个社会要获得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否则社会将会陷入无序状态。
同样,对于现在的社保基金法制建设,我们一样要遵循这样的一些原则。
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社会保基金法律法规,完善其理论和实践操作中的各个环节,以一种体系的形式为社会所接受;其次,就是在以法庭和监狱作为其强大的后盾,任何人不得违反,各级机关必须加强检查和监督,为社会保障基金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三,对于当前社会的一些违法乱纪,滥用或者盗用社保基金的行为给以严厉的打击,同时规范日常社保审计中的不规范的环节,并且及时的通报,对那些依法进行社保审计的单位给予嘉奖,而对那些违法乱纪的行为予以批评,必要时刻予以惩罚和制裁;同时要做到以审促法,推进社保审计工作稳步上台阶)只有不断地进行社保审计,发现其运行中的不足,然后及时地反馈和修正,然后不断地在政策上进行体现,通过政策的实施,对日常的审计活动继续进行指导,提出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才能促进社会保障费改税的调研工作的稳步实施,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金的优化配置,把社会保障基金用在社会需要的地方,而不能出现铺张浪费,无的放矢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同时要把好资金支出这个关口,支出的资金一定要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来进行,其他任何主观的、人为的、暂时的决定都是无效的,也是不科学的。
(二)建立有效地社保基金监督体系要想建立有效地社保基金审计工作的监督,就要加快社保资金审计法治化建设。
抓紧制定社会保障审计指南,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社保资金运营评价标准和指标,保证我国社保资金审计评价科学化;对计算机审计的程序、内容和重点、实施方案的编制、数据采集、分析规则、计算机审计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审计评价的标准、审计证据的标准、联网审计规则等方面要出台明确的规定,制定一套严谨的社保资金计算机审计程序标准。
(三)体现民本审计理念,树立绩效审计目标民本审计要求审计机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体现这一审计理念就要树立起绩效审计目标。
一是要关注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保障公平是发挥社保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
在审计中,应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对比实际取得的审计数据,得出某个制度的某个方面是否做到了公平。
二是关注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情况。
在审计中要特别关注社保资金如何进行管理,重点审查在基金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存放或投资。
通过了解资金的运营情况,评价被审计单位运作社会保障资金的效益,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四)加快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完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开发包容性、适用性强的社会保障审计应用软件;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与传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加大计算机技术应用,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审计数据库,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信息库和审计业务数据库,实现从注重审计账目向注重审计数据的转变。
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加大社保审计的力度,扩大审计覆盖面,以充分发挥社保审计的功效。
(五)大规模提高社保基金审计人员的素质社会保障基金的审查和审计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涉及很多阻力和压力,无形之中对社保基金审计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首先, 社保基金审计人员必须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足够的了解,在动态中能够去把握会计信息,必须具备从多个变量中寻找处理%审查%利用信息能力,同时必须熟悉计算机相关软件的知识,能够灵活地进行合理的信息控制,既要从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同时要遵循整体效益最优的原则,具备良好的大局观,能顺利地完成审计的最终目标。
其次,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保基金审查属于国家的打针方针,组织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制度和规定等,了解时局和国内经济动态,可以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
最后,组织审计的人员必须具备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不能假公济私,为自己和他人牟取私利,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冯毅.浅议完善社保审计的有效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169-170.杨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我国的社保审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1,06:204-205.王伟.关于社保审计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34:112-113.王欣.试论社保审计常见问题及解决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3,08:54.陈秀凤,陈赛星.民本理念在社保审计中的运用[J].发展研究,2008,12:108-109.姬永泉.社保基金审计重点和方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312+314.郭凤展,李卜.我国社保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05:18+14.吴春明.我国社保基金审计的困境与对策[J].财会通讯,201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