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知识梳理

初中《〈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知识梳理

初中《〈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选自《庄子》,作者是先秦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大师庄子,与老子并称,代表作《庄子》,又称《华南经》;庄子的思想渊源于老子,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老子“天道无为而自然”的思想,无论就理论的丰盈以及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来说,庄子都比老子高明。

【主题思想】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鄙视功名利禄的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轻松、闲适,在辩论中每个人都很认真但又似抬杠,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体现了庄子旷达的心境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文中的惠子力辩叫真又太过拘泥,庄子巧辩尚美而又超然。

其中的“鱼之乐”是庄子内心愉悦的投射与外化。

【重点词语解释】
1、惠子相梁(做宰相)
2、或谓惠子曰(有人)(告诉)
3、庄子往见之(看望)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
5、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栖息)(竹实)(甘泉)
6、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
7、鯈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得)
8、是鱼之乐也(这)
9、安知鱼之乐(怎么)
10、固不知子矣(固然)
11、子固非鱼也(本来)
1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
【一词多义】
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动词,威吓,恐吓。

之:庄子往见之代词,代“惠子”。

是鱼之乐也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主谓句,取诵句子的独立性。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相:辅佐君主的人。

这里是做宰相的意思。

例:惠子相梁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例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在国都搜查了三天三夜。

(2)判断句:
例句:是鱼之乐也。

译文:这是鱼的快乐呀。

(3)省略句:
例句:惠子相梁,应为“相于梁”
【重点句子翻译】
1、夫远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4、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原文翻译】
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
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