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总结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总结

课题: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复习
主备人:王东
备课组成员:王慧君王东
第课时总第____课时
备课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3、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4、了解保护色的作用。

5、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复习难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复习过程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呢?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1—P53合作交流以下问题。

师:视频播放相关图片并出示以下问题。

1、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2、科学推测需要有什么?
3、原始大气包括哪些成分?
4.说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分别模拟的哪些成分?
5.米勒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生总结: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

科学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

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4、
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
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5、米勒的实验说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师: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的几十亿年的历史。

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57—P60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化石?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什么?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问题。

师生总结:
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是比较法。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重要的证据是化石。

4、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⑴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⑵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分析动物进化的原因
师:现在请你们阅读桦尺蛾体色变化的事例,找出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

(播放多媒体课件——英国曼彻斯特桦尺蛾的变化历史。


生:班内答辩,找出原因。

师:桦尺蛾的体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生1:浅体色和深体色的桦尺蛾繁殖的数量开始时大致相当,在黑褐色的树林里深体色的桦尺蛾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浅体色的桦尺蛾易被天敌发现而吃掉,数量越来越少。

这样代代相传,深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体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

最后桦尺蛾形成深体色的保护色。

生2:我不同意,是因为桦尺蛾的体色可能也像树皮一样被熏黑,从而形成与环境一样的保护色。

师:你们支持谁?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请同学们讨论。

生3:浅色的变少不一定是被吃掉,还可以从浅色直接变成深色,如青蛙、雷鸟、变色龙等动物,它们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播放雷鸟和变色龙的多媒体课件。


生4:科学家把数量相等的深体色桦尺蛾和浅体色桦尺蛾同时放在树干上,让一群爱吃的鸟飞过,结果浅体色的桦尺蛾所剩无几,大部分深体色桦尺蛾逃过了灾难。

师:如果要想使曼彻斯特的浅色桦尺蛾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生5:治理环境、消除污染,把环境恢复成原来的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样子,而不是把树用油漆刷白。

师:对,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证明。

师: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生:根据课下模拟的实验交流。

总结:和草坪颜色相近的小纸片不容易发现,而与环境颜色相差较大的小纸片容易发现。

师:从各组的探究结果,能不能推出桦尺蛾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生:在一定的环境中有许多适应环境颜色的生物,也有少数变异的类型。

后来由于环境改变,与原先环境相似的生物变得不相适应,变成了显眼的颜色,逐渐被天敌捕食或容易发现吃不到食物。

但某些与环境颜色不相似的变异类型由于和现在的环境颜色相似,躲过天敌而生存下来。

由于生存下来的动物的体色与环境颜色相似,形成了保护色。

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师:从中你能简单分析出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生: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除了保护色以外,还有什么?
生:有拟态------
(播放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视频)。

师:请大家阅读66页的内容,结合视频文件思考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播放动物争斗的视频和生物进化论的视频)
师:后人把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归纳为四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下面对这四点进行理解。

生物的繁殖能力真的很强吗?
生1:我们看过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产生上万粒的种子。

杨树、柳树等植物的繁殖力很强。

生2:大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假如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崽6头,每头活100岁,而且都能繁殖的话,750年后,一对象的的后代是1900万头。

师: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并没有那么多?而且自然界里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呢?
生3:因为生物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有限,而且有天敌的控制,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必然有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

生4:在生物生存的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

师:对,那些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异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呢?即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
生5: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师: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怎样理解?
生6: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环境淘汰,这便是自然选择。

师:自然选择在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生7: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并且连续的过程,只有经过许多代的选择,逐渐积累有利变异,才能形成新的物种。

师:生物进化是不是进化到人类就停止了呢:
生8: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样就使生物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进化,而且是永远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

所以,生物进化是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的,即使进化到人类,将来还要不断进化下去。

师:太精彩了,下面请看视频,长颈鹿生活片段。

(播放视频——长颈鹿)
师生互动3: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形成原因
师:谁能说出长颈鹿最大的特征?
生9:颈很长。

师:对,但你知道长颈鹿的颈从古到今都是这么长的吗?
生10:不是,古代的长颈鹿颈子有的长,有的短。

师:短颈的长颈鹿到哪里去了?是不是颈长长了,变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生11:古代的长颈鹿颈子有的长,有的短,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搞处的树叶,就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

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也少,就怎样,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就被淘汰了。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

师:通过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