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总结。

高考政治总结。

<p> 第一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p><p>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p><p> 1、了解国家的含义(书P5)和我国的国家性质。

(书P5)</p><p> (1)国家的含义: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p><p>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p><p> 2、懂得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书P5)★理解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p><p>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p><p> ★(2)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p><p> 1)广泛性表现:①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p><p> 2)真实性表现: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p><p> 3、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书P7)</p><p>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p><p>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p><p> 4、了解我国公民享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书P9)以及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书P9—10)</p><p> (1)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

3)监督权。

如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p><p> (2)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p><p> ★5、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P10—11)</p><p>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p><p> 表现:1)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2)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3)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p><p>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p><p>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①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②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p><p> 2)怎样坚持这一原则?①要权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p><p> (3)和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p><p> 1)为什么?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p><p> 2)怎样做?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p><p> ★6、了解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P12—13)</p><p>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详见第4题)</p><p>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p><p>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p><p>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p><p> (★重点把握: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学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p><p>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p><p> 1、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民主选举方式及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书P16)</p><p> 选举方式含义优点局限性适用范围</p><p> 直接选举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适用于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选举</p><p>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p><p>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

等额选举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p><p> 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p><p> 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

金钱交易等。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p><p> 2、懂得选举方式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书P17—18)</p><p> (1)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p><p> ★(2)我国的选举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p><p> ★3、懂得公民正确行使选举权应有的态度,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书P18)</p><p> 公民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p><p> (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p><p> (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p><p> (3)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处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p><p> ★4、理解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方式(书P20)及重大意义。

(书P22)</p><p> (1)参与决策的民主方式:</p><p> 方式含义主要方式依据作用</p><p>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p><p> 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等对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集中学者的智慧,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p><p> 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公示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p><p> 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在听证会上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决策机构制定方案可能存在不足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p><p> (2)意义: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p><p> 5、了解公民在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中参与管理的途径和方式。

(书P24—25)</p><p>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