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 第四章第一节

马原 第四章第一节




交换价值


价值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
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 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值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形式


价 值 基础

使用价值




价值
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凝结) (体力、脑力耗费)
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 的一般人类劳动
15 15
15
15
部门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
个别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
30 × 2=60分钟
30 ×4=120分钟
30 30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30 30
30 30
部门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
个别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 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如果部门(社会)劳动生产率未 变,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 高到所在部门平均水平以上,那么, 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就会生产出 比别人更多的价值量。
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 围内自由流动。
(3)“有形的手”和“无形的 手”
资源配置:指资源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 分配。
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
“有形的手”——“无形的手”
市场机制: 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而形成的自行协调经济运行的机制,就是市场 机制。
对二者的简单评价:
(二)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三)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
劳动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个别别劳劳动动时时间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 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 商品的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 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市场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 下波动。
劳动 生产率
部门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每小时
15 15 15 15
部门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10
每小时
10 10 10 10 10
部门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6
6
6 6
6
每小时
6 66
66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 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0 × 2=60分钟
30 30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 质的差别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 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 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8 10
小 时
小 时
12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
价值量,关系到每个商品生产 者的命运。
多盈利 10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 10
小 时
小 时
12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正常补偿
10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 10
小 时
小 时
12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亏损
10 小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 小 时
10 小 时
12 小 时
个别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 品经济的矛盾
(一)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的产生
一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
•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 同落后的生产力和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
(2)商品经济
•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 用价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
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
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 在的两种劳动。
商 使用价值 品



价值
具体劳动 劳 动

重 抽象劳动 性
商品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 有两种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2个/小时 30分钟/个
部门劳动

生产率




个别劳动
生产率
同类生产者
平均的劳动 生产率
社会 必要 劳动 时间
个别生产 者的劳动 生产率
个别 劳动 时间
价值量
社会 必要 劳动 时间
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 以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
(b)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经济产生的客观条件
•社会分工 “以其所有,易其所无” •产品分属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 经济 产生 条件
社会 分工
不同的 物质利 益主体
生产 不同产品
需要 互通有无
各自有相 对独立的 物质利益
采取商品 交换形式
商品
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




价值





价值
充饥
阅览 拍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 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 自然属性决定的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 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 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 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




价值

使用价值
•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各自对应不同的概念,侧 重回答不同问题。
经济形式
自然 经济
商品 经济
产品 经济
资源配置 方式
自给 经济
市场 经济
计划 经济
三大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资本 主义 社会
五种社会形态
社会 共产 主义 主义 社会 社会
(2)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
(2)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
原始社会 没有剩余产品 没有商品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增加 私有制出现 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 商品经济出现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二者的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