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
• 居民人均出行次数 • 居民出行时间分布 • 步行范围和乘车活动范围 • 居民的交通时间(表10-1) • 出行距离与使用交通工具的关系(表10-2)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 指城市居民在总出行次数中采用各种交通方 式所占的比例关系。
• 采取不同交通方式的适宜出行距离(表10-3)
• 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
• 各种交通方式互相协调配合,发挥各自优势, 构成统一的综合交通体系,才能取得最佳的 社会、经济效益。
预测公共交通客运量
1、定额分析法
通过对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分析,结合本城市 的发展规划,用定额指标分析方法,可以规 划出远期公共交通分担的客运出行次数和公 共交通客运量。
举例: (换乘系数的概念)
2、数理统计方法
2、乘行起止点调查
公共交通线路网和线路
• 规划原则:
综合规划,组成一个整体。市区线路、郊区线路 和对外交通线路必须紧密衔接,线路间的集散能 力应相互协调。线路网的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区 域内的主要客流流向,并对城市用地的发展具有 良好的适应性。绝大多数乘客步行距离较短,乘 车方便。
•公共交通线路的形式:
线路长度——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布置方式——埋设式、高架式、地面式 线路网站点覆盖面积——
• 公共交通线路调整
线路方向调整;线路汇聚;线路分散;线路延长; 加设区间线
•公共交通线路停车站
(1)平均站距 乘车时间损失、步行时间
(2)停车站的布置
公共交通枢纽及公共交通场站
• 公共汽车起(终)点站 主要功能是为线路上的公交车辆在开始和结束运营、 等候调度以及下班后提供合理的停放场地。既是公交 站点的一部分又兼具车辆停放和小规模保养的用途。
直径线、半径线、切线或半环线、环形线
• 公共交通线网的技术指标:
线路网密度——公共交通线路通行的街道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
比。
非直线性系数——乘客实际乘车路程与乘车起止点之间的直线
距离之比。
重复系数——营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 换乘系数——衡量乘客的直达程度。
(乘车出行人数+换乘人次)/乘车出行人数
平均增长率趋势外推法:
平均年递增率: _
X
n
an
1
a0
_
X :平均年递增率;
an : 第n年的客运量; a0 : 基年的客运量; n :年度数
_
规划期客运量: A a0 (1 X )n
公共交通客流调查
• 是编制公共交通规划,合理开辟新路线,调 整就路线,选择车种配备运能的依据。 •调查方法:
1、线路客流调查 1)票根调查法 2)随车记录法 3)驻站观测法
第十四章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第1节 概述
• 城市公共交通含义:
指在城市及其所辖区域范围内供公众出行乘车用 的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包括公共汽车、电 车、出租汽车、轮渡、地铁、轻轨、缆车等。
•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方式:
(1)定线定站服务 (2)定线不定站服务 (3)不定线不定站服务
• 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工具:
指标: (1)公交车辆拥有率(标台/万人) (2)行车责任事故间隔里程(万公里/次) (3)行车准点率(%) (4)换乘率(%) (5)乘客候车时间 (6)高峰满载率 (7)居民年乘公交车次数(次/人) (8)完好车率(%) (9) 工作车率(%)
第6节 新型公共交通
第7节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客运能力
3600R 3600R
Cv
h
D tc
Cp
nSCv
3600nSR D tc
Cv 每通道或站位每小时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Cp 每通道或站位每小时通过的最大乘客数
h 连续两辆车之间的车头时距
tc 连续两辆公共交通车之间的间隔时间 D 在主要停靠站的停站时间
n 每单元车辆数(公共汽车 1,有轨电车 1 ~ 13)
S 每辆车乘客数
R 折减系数
第4节 轻轨交通
➢介于地下铁道与公共汽车交通之间 ➢三种措施:公共汽车优先;修建地铁;发展轻轨交通 ➢ 轻轨交通:运载能力是公共汽车的3~4倍;与地铁相
比,建设费用低,养护费用少,噪声低。
➢ 轻轨交通设计基本原则: ➢线路选定 ➢车站布设 ➢发展前景
第5节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的特性:
公共交通产品的特殊性、公共交通服务的即时性、 社会性、时效性、不均衡性、分散性、准公费特性。
第2节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 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 • 调查城市交通现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
口规模、土地利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年限、 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承受能力等 资料,合理确定城市客运交通结构、预测公共交 通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客流的时间空间分布、 布置公共交通线路网络、确定公共交通车种及车 辆数、安排公共交通枢纽及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用 地。
• 中途站点 • 换乘枢纽站
公交线路之间、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客流转 换相对集中的场所。 对外交通枢纽、市内交通枢纽 • 保养修理场
第3节 公共交通客运能力
• 含义:一定期间内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 排除不合理的延误、意外事故或限制, 通过一定地点可运送人数的最大值。
•影响因素: 1)每一运输单元的最多车辆数 2)各个运输车辆的客运能力 3)车辆之间或列车之间可能的最小车头时距 4)车辆运行渠道或乘车位置数
•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
(1)按行驶路线: 行驶于城市街道上;行驶于城市街道外;
(2)按提供服务的方式: 基本公共交通;辅助公共交通;
(3)按输送乘客的特征: 低速公共交通;快速公共交通;特殊形式公共交通
• 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作用、任务: 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运载量大、运送效率高、能源消 耗低、相对污染少、运输成本低等优点。历史的发 展使人们从教训中得到宝贵经验:要解决大中城市 的交通问题,使其具有必要的活力,应特别重视优 先发展公共交通和专业货物运输。私人交通和非专 业货物运输只能作为辅助方式适当地控制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