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电解质溶液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电解质溶液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一)电解质溶液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m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1) Λ∞,1<Λ∞,2<Λ∞,3<Λ∞,4(2)κ1=κ2=κ3=κ4(3)Λ∞,1=Λ∞,2=Λ∞,3=Λ∞,4(4)Λm,1=Λm,2=Λm,3=Λm,410.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1) a = γb/b0;(2) a = a+·a - ; (3) γ± = γ+·γ - 2;(4) b = b+·b-;(5) b±3 = b+·b-2; (6) b± = 4b3。

12.若a(CaF2) = 0.5,则a(Ca2+) = 0.5 ,a(F-) = 1。

二、单选题: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A) 0.1M KCl水溶液;(B) 0.001M HCl水溶液;(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A) 电导;(B) 电导率;(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降低到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A) CuSO4 ;(B) H2SO4 ;(C) NaCl ;(D) HCl 。

6.影响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λ∞m的是:①浓度、②溶剂、③温度、④电极材料、⑤离子电荷。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②③⑤。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溶液经验公式Λ=Λ∞-Ac1/2,这规律适用于:(A) 弱电解质溶液;(B) 强电解质稀溶液;(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为1mol·dm-3的溶液。

8.已知298K,½CuSO4、CuCl2、Na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分别为a、b、c(单位为S·m2·mol-1),那么Λ∞(Na2SO4)是:(A) c+a-b;(B) 2a-b+2c;(C) 2c-2a+b; (D) 2a-b+c。

9.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10-2、2.451×10-2、2.598×10-2 S·m2· mol-1,则NH4OH的Λ∝为:(单位S·m2·mol-1)(A) 1.474×10-2;(B) 2.684×10-2;(C) 2.949×10-2;(D) 5.428×10-2。

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l、KCl、CdCl2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l-离子的淌度相同;(B) Cl-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C) 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D) Cl-离子的迁移速率不一定相同。

11.某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κ = 3.8×10-6 S·m-1,已知该温度下,H+、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3.5×10-2与2.0×10-2S·m2·mol-1,那么该水的K w是多少(单位是mol2·dm-6):(A) 6.9×10-8;(B) 3.0×10-14;(C) 4.77×10-15;(D) 1.4×10-15。

12.不能用测定电解质溶液所得的电导来计算出的物理量是:(A) 离子迁移数;(B) 难溶盐溶解度;(C) 弱电解质电离度;(D) 电解质溶液浓度。

13.用同一电导池测定浓度为0.01和0.10mol·dm-3的同一电解质溶液的电阻,前者是后者的10倍,则两种浓度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A) 1∶1 ; (B) 2∶1 ;(C) 5∶1 ; (D) 10∶1 。

14.有一个HCl浓度为10-3M和含KCl浓度为1.0M的混合溶液,巳知K+与H+的淌度分别为6.0 × 10-8、30.0 × 10-8 m2·s-1·V-1,那么H+与K+的迁移数关系为:(A) t(H+) > t(K+);(B) t(H+) < t(K+);(C) t(H+) = t(K+);(D) 无法比较。

15.已知298K时,λ∞m(CH3COO-) = 4.09×10-3S·m2·mol-1,若在极稀的醋酸盐溶液中,在相距0.112m的两电极上施加5.60V电压,那么CH3COO-离子的迁移速率(m·s-1):(A) 4.23×10-8;(B) 2.12×10-6;(C) 8.47×10-5;(D) 2.04×10-3。

16.离子运动速度直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它们的关系是:(A) 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电量越多,迁移数越大;(B) 同种离子运动速度是一定的,故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其迁移数相同;(C) 在某种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速度越大,迁移数就大;(D) 离子迁移数与离子本性无关,只决定于外电场强度。

17.LiCl的极限摩尔电导为115.03 × 10-4S·m2·mol-1,在溶液里,25℃时阴离子的迁移数外推到无限稀释时值为0.6636,则Li+离子的摩尔电导率λm(Li+)为(S·m2·mol-1):(A) 76.33×10-4;(B) 38.70×10-4;(C) 38.70×10-2;(D) 76.33×10-2。

18.25℃时,浓度为0.1M KCl溶液中,K+离子迁移数为t(K+),Cl-离子迁移数为t(Cl-),这时t(K+) + t(Cl-) = 1,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M NaCl,则t(K+) + t(Cl-)应为:(A) 小于1 ;(B) 大于1 ;(C) 等于1 ;(D) 等于1/2 。

19.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应选用下列哪一对电解质溶液:(A) HCl与CuSO4;(B) HCl与CdCl2;(C) CuCl2与CuSO4;(D) H2SO4与CdCl2。

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m都可以由Λm与c1/2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B) 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C) 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D) 若a(CaF2) = 0.5,则a(Ca2+) = 0.5,a(F-) = 1 。

21.在25℃,0.002mol·kg-1的CaCl2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γ±)1,0.002mol·kg-1CaSO4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2,那么:(A) (γ±)1 < (γ±)2;(B) (γ±)1 > (γ±)2;(C) (γ±)1 = (γ±)2;(D) 无法比较大小。

22.质量摩尔浓度为m的H3PO4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溶液中H3PO4的活度a B为:(A) 47(b/b0)4γ±4;(B) 4(b/b0)γ±4;(C) 27(b/b0)γ±4;(D) 27(b/b0)4γ±4。

23.将AgCl溶于下列电解质溶液中,在哪个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最大:(A) 0.1M NaNO3;(B) 0.1M NaCl;(C) 0.01M K2SO4;(D) 0.1M Ca(NO3)2。

24.一种2-2型电解质,其浓度为2 × 10-3mol·kg-1,在298K时,正离子的活度系数为0.6575,该电解质的活度为:(A) 1.73 × 10-6;(B) 2.99 × 10-9 ;(C) 1.32 × 10-3; (D) 0.190 。

25.电解质B的水溶液,设B电离后产生ν+个正离子和ν-个负离子,且ν = ν+ + ν-,下列各式中,不能成立的是:(A) a± = a B;(B) a± = a B1/ν;(C) a± = γ±(m±/mө) ; (D) a± = (a+ν+·a-ν-)1/ν。

26.下列电解质溶液中,何者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A) 0.01M NaCl ;(B) 0.01M CaCl2;(C) 0.01M LaCl3;(D) 0.02M LaCl3。

27.浓度为1mol·kg-1的CuSO4浓度的离子强度I1,浓度为1mol·kg-1的NaCl浓度的离子强度I2,那么I1与I2的关系为:(A) I1= ½I2;(B) I1 = I2 ;(C) I1 = 4I2;(D) I1 = 2I2。

28.德拜-休克尔理论导出时,未考虑的影响因素是:(A) 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电离;(B) 每一个离子都是溶剂化的;(C) 每一个离子都被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包围;(D) 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导致溶液与理想行为的偏差。

29.能证明科尔劳乌施经验式 (Λm = Λ∞ - Ac1/2) 的理论是:(A) 阿仑尼乌斯(Arrhenius)的电离理论;(B) 德拜-休克尔(Debye-Hűckel)的离子互吸理论;(C) 布耶伦(Bjerrum)的缔合理论;(D) 昂萨格(Onsager)的电导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