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小说的命题形式和内容:主要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作用以及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另外,还有揭示小说标题意义、探究主题多重性等命题形式。
考查内容主要有: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塑造方式、理解分析作品中句子的含意及作用,分析表达技巧中对比、衬托、铺垫、以小见大等的具体作用,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
二、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三、知识讲解(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文学类文本中的重要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二)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因此高考题在考查人物形象时,主要在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方面设题。
(1)人物描写的手法①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
其中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等。
②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刻画,借助于对其他人物或媒介物,如人所处的环境、场面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这种手法比较含蓄、委婉,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
(2)人物描写的作用①肖像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
肖像描写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②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及对语气的描写。
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代表性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③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
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④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
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
⑤细节描写--对生活中那些细致又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型描写。
它是叙事类文章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
细节描写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可随意取代。
小说中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细腻地展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⑥场面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及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上,同时也表现在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特定环境的渲染上,通过环境及人物活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气氛,以刻画人物性格。
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
小说往往以情节取胜。
情节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1)小说情节的构成小说的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这是小说的基本构成环节。
(2)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鉴赏某个情节的作用时,应主要从该情节对人物形象、主题、其他情节、构思等方面的作用入手。
①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来看,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
因此,一定的情节能够表现一定的人物形象。
②从对其他情节、构思上来看,在开头的故事情节可以起到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做铺垫、埋伏笔等作用;在中间可能有过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在结尾可能有交代故事的结局、照应上文、构思精巧(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等作用。
③从对文章的主旨方面来看,情节是围绕文章的主旨,为深化主题服务的。
(3)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小说中的情节安排指的是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及变换,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此外还有呼应、抑扬、突转、悬念、伏笔等叙述技巧,丰富的技巧运用可以使小说的内容更丰满,更有层次性,也能更好地吸引读者。
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
顺叙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
这样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这样可以对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构成必要的补充,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这样追加的内容一般没有情节,也不需要有过渡,但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者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这样可以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始末时间等。
突转: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与人物的命运由此改变,即“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等。
悬念:使读者产生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为情节的高潮做铺垫,最终结局的出现或事件真相的揭示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伏笔: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或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铺垫: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或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
(4)小说的常见结局方式①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具有开放性,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3.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以用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物性格描写的一个延伸。
(1)环境描写的分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①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②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自然场景。
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色的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①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主题。
②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做铺垫;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和暗示。
(三)线索及主题1.线索:线索是小说中贯串作品始终的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可以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事件,也可以是作品中所灌注的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具体的时间、空间。
线索常见的有单线及双线两种形式,也有多线并行或者复合结构的。
2.主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贯串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它是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塑造艺术形象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观照,主题是否深刻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及内涵的深浅。
主题一般通过情节和形象展现出来。
(四)表达技巧小说的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小说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的总称。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其中抒情部分主要指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由境生、融情于景等。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抑扬、联想、渲染、悬念、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怀、用典、以小见大、以动衬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分析表现手法主要看它们的运用对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材料及结构安排:材料方面主要指先后、主次、详略、繁简的安排,结构方面主要指抑扬、过渡、衔接、铺垫、伏笔、前后照应、开门见山、逐层深入、卒章显志等。
4.语言技巧:看语言是否简练、生动、准确、形象;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含蓄);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这些也是散文语言所具有的,要特别注意小说语言的独特之处。
【规律总结】一、解答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类试题,要掌握以下三种方法1.摘要法。
即直接从相关解题素材中摘录关键词。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直接揭示人物品质、性格的形容词:一是作者对人物品质、性格的评价的形容词;二是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试题要求分析概括的人物的品质、性格进行评价的形容词。
2.归纳法。
即对分散的答案素材进行整理、合并。
对分散在文章中的作者的评价、其他人物的评价等不同类型的关键词句,以人物品质、性格的不同侧面为序,进行重新组合。
3.提炼法。
即从作品的故事叙述和人物描写中,提炼出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等。
从作品的情节、所叙事件里提炼人物性格特点与品质;从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以及细节描写里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品质。
二、分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解题技巧1.联想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区别。
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在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等。
在结尾:照应开头,营造余韵,升华主题等。
2.联系词语选用:用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可营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效果。
3.联系描写对象: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4.联系情节发展: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可展示事态风情、暗示人物命运和推动情节发展。
5.联系作品主题:环境影响人物性格的形成,并决定人物的行为举止,它会体现出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三、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地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
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
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