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课件

社会学概论课件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 的特殊领域。
2008-3-4
社会学概论
1
本书对“社会”的定义:
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人们按照自己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 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 再次,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放到生产的历 史发展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 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料。人类的生产首先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再提高 到为了满足高级的享受的需要,最后提高到为了满足最高级的发展的需要。 这是人类生产发展的三阶段,也是满足需要的三阶段,更是人类为生存而斗 争进步到为享受而斗争,再进步到为发展而斗争的必然过程。
二、社会需要的产生 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
下,通过社会实践而产生的。 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原有需要在不断满足的过程中,产生新
的需要,产生新的社会实践与新的社会生活。
2008-3-4
社会学概论
11
三、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008-3-4
社会学概论
8
试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可以表述为: • 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
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 2、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
一门哲学的世界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 体的社会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发 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 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找出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具体规律。 3、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 之一。历史唯物主义只是不断吸取具体社会科学,包括社 会学的研究成果,扎根于具体科学之中,才能更加充实地 发展自己。由此,可以看出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 指导的关系,什么“替代论”、“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注意点:
人怎样才能进行生产呢?生命的生产——无论自己生命的生产 (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 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2008-3-4
社会学概论
2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思想与社会学
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礼记·礼运》 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康有为:《大同书》
需要只有通过他人才能获得满足,需要是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群 体形成的基础。
需要是通过社会实践产生和提高的。体现了需要的社会性与实践性。也就 是说,只有通过劳动,通过实践,需要才能发展,才能实现。
第二节 社会需要理论
一、社会需要的类型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社会综合性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是指自然的人, 而是指社会的人。人就是社会的动物。人所表达的需要,体现了人之所谓人的 本性。
2008-3-4
社会学概论
9
社会学可以在哪些方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 1.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 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
• 2.增长社会管理的才干,为建立文明、健 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贡献。
• 3.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 4.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学性综合研究做
社会学概论
7
试述社会学这门学科有哪些特征。
• A.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 看待。
• B.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 C.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 D.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 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 E.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又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 兽性的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是人的需要的 表现都是通过人的头脑,是人的社会性,人的一定程度的理智表现,而动物 则是兽性、生理上的、本能的表现。但人性与兽性却又不能完全分开,毫无 联系。恩格斯说得好:“人来源于动物的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也不能摆脱兽 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一些,在于兽性与人性的程度上 的差异。”
三、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
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也表现在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性具有社
会制约性。 社会需要的提高是人的体内平衡与体外平衡的协调、个人与社会需要的协调、
物质与精神生活协调的发展过程。 就集体而言,则是集体与个人成员的需要的协调、领导与群众的需要的协调、
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A、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B、较低需要得到部分 满足后,较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C、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 D、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在一定时期总有某一等级的需要发挥主 要作用。E、并不是所有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或超越。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较好地解释了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 具体原因。在微观分析上,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中国古书中的“社会”
“社”就是一块地方的主人。“会”就是集会。两个字合起来就 表示在一定的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
后来发展为第二个意思,是指志趣相同者结合的团体。 社会是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论“社会”
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2008-3-4
社会学概论
14
第三节 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
一、人的发展与需要的发展
人的社会需要是随个人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开拓和交往的扩大而逐渐按生 存、享受、发展需要的方向增长的。
二、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的提高
每个社会集体都希望自己集体发展并满足自己集体的成员不断增长的需要。
二、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
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社会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 社会科学。
2008-3-4
社会学概论
3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 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人的需求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 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
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A、生理需要。如对食品、衣服、居住、喝水、 性的需要等。B、安全需要。包括防备生理损伤、疾病、经济上的灾难和意 外事情的发生,以及工作安定,有保障等。C、归属与爱的需要。希望在团 体中得到别人的爱,并给予别人爱。D、自尊的需要。建立在实际能力上的 成就和他人的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充分发挥潜能,做最适宜的 工作。
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人类的生产首先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再提高到为了满足的享受的需要,
20最08-后3-4提高到为了满足最高级的发展需社会要学。概论
12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 的理论。1943年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中提出,到1945年在《动机 和人格》中进一步阐述,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一、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按其知识 结构,社会学 学科内容分为
理论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008-3-4
社会学概论
4
本章重要术语
孔德 :法国社会学、哲学家他在1938年第一次提 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
2008-3-4
社会学概论
13
四、社会需要理论的社会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从宏观上指出了人 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 根本动力,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则从微 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 的动力源泉。
社会需要理论是建构社会学理论的基石。 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需要的最高层次结
历史与现实协调的发展过程。 需要只要协调才能提高,也只要协调才能得到预想的均衡的满足。
2008-3-4
社会学概论
15
一、何谓社会需要? 二、试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三、试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008-3-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社会学概论
16
一、何谓社会需要?
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 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 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四、社会学可以在哪些方面为我国现代化建 设作出贡献?
2008-3-4
社会学概论
6
试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几个论点
•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 的总和。
•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
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008-3-4
2008-3-4
社会学概论
18
2008-3-4
社会学概论
17
二、试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首先,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 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 人。”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体现个人 的意志,也是体现了个人需要的社会意义。因为人从来就不只是指自然的人, 而是指社会的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所表达的需要,体现了人之所以谓人 的本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