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摘要:班级管理对一个班的成绩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一年级班级管理却是重中之重,虽然非常辛苦但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着孩子们以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成为小学生,经历着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而他们在校期间,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班主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有着极度的崇拜和信任,看待问题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就是老师的言行举止,他们绝对听老师的话,视老师的话为圣旨,希望时刻得到老师的表扬。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服务者,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细心帮扶每一位学生,切实当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关键词:一年级班级管理学生一年级的小朋友是非常特殊的,他们是从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转换成一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这种新鲜感充斥着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头脑,当然其中也不乏恐惧感和陌生感,但是这些感觉是正常的,也都是暂时的。
入学前,他们的主要活动是玩游戏;而入学后,主要活动是学习,他们的行为和心理较幼儿园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
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成为一位合格的一年级班主任,需要认清一年级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去教育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呢?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和摸索,现就一年级班级管理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所以年龄越小发生安全问题的事故越多,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要把保证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放到首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经常性地给他们输灌在校园中或者园外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动作或事情,过马路口时一定要“一看,二慢,三通过”,不在马路上跑和玩,不去水深的地方,不随便买零食等等的观念。
一年级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好动,好奇心强,而约束他们的自由活动又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可根据本班实际制定了一年级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1、开学第一周,制定了新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上学、放学不准在学校和路途中逗留、玩耍,不允许不经家长允许跟同学去了,让家长随时了解其子女的去向。
3、在校内外,不允许学生做危险的游戏。
如;互相追打、奔跑等。
4、教育学生不买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不卫生的水和饮料,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工作计划《小学一年级安全教育工作计划》5、教育小学生不践踏学校的草坪,不损坏学校的花草树木。
6、教育学生不爬墙,不爬树,不爬学校的篮球架,不爬阳台上的栏杆。
7、教育学生不带危险的物品到学校(如:木棒、小刀、匕首、气枪等利器进入校园。
)8、教育学生不玩火、不玩电、不玩爆竹。
9、不在井唇、变压台旁、高压电线下等危险的地方玩耍,不在上学和放学路上玩耍、逗留。
10、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体育课,都必须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不得随意离开集体自己活动或不听指挥,遇到他人生并遇险等,要及时报告老师。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我们不是在杞人忧天,而是防患于未然。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初始期也是关键期。
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从而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习惯是由于重复式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经常的行为方式。
好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这种行为方式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练习的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无意中多次重复同意动作的基础上形成。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孩子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
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习惯一但养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是很难加以改变。
习惯对孩子日常生活、学习、性格等等都有很大影响。
有人说:“习惯决定人的命运。
”确实,习惯直接决定孩子的学习效率,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未来事业的成功。
一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如正确的阅读、书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与人合作的习惯,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自查自改的习惯;复习和预习的习惯;爱护书、学习用具的习惯;定时、定点学习,早睡早起,遵守时间的习惯;良好的卫生、生活以及劳动习惯;举止文明,待人有礼貌的习惯等等。
一年级的孩子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强、竞争意识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律性、自觉性弱,所以在培养以上习惯时一定要抓细,具体,要经常抓,抓经常,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及时表扬,延迟批评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
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
”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
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
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第一、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
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下课以后,“告状”的几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也就提高了。
第二、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要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第三、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
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例如,学生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例子,就会当众说:“某某某同学真能干。
”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
如果看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瞧,某某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
瞧,擦得多干净,大家都要学习他呀!”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
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一年级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就看你画上去的是灰色的黑点,还是亮丽的彩虹。
只要我们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重视家长的作用,督促家长,形成家校合力家长能够为班主任提供有关于学生的丰富信息,比如孩子的性格、爱好、习惯等等,这些有助于帮助班主任全方位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另外,家长还能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和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拓展课程实施渠道,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评价,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另外,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家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同时,为了使一年级小学生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完整性、连贯性,家庭教育就必须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
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好好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教育质量大大下降,影响幼儿的进步与发展。
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与家长定期进行沟通,在开学伊始,就要家长的通讯方式,建立并保存完整的档案,另外,家长会和家访也是非常有效的联系方式,多方面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相互了解孩子在这期间的情况和动向、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对于那些对孩子的状况往往束手无策的家长,班主任要做好家长的指导者,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而不只是责备和抱怨,从而一步一步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做孩子的生活顾问而不是替代者,如何督促和指导孩子完成作业,如何面对教师提供的孩子在校情况等。
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其成长阶段的最初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换一种方法与家长联系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我们来关注自己的孩子,甚至希望我们老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而我们可能联系家长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按我们的要求来做事的时候再去联系,一个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一个是管教孩子的老师,怎么办呢,只能是当着老师的面来批评孩子,背着老师的面来指责老师,这也值得我们思考。
因为他们接到的信息都是自己不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信息。
换一个角度想,这要是我们,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叫李涛的,是个调皮的男孩,做题不马虎的时候太少了,课上听讲也总是走神,小动作也特别多。
在期中考试还有两天了的时候,我发现他这天听的很认真,我就主动的和他爸爸沟通了一下,一句批评都没有,全是表扬,而且很诚恳的表扬,并恳请家长把我的表扬告诉孩子,家长很高兴,感,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孩子听了出乎意料的高兴,因为他没有想到,他今天的表现会得到老师这么大的表扬,就在以后的两天里,他上课的时候都特别的认真,计算能力也有所提高,家庭作业完成的进步也特别大,看就知道得到了家长的帮助,看来我们把表扬也作为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很重要。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又复杂的工作,要管理好班级,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要有先进的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水平。
人无完人,只有不断学习,改变自我,才能适应更艰苦的环境,能承担重任。
总之,为了让一年级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认识角色任务,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除了要有爱心,还要细心、耐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是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