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主城各大桥

重庆主城各大桥

重庆主城各大桥重庆嘉陵江大桥(渝中区菜园坝、牛角沱往江北区华新街、观音桥)跨嘉陵江重庆嘉陵江大桥位于渝中区上清寺和江北区之间,名为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是重庆主城首座城市大桥,1958年12月开工,1966年1月竣工。

总长600.56米,宽21.5米。

桥型结构主桥为铆合钢桁架双悬臂桥,引桥为钢筋混凝土T型梁。

三分之二的桥身为钢材,三分之一的桥身为钢筋混凝土。

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前后历经8年时间.重庆人克服了苏联专家撤走,克服了三年自然灾害等各方面的艰难困苦,才建成了这座大桥。

2002年1月,重庆与澳门的友谊之桥“渝澳大桥”建成通车,距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约200米左右,被称为“姊妹桥”。

同时,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改为单向通行,仅供渝中区往江北区;从江北区往渝中区,则走渝澳大桥。

渝澳大桥(江北区观音桥、华新街往渝中区牛角沱、菜园坝、两路口)跨嘉陵江渝澳大桥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与江北区之间的嘉陵江上;是重庆与澳门的友谊之桥。

为迎接澳门回归,于1999年12月16日奠基,一期工程于2001年年底建成通车。

复线桥由主桥、主引桥、左、右引桥、牛角沱匝道桥、北引道五部分组成。

重庆渝澳大桥南起渝中区牛角沱,北接江北区董家溪,位于嘉陵江牛角沱大桥上游200米,与嘉陵江牛角沱大桥组成单向过江桥梁。

桥型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全桥长1458.312米,主跨160米,主桥跨径组合:96米+160米+96米,引桥为斜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长1106.312米。

主桥宽17.5米。

车行道16米,检修道2×0.75米,北主引桥宽17.5至25.75米,左右引桥宽13米。

桥下通航净高28米,桥面标高220.39米。

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

1999年12月16日开工,2002年1月11日竣工。

菜园坝长江大桥(南岸区与渝中区)跨长江我国在重庆建设一座世界级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位于重庆两路口到南坪之间大江之上。

2003年2月5日正式开工。

2007年10月29日下午通车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又名珊瑚长江大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共交通和城市轻轨两用大跨径拱桥,主跨420米,为中国第二大跨度拱桥,钢结构总重18000吨。

该桥结构形式采用中承式无推力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是集钢管拱、钢箱梁、钢桁梁各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和科技成果于一身的现代化桥梁,这种结构形式不仅在我国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桥梁中也具有独特的地位。

菜园坝长江大桥创下了三项世界第一:钢箱拱梁跨距420米,为世界第一长;是世界第一座公路轻轨两用城市大桥;也是世界第一座采用缆索吊机安装的大桥。

此外,该大桥建设采用了缆索吊装系统施工工艺,在国内桥梁建设史上开创了三个第一:塔吊最高(202米)、跨度最大(420米)、起吊最重(420吨)。

重庆长江大桥(渝中区石板坡到南岸区会展中心)跨长江重庆长江大桥于1980年7月1日建成通车。

主跨度174米。

由上海市政设计院设计、重庆市桥梁工程公司施工。

重庆长江大桥横跨长江风姿雄伟,已成为重庆的著名景点之一。

重庆长江大桥修建于1980年,主跨度174米,属于T型刚构桥。

重庆长江大桥又名石板坡长江大桥,位于重庆渝中区石板坡和南岸区黄葛渡立交之间。

大桥于1977年11月26日动工兴建,1980年7月1日建成通车,比计划提前6个月完工。

它跨越长江,北连南区干道,直通重庆火车站和朝天门港区;南接川黔公路。

全长1120米(包括桥台架空部分),北引道长496米,南引道长1725米,其中南桥头设有双孔隧道一座,2003年隧道拆除,并新建了南桥头立交。

南引道末端和北引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半立交,正桥7墩2台,共8孔长311米。

主跨度174米,属于T型刚构桥。

该桥由上海市政设计院设计、重庆市桥梁工程公司施工。

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南岸区会展中心到渝中区石板坡)跨长江2006年09月25日,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将极大缓解渝中半岛至南岸区的交通压力。

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重庆长江大桥是连接渝中半岛和南岸区以及长江南北两岸省区市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也是重庆通往我国南方的一条重要出口通道。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重庆市政府决定修建长江大桥复线桥。

工程于2003年12月底正式开工建设,桥长1103.5米,宽19米,单向四车道,主跨长330米。

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于2006年09月25日正式建成通车。

黄花园大桥(渝中区与江北区)跨嘉陵江重庆黄花园大桥,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上,连接渝中区黄花园和江北区廖家台,主桥长1208米,双向六车道,于1996年12月26日开工,1999年年底竣工。

该桥是重庆市中环干道的一项关键工程,它的建成极大缓解了牛角沱嘉陵江大桥、以及观音桥地区的交通堵塞,并促进了主城几区,尤其是江北区的经济发展。

黄花园大桥,连接重庆渝中区和江北区,打通了江北、渝中、南岸三地。

它的建成通车完成了重庆中环路上的关键一环,使两江、四岸、三区紧密连成一片。

“铁龙卧波气如虹,天堑从此变通途”就对此座大桥的恰当描述。

黄花园大桥是重庆直辖后主城兴建的第一座桥,以此为起点,之后重庆的桥梁建设不断提速。

“半小时主城”和“8小时重庆”系统工程,催生了渝澳嘉陵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马桑溪长江大桥等一批桥梁。

黄花园大桥采取的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的简称,实际上就建造,运营,转让。

是一些项目融资的建设的方式,建成后,建筑方可运营以收回成本和应有盈利为回报),很好的解决了大桥建设的14.6亿资金投入问题,也为重庆后面的桥梁建设提供了一套成功的操作模式,为重庆成为“桥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千厮门大桥(渝中区与江北区)跨嘉陵江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长约878m,起于重庆市渝中区,在洪崖洞旁跨越嘉陵江到达江北区江北城,并在渝中半岛通过连接隧道与东水门长江大桥北岸桥台相接。

工程已于2009年底动工修建,预计将在2014年7月竣工通车。

项目起于洪崖洞与南国丽景间的沧白路,跨越嘉陵江止于江北城金沙路。

与东水门长江大桥一起组成密切联系重庆市中央商务区(CBD)三个区域南岸区弹子石、渝中区解放碑、江北区江北城“两江三地”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轨道交通6号线的过江载体;上层为双向4车道城市道路,下层为双向轨道交通。

重庆市两江大桥之一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主塔基础工程于2010年9月30日上午8时完成了最后一盘承台砼浇筑施工,宣告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主塔基础工程施工任务全部圆满结束,实际工期比合同工期提前了三个月,向国庆61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东水门大桥(渝中区与南岸区)跨长江东水门大桥,位于重庆市,东水门大桥连接渝中与南岸两地,大桥定位为城市次干道,车速40公里/小时;轨道设计时速60公里,为钢桁架梁斜拉桥,主跨520米,桥面宽21米,全长1000米,大桥为公路轨道两用,于2014年3月31日建成通车,轨道交通6号线将从桥上穿过。

2013年2月4日,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的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最后一根钢梁吊装就位,标志着大桥桥梁主体正式合龙,为年底竣工通车奠定了基础。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横跨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为钢桁架梁斜拉桥,主跨520米,桥面宽21米,全长1000米,投建金额约为16.8亿元。

该工程2009年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底建成。

东水门大桥为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及城市道路共用桥梁。

东水门大桥定位为城市次干道,车速40公里/小时;轨道设计时速60公里,为钢桁架梁斜拉桥,主跨520米,桥面宽21米,全长1000米。

桥梁景观要求高,各项费用较高。

据估算,东水门大桥投建金额为16.8亿元。

朝天门长江大桥(江北区与南岸区)跨长江朝天门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上游重庆主城区,西连江北青草坝,东接南岸王家沱,主跨长552米,全长1741米,若含前后引桥段则长达4881米,主跨为世界跨径最大的拱桥,超越上海的卢浦大桥。

该桥是重庆主城区的第8座跨江桥梁,于2006年3月动工,并于2009年4月29日通车。

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看起来都很宏伟壮观!该桥原名“王家沱长江大桥”,后相继改名红岩长江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

曾决定将规划拟建的王家沱长江大桥命名为红岩长江大桥,但有干部群众认为,该桥距红岩村较远,命名为红岩长江大桥容易使人们在区位概念上产生混淆。

后采用影响较大、距王家沱较近的历史传承地“朝天门”来更名已命名的红岩长江大桥。

有市民质疑其实际位置离朝天门位置超过2公里,且并无一段位于朝天门地区,命名牵强,名不副实。

虽然名叫“朝天门大桥”,但大桥的实际位置是在离朝天门还有1.7公里的溉澜溪青草坪。

朝天门大桥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为重庆的江上门户。

“方案最终选定了简洁大气的钢桁架拱桥形式”,项目部负责人说,大桥只有两座主墩,主跨达552米,比世界著名拱桥———澳大利亚悉尼大桥的主跨还要长,成为“世界第一拱桥”。

解放碑和朝天门,这两张重庆的城市名片,也在大桥上实现了巧妙的融合。

“大桥的两个主墩,被设计成解放碑的样子,一剖两半,分成四个柱子,托起大桥。

”项目部负责人说。

打破惯例一座桥用三种钢材“这种拱桥施工难度最大在于钢结构部分。

我们采用组合式系杆,少用钢1000余吨,不但省了钱,还为大桥减轻了重量。

”段雪炜说。

段雪炜介绍,这座桥打破了国际惯例一座桥梁用一种钢材的做法,而是使用了三种钢材。

他称,由于桥的各个连接点之间承受的力量存在悬殊,大的几千上万吨,小的不到百吨,所以此桥使用了强度不一的Q420、Q370和Q345QD钢材。

他还介绍,拱桥的弧形流畅,但设计和施工难度都大,比如“拱”合龙后,他们设计了一个临时的系杆,拉力达5万吨,全靠它把47500吨钢梁“稳起”,便于安装“拱”。

大佛寺长江大桥(江北区与南岸区内环快速路)跨长江大佛寺长江大桥是渝黔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桥梁。

位于重庆市朝天门码头下游约五公里处,是国家重点工程渝黔高速公路上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于1997年11月开工建设,2002年1月建成通车。

施工规模及施工难度均居国内同类型桥梁前列。

大佛寺长江大桥是国家重点工程渝黔高速公路上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朝天门码头下游约五公里处,于1997年11月开工建设,2002年1月建成通车。

大桥造价2亿余元,由重庆交科院独立承担设计任务,总设计师为刘毓湘教授、高级工程师。

该桥总长1168m,桥面宽30.6米,双向六车道。

主桥为跨径198+450+198m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主墩塔最大高度206.68m,大桥主跨450米,每塔双面55对斜拉索,索距8.1m(边支座处除外),斜拉索倾斜角范围(27°16′~80°27'),均居全国同类型桥梁之首。

大佛寺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飘浮体系预应力砼斜拉桥,总长1168m,大桥主跨450米,每塔双面55对斜拉索,索距8.1m(边支座处除外),斜拉索倾斜角范围(27°16′~80°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