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口失败
有志者事竟成,百战不殆 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
天有大大的梦想
勤能补拙,静能生慧
There is always sunshine after a storm
鹰翔九天,唯我独尊
战无不胜,唯吾独尊
15
组训:
We believe we can touch the sky
改革从最上层群体开始,逐级向下。考虑对企业 效率影响的大小,确定优先改革项目,不一定要 把规范差距大的项目列为优先项目。
22
三、地位
➢ 地位是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
➢ 地位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工资、头衔、能力、 资历、实权等等。其中一个因素的改变就可以 引起地位的改变。
➢ 地位取决于什么因素还有赖于群体成员是否承 认它们。
之间不愉快的事情。 ➢ 实施群体规范使群体成员有机会阐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说明群体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及群体的主要特点。 (hackman,1976)
12
(一)群体规范的一般特征
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 它可以是成文的(如职业道德手册), 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指导成 员的行为朝向群体的目标。
主管或者同事的明确声明; 群体历史上的特殊事件; 最初的做法; 从以前延续下来的行为。
21
(六)群体规范分析
S. Pilnick提出“规范分析法”作为改进群体工作 效率的工具。包括三项内容:
明确规范内容。了解已形成规范,特别起消极作 用的规范,并听取改革意见。
制订规范剖面图。分为“组织荣誉”、“业务成 绩”、利润、合作、计划性、督导、训练、创新、 客户关系、诚实安全十类,每类定出理想给分点。 理想给分点与实际评分的差距称为“规范差距”。
群体规范通常是逐渐形成和改变的。 并非所有的规范对所有的成员都同样适
用。
13
I DO,I LIKE
团结进取,上下求索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2〉5
学问深时意气平,一 肩挑起古今愁
心之所愿,无所不能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将“犇”进行到底 六个臭皮匠,玩死诸
葛亮!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 海无涯苦作舟
➢ 群体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群人: 1.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 2.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他们联系 在一起,是一个整体。 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 力量。
3
二、群体类型
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大型---成员之间是以间接 的方式(通过目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社会因素 有更大作用,例如大型企业、大学校等。小型--人们之间有直接接触,心理因素的作用大。
F
31
五、群体规模
国外学者对于小群体规模的研究往往是在实验室 条件下进行的,单纯比较不同规模的群体在完成 一些实验课题时的工作效率。
实验室小群体人数的上下限 :詹姆斯研究指出, 小群体的人数一般为2-7人,主张小群体的下限 为2人;一些人认为下限3人,2人不算群体,纯 感情关系,发生意见分歧或冲突时不可能自行解 决,须第三者仲裁;上限意见更为分歧,多数认 为7人为佳,也有主张20、30甚至40人。有人提 出应为72。
19
(四)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 如果要削弱群体的规范,可以采取如下手段: l.找出志同道合的成员,与他们联合起来; 2.与志同道合的成员讨论你的观点和计划,与 他们建立联合阵线; 3. 防止内部分歧; 4. 坦言你的所作所为,不怕压力; 5. 宣传与你合作的好处与报偿。
20
(五)群体规范建立的方式
利益型群体(interest group)。在利益型 群体中,大家是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特定 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的。
友谊型群体(friendship group) :基于 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
6
§4.2 群体发展的阶段
一、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20-60’)
前阶段
阶段1 形成
forming
李明毕业后,经过两次笔试、三次面试,终 于如愿以偿的加入了某大型跨国公司员工行 列。该公司是全球排名100家以内的公司, 员工收入高、福利待遇好。但是,一年后他 却辞职去报考国家公务员。回顾一年来的经 历,李明说,在这家公司中,同事之间的关 系很冷漠,直接上司与他的个性又格格不入, 虽然收入不错,但心情一直不舒畅,考虑再 三,还是走为上策。
阶段2 震荡
storming
阶段3 规范化
norming
阶段4 执行
5阶段 解体
performing adjourning
①冲突可能有利于群体绩效;②各阶段不一定有明பைடு நூலகம்的界限和先后顺序; ③五阶段模型未考虑任务内容、角色分配、冲突解决等组织环境因素。
7
二、间断——平衡模型
第一次会议
阶段2 飞跃
结束
➢ 在不同的群体中,地位取决于不同的因素,这 将影响到群体的绩效。
23
四、凝聚力
凝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 体内的程度,是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粘 合力。包括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 对群体的向心力。
24
(一)影响凝聚力的因素
态度和目标 的一致性
外部的威胁
群体的 规模
领导作风
群体凝聚力
奖酬体制
18
(四)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如果要强化群体的规范,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l.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的规范和他们的愿望基本一致, 不需要牺牲多少东西; 2.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 3.帮助成员了解他们是怎样为完成群体目标做贡献的; 4.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成员发言的机会,因为只有 自己建立的规范,自己才更愿意遵守; 5.让成员知道,不遵守群体的规范将受到驱逐(但也 原谅悔过的成员)。
成规范。 组织规范:多数群体规范与组织规范一致,如果
群体成员不赞成组织的规范,就会发展与组织相 对抗的规范,如怠工、罢工等。 群体绩效:成功群体维持现有规范并发展与其一 致的新规范。失败群体改变重建有关规范。
17
(三)群体规范的功能
1.群体支柱的功能。群体规范是一切社会群体得以维 持、巩固和发展的支柱。 2.评价准则的功能。群体成员要以群体规范来评价自 己和其他成员的行为。 3.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群体规范的约束作用主要 表现在群体舆论中。 4.行为矫正功能。群体成员如果违反了规范,就会受 到群体舆论的压力,迫使他改变行为与群体成员保 持一致。
命令型群体(Command group)由组织结构规 定。它由直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 组成。
任务型群体(task group)也是由组织结构决定。 它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
党政机关与科研团队
5
2.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
没有正式规定,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 显的情绪色彩,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 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阶段1
A
(A+B)/2
B
时间
①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②第一个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 性进行;③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 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④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⑤转变之后,群体 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⑥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败! 越挫越开心
不怕困难,坚守理想,乐于分享,勇于承担责任与挑战。
崇尚自由,挑战无限 14
组训:
人生的路上会有挫折,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 美的团体。
既然起步,我们会勇往 直前,扬帆远航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 只找理由成功,莫找借
32
五、群体规模
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主张群体为奇数的人认 为,当发生意见分歧时,奇数群体可以采取投票表决 方式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主张偶数群体的人认为单 靠表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应进一步进行协商,
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群体人数与人均效率的 关系,人均效率最大点,即群体人数最佳值。
发挥个人小智慧,铸就 集体万丈光
六人同心,其利断金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
理想的生活。 激情满怀 青春无悔
创新超越,锐不可挡 和平有爱,合力砌砌,
艰险也有路向
铿锵有力,势如破竹
16
(二)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个体特征:智力越高,越不愿意建立遵循规范。 群体构成:同质群体比异质更容易确认规范。 群体任务:任务常规、清楚,规范易形成。 地理环境:工作地点近、相互作用机会多,易形
任务角色 建议者 信息收集者 总结者 评价者
维护角色 鼓励者 协调者 折衷者 监督者
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群体绩效
积极作用
群体成员角色种类
10
(二)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
➢ 群体要想取得高绩效,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 很重要。一个有效的群体应激发成员扮演任务 角色和维护角色的需要,而避免自我中心角色。
多 人际群体 团队群体
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开放---经常更换成员,来 去自由,输入“新鲜血液”,适应性强;地位和权 力不稳定,不适合于长期的任务。封闭---成员稳 定,等级关系严明,历史的眼光。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4
1.正式群体(formal group)
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 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 工,个人行为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指向组织 目标的。
27
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等人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
下检验了群体凝聚力和对群体成员的诱导对生产率的
影响。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凝聚力,不一定提高
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