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历史八上1.3.2《罗马帝国的兴衰》课件
人教版历史八上1.3.2《罗马帝国的兴衰》课件
古罗马竞技场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城的建立
时间: 公元前8世纪中期
地点: 意大利半岛中部
有关罗马城起源的传说
罗马城的奠基人是罗穆卢斯,神话传说他是战神马 耳斯的儿子,被后人尊称为战神奎里纳斯,和瑞摩斯是 孪生兄弟。他们生下来后不久,母亲就被杀死了。他们 的外祖父是当时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国王,外祖父弟弟 为篡夺王位,就派人把兄弟俩装在筐内,投入河中,想 把他们淹死。不料筐子被河边的树枝挂住,两个孩子大 难不死。恰巧一只到河边饮水的母狼发现了他们,并用 自己的奶水哺育了他们。后来又被一位牧羊人发现,他 的妻子将他们抚养大。兄弟俩长大成人后,杀死叔外祖 父,并建立新城。新城以罗穆卢斯的名字命名,称为罗 马。至今,在意大利的罗马博物馆里,还陈列着“母狼 乳婴”的铜像。
罗马惟恐迦太基复兴,公元前149年,罗马进犯迦太基,第三 次布匿战争爆发。罗马提出,要迦太基交出全部武器和300名儿童 作人质。当迦太基满足罗马这一条件后,罗马无理要求迦太基毁掉 城市,移居离海15公里以外的内地。迦太基人民愤怒已极,他们铸 造武器,加固城墙,充实粮库,妇女们剪掉自己的头发,搓成绳子, 供绑扎枪炮之用。公元前149—前147年,罗马在军事上接连失利, 直到前146年,罗马以饥饿围困迦太基,才突破城外防线。残酷的 巷战进行了6天6夜,最后许多迦太基人同城邦同归于尽。罗马元老 院下令焚烧迦太基城,大火延烧16天之久,残存的5万迦太基人被 卖为奴隶,迦太基城被彻底毁灭。持续118年的布匿战争,以迦太 基的灭亡而告结束;罗马也损失一半成年男子。
西庇阿
公元前205年,罗马33岁的年轻将领西庇阿率军渡海到北非迦 太基本土,迦太基急忙召汉尼拔回军救援。公元前202年秋,双方 在扎玛城附近进行最后的决战。汉尼拔仍按常规列队和战法,西庇 阿则不循常规,他把一、二、三线各部队重叠配置,中间留出空道, 以便让战象通过。交战开始以后,当汉尼拔军的战象冲到西庇阿军 前沿时,西庇阿的一线部队突然鼓角齐鸣,喊声大作,汉尼拔军的 战象受到惊吓,有的停滞不前,有的转身向自己的战阵冲去,还有 的受罗马军的投枪击伤后逃跑。西庇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命令骑 兵迂回包抄,同时将3线兵力集中起来,向汉尼拔军正面猛攻,一 鼓作气,终于取得了胜利。汉尼拔军战死约2万人,汉尼拔落荒而 逃;最后在罗马的逼迫下服毒自尽。
母狼育婴铜像——罗马的城徽
从公元前700年左右的罗慕 洛开始,直至以后200年时间内, 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 称为“王政时代”。“国王”其 实是部落联盟首领。据传说,罗 马城邦的最后一个国王小塔克文 统治残暴,引起人民的不满,终 于忍无可忍,揭竿而起,一举推 翻了君主制。以后,为了防止再 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戕害人民的国王,罗马人 决定不再设立君主,而是实行共 和制,建立共和国。
(3)罗马共和国的衰弱: ——斯巴达克起义
结果和影响:影响起义虽然失败,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公元前73年,角斗奴隶不堪忍受,爆发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起义
龟甲阵
罗马人的步兵和旗手
这些图片反映了罗马人的什么民族特性?
罗马军团
罗马军队布阵
古罗马的军队采用军团编制, 每个军团30个中队,分为三类: 枪兵(年轻人)、主力兵(壮年 人) 、后备兵(老兵)。战斗 时,枪兵在前投掷武器,然后用 白刃相接:主力兵居中,富有经 验的后备兵殿后:老兵只在形势 紧迫时上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 军团三列阵法。军团一般由 4500~6000人组成,多数为重装 步兵,少数为轻装步兵,再配 300名骑兵。战斗时中,轻装步 兵位于两翼,重装步兵在中间, 骑兵负责掩护两翼,各兵种和前 线、后备部队密切配合,势不可 挡。有集团军作战的优势。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扩张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2)军事的扩张 军事基础: 罗马人尚武,强大的罗马军团兵种齐全, 装备精良,作战英勇,战术高超。 制度基础: 实行共和制,设有公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 其政治体制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
罗马共和国扩张概况:
①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 ②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进行了数次争 霸战争,最终取得了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罗马共和国扩张的影响: 扩张过程中,罗马掠夺了大量奴隶和广袤土地。 奴隶制迅速发展,奴隶遍布各个角落。
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 产生的政体形式,它与君主制相对。采用这种政 体的国家称为共和国。
罗马元老院会议上的辩论
元老院、公民大会、执政官 ——体现了罗马共和国的民主制
古罗马共和制的主要机构 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 执政官:人数2人,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元老院:国家决策机构,成员均为贵族, 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公民大会: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
法 西 斯
法 西 斯 的 演 变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 3次战 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二次 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 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第二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
公元前221年,迦太基为了夺回失地,任命25岁的汉尼拔 为主帅,又开始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出身于一个军 事贵族家庭,自幼随父从军,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和外交 才能的培养,懂得几种语言,能发动不同国籍的人为他作 战,并无条件地服从他。平时,他生活简朴,极能吃苦, 常常披着斗篷睡在放哨战士中间,和士兵同甘共苦,深受 士兵的爱戴。
通过元老院的提案
元老院
执政官
人民大会
在元老院、执政官和人民大会三种权力之间, 存在严格的制约关系,彼此相互牵制,保持平衡。 这种政治体系被后人认为是古代经典的政治体系 之一,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罗马执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
执政官是共和国最高行政长官,由
贵族选举产生,2人担任,任期一年,两 个执政官权位相等,当国家遇到危急情况 时,由元老院提名其中1人为独裁官,有 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任期不能超过6个月。 执政官有12名扈从,每人配有象征权力的 “束棒”即“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