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雷电颂 课件
天
狗
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 X 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的总量!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象征
风雷电 ——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 ——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 ——坚定的信念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 官僚统治集团
修辞
拟人、呼告 例如: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作用:
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 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 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 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 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 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 “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 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 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 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 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 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 “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 用。
结束语: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植根于人民 大众,与时俱进,才能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祝愿同学们与时俱进,肩负起新时代 的责任!
作业设计
1、完成字词积累。 2、完成本课《文科爱好者》并订正。
屈原: 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
精神的战士。
情感:
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批判, 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朗读指导: 首先:读准字音 其次:把握节奏(重音、停顿;语速、语调)
再次:富有感情(投入角色;把握情感)
朗读练习: 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大 声自由练习朗读
美文美读
1、选取你最喜欢的片段朗读 2、小组展示朗读 3、朗读评价 4、全班齐读(自由选取一个片段)
郭沫若(1892~1978)
郭沫若 (1892 ~ 1978 ) , 中国 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 动家。 1892 年 11 月 16 日出生,原 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 日本留学,后决心弃医从文。与 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 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 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 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 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 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 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 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 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 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 作。
郭沫若
屈原——名平, 字原,又自云名正则, 字灵均。我国第一位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战国时楚国人。他用 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 第一首政治抒情诗 《离骚》。 因洞悉秦国吞并 六国的野心,力劝楚 怀王齐抗秦,后来遭 奸人陷害,罢官放逐, 但心仍系国。楚国被 攻后,自投汨罗江而 死。
写作背景、创作意图:
全剧共五幕:
第一幕:“橘颂” 第二幕:“受诬” 第三幕:“招魂” 第四幕:“被囚” 第五幕:“雷电颂”
剧 情 简 介
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环境气氛:
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来临。靳 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部下立即执行南后 “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 地点: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 阴森可怖,气氛令人窒息。 自然景象:雷电交加,狂风大作, 无边的黑夜在撕裂,在颤动。
修辞
反复、排比 例如:
“你劈吧,劈吧,劈吧!”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作用:
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 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 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你认为本文应怎样朗读,才具有打动 人心的力量,引起观众的共鸣?
《屈原》在当年国 民党统治的中心──重 庆上演,产生过巨大 的影响。尤其是“雷 电颂”一幕中的独白, 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 共鸣。每次演出都被 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 的掌声所淹没。这个 剧最终被国民党当局 禁演。
周恩来曾说: “……这是郭沫若 借屈原的口说出自 己心中的怨愤,也 表达了蒋管区人民 的愤恨之情,是向 国民党压迫人民的 控诉,好得很!”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 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 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6 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 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 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历 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 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 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 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 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 若全集》38卷。 郭沫若(1892~1978) 推荐阅读:《女神》(《天狗》)
听读课文
郭沫若
思考:《雷电颂》独白激情澎湃, 气势恢宏,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呢?
(1)大胆雄奇的想象,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辉; (2)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情感更加含 蓄、深沉、凝练; (3)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和情感色 彩,加强了感染力。
想象
这段独白想像奇特,气势恢宏,体现了革命浪 漫, 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 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疾风”、“怒 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 这就使历史中的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 光辉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