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一、驾驶员岗位操作规程驾驶员应遵守以下基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工作制度,严肃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2、道路运输驾驶人员要求做到“八不”,即:不超载超限,不超速行车,不强行超车,不开带病车,不开情绪车,不开急躁车,不开冒险车,不开酒后车,保证精力充沛,谨慎驾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和交通运输法规。
3、驾驶员必须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相关要求。
对所驾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做好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三检制”工作,重点检查车辆的制动、转向、传动及灯光信号灯装置。
4、做好危险路段记录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特别是山区道路的行车安全,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
5、不运输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运输的货物,应当按规定查验有关手续,符合要求的方可承运。
6、保持车辆良好技术状况,不擅自改装营运车辆。
7、做到反三违: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不违反操作规程。
8、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及时报警,抢救伤员和货物财产,并协助事故调查。
9、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等。
不违章作业,驾驶人员连续驾驶时间不超过4小时。
二、车辆安全检查操作规程为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车辆的日常安全检查要做到细致、全面、突出重点。
1、检查轮胎的技术状况。
检查轮胎气压,必要时进行补气和调整;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是否有割伤或异常情况,如果发现异常磨损或割伤,胎冠面有无裂纹,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修补或更换。
2、检查发动机和仪表指示。
车辆发动后,检查发动机及仪表指示是否工作正常。
3、检查制动、传动、转向部件。
检查手制动,离合器等拉杆的连接情况,检查转向横直拉杆管柱的连接情况及锁紧装置是否有正常、检查转向器、变速器、后桥有无漏油情况。
传动轴机件紧固状况、刹车管路是否有漏气、漏油现象。
4、检查整车外观、油漆和腐蚀情况。
检查时如发现有擦伤或锈斑应尽快修补,以免锈蚀扩大。
5、检查整车各种液体的泄露情况。
观察汽车停放位置有无油污泄露情况,如果发现车下有燃油、润滑油、水或其他液体时,应尽快找到泄露的具体位置,排除泄露故障。
6、检查挡风玻璃、刮水片、后视镜。
发现刮水片磨损或老化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刮水片;驾驶室内外各后视镜面是否完好有效,驾驶室各挡风玻璃是否齐全;如果上述零件有缺损,应予以修复或更换。
7、检查车门。
检查所有车门,包括后备箱盖,应关闭自如,锁扣应作用良好。
8、检查灯光和车内设施情况。
检查车辆近光灯、远光灯、示廊灯、危险警示灯、转向灯等灯光情况及电源线路有无故障;检查车内空调、风机、座椅、安全带是否齐全有效。
9、检查车载动态监控装置。
车载动态监控装置是否处于工作正常状况,线路有无老化情况。
10、应急物品检查。
车辆应随车配备的三脚架、千斤顶、轮胎扳手、灭火器、安全锤等是否齐全有效。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整改的,应立即整改,并进行复查;不能及时整改的,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运,整改完毕后必须进行复查,车辆方可投入正常运行。
三、车辆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1、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必须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2、车辆的技术状况必须符合规定的二级车标准。
3、车辆必须配置符合安全行驶的标志,并按规定使用。
4、车辆车厢地板必须平整完好,周围栏板要牢固。
5、各种装卸机械、工具,要有可靠的安全系数;卸货物的机械工具,要有消除产生火花的措施。
6、根据装运货物性质的需要,必须配备相应的捆扎、防水和防散失等用具。
7、运输车辆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保养,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或修理。
安全例会制度公司各部门:为确保公司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及时将上级部门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传达公司全体人员,特制定公司安全例会制度。
一、公司安全生产领导至少每季每召开一次安全会议,强调安全生产工作中注意事项和具体操作规程,研究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隐患整改情况。
二、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听取安全科对本季度安全工作汇报,解决安全生产中重大问题。
三、公司每半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学习,让员工掌握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
四、根据安排,及时派人参加各级政府、行业部门召开的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知识培训,不得无故缺席,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落实工作部署。
五、公司办公室及安全科要做好公司每次安全例会会议记录,分类成册归普通货物运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一、为认真做好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公司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公司普通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二、本方案适用于公司已发生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
三、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分工。
1、组织指挥机构:安全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副组长:2、职责分工3、组长职责:负责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资源;负责在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救援计划,指挥救援工作,并上报相关部门。
4、副组长:负责实施应急计划的培训与演练;协助组长安排现场救援的全面工作。
5、成员:听从指挥,负责实施现场救援的各项工作;事故现场的保护、无关人员的疏散、医疗机构的联系、伤员的运送、事故善后工作等。
四、驾驶员现场应急处置1、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员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同时报告公司安全科。
2、未造成人员伤亡,所运普通货物发生情节很轻的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能及时撤除现场,损害赔偿事宜发生分歧的,应当迅速报告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3、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驾驶员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报告公安机关或交通管理部门,同时报告公司安全科。
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应标明事故现场位置。
4、如受伤人员必须立即治疗,同时又找不到其它车辆协助运送的情况下,驾驶员通过对所运普通货物安全因素分析,加强监控安排后,可以利用发生事故的车辆送伤者到医院进行救治,但在移动位置前,必须将因移动现场后无法确定的车辆、人员倒地位置等进行标划。
当事人可以利用石块、砖头、白灰等物品在地面进行明显标注。
5、若所运普通货物车辆发生翻覆,驾驶员要立即报告公司安全科和当地公安或交通管理部门,同时按照相应的普通货物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处理和保护。
6、车辆所运普通货物丢失或被盗抢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报告公司和当地公安部门,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查找所失的普通货物,以防止其它事故的发生。
7、车辆在运行时发生火灾。
火灾初期时,驾驶员立即用车上灭火器进行灭火,将事故消除。
若势态扩大、驾驶员不能控制,驾驶员要立即拨打当地119报警以及报告公司,并根据货物的普通性质进行事故现场安全维护和疏散周围群众。
8、车辆在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故障时,驾驶员应当立即开启普通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畅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普通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须时迅速报警。
五、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立即报告给安全科和相关上机管理部门。
发生死人事故,公司接到当事人报告后,要立即报告给行业主管部门(区运管处)。
2、报告内容包括:报告人、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事故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事故简要经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方案。
六、应急启动。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预案,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组织应急处置工作,迅速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协助上级相关部门,抢救伤员,保护财产。
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应急领导小组要紧急调集相关人员、救助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
七、应急结束。
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应急领导小组听从上级相关部门的安排,进行事故分析评估,提出结束应急状态的建议,得到上级相关部门批准后,撤销现场应急指挥机构。
宣布应急状态结束后,应急处置成员和相关的部门,应按照处置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及时补充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重新回到应急准备状态。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善后处置1、抚恤和补助对参加应急处置的有关人员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并提供相关心理和司法援助。
2、奖励应急响应终止后,企业应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3、调查与评估总结评估小组具体负责应急响应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总结评估材料,包括突发事件情况、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主要问题、建议等。
二、应急保障1、应急人员从事应急运输人员,包括现场管理人员、驾驶员。
应急运输人员年龄原则上控制在20-55岁之间、身体健康、政治素质高、熟悉有关政策法规等。
2、运输装备及技术状况应急运输保障车辆的技术等级要求达到二级以上技术标准,车辆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或行驶里程不超过15万公里。
在发生道路运输突发事件时,由运输保障小组负责协调运力调配,保障各类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疏散。
3、应急人员安全防护应急人员发放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确保应急时能有效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为应急处置过程中有安全风险的工作人员投保人身意外险。
三、预案演练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同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应急演练活动。
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预案演练。
四、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并作为年度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工作。
应急保障相关人员每年接受一次相关知识的培训,并依据培训记录和考试成绩实施应急人员的动态管理,提高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五、责任与奖惩1、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2、对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部门和个人要及时地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3、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要信息或者应急管理工作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预案管理与更新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对相关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和改进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并上报行业主管部门。
下列情况,本预案应进行更新:1、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作出调整或修改,或国家出台新的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2、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3、根据日常应急演练和特别重大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结束后取得的经验,需对预案作出修改;4、因机构改革需要对应急管理机构进行调整;5、应急人员、应急设施设备及物资的数据资料应每年更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