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各省份基本状况数据整合表
全国各省份基本状况数据整合表
▪ 遂宁市 ▪ 内江市 宾市 ▪ 眉山市 ▪ 广安市 ▪ 达州市
▪ 乐山市 ▪ 雅安市
▪ 南充市 ▪ 巴中市
▪宜 ▪资
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
增加值7964.8亿元,增长11.2%。居全国第八 阳市
位,西部地区第一位。
自治州
▪ 荆州市 ▪ 黄冈市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
▪ 仙桃市 ▪ 天门市 ▪ 潜江市
▪ 宜昌市 ▪ 襄 ▪ 咸宁市 ▪ 随
▪ 神农架林区
安徽省
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与丘陵
6782.27 万
14万平方 公里
、低山相间排列,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 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 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 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平原面 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3%(包括5.8%的圩 区),丘陵占29.5%,山区占31.2%,湖沼洼
副省级市 ▪ 南京市 地级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通市 ▪ 连云港市 ▪ 淮安市 ▪ 盐城市 州市 ▪ 宿迁市
▪ 常州市 ▪ 扬州市
▪ 苏州市 ▪ 镇江市
▪南 ▪泰
浙江省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
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
5477万
10.18万 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地形 平方公里 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
8076.2 万
48.5万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 方公里 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
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
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其中,第 一产业增加值3297.2亿元,增长4.5%;第二产 业增加值12587.8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
山西省
山西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
形,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 第一产业增加值697.9亿元,增长6.0%,占生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 产总值的比重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9.1
3571万
15.6万平 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 地、丘 方千米 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
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0.2
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967.5 亿 江西省行政区划
4503.93 万
16.69万 平方公里
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 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 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巨大盆地。
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4460.8亿 元,增长9.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分别为5.0%、66.6%和28.4%。三次产业结构调
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
湖北是经济强省,2012年GDP达22250.16亿 元,增速达11.3%,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 分点,居全国第九位;人均GDP38878元人民 币,折合6158美元,居中国中部省份第一位。
▪ 黄石市 ▪ 十堰市 阳市 ▪ 鄂州市 ▪ 荆门市 ▪ 孝感市 州市
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1.22%;丘陵面积 7119.34 21.18万 326.27万公顷,占15.40%;岗地面积293.8
万 平方公里 万公顷,占13.87%;平原面积277.9万公 顷,占13.12%;水面135.33万公顷,占
第一产业增加值3004.2亿元,增长3%;第二产 业增加值10506.4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 增加值8643.6亿元,增长12.2%。
2012年我省生产总值17212.1亿元,居中部地 区第4位。人均GDP28841元。分产业看,第一 产业增加值2020.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 加值8226.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 值4863.6亿元,增长10.5%。
省会:合肥市 地级市(16个):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宣城、 黄山、巢湖、六安、安庆、淮南、淮北、蚌埠、阜阳、 宿州、亳州、滁州。
四川省
副省级市
▪ 成都市
2012年四川经济形势数据,2012年四川省实现 地级市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 地区生产总值(GDP)23849.8亿元(全国第八 ▪ 自贡市 ▪ 攀枝花市 ▪ 泸州市 ▪ 德阳市 ▪
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 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增 绵阳市 ▪ 广元市
▪ 南昌市 ▪ 上饶市 余市 ▪ 鹰潭市 ▪ 赣州市 ▪ 宜春市
整为11.7:53.8:34.5。人均生产总值28799 抚州市
元,增长10.5%。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
现增加值7246.1亿元,增长12.0%,占GDP的比
重达56.0%。
▪ 九江市 ▪ 萍乡市 ▪ 新 ▪ 景德镇市 ▪ 吉安市 ▪
亿元,增长10.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7.8%;第三产业增加值4405.9亿元,增长
十一个地市:太原 大同 朔州 忻州 吕梁 阳泉 榆次 长治 晋城 临汾 运城
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 9.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人均地区
占总面积的19.9%。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生产总值33628元
2012全年全区生产总值13031.04亿元,同比增 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2.37亿 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333.09亿 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4525.58亿 元,增长9.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 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7%、48.6%和 3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1%、 62.5%和29.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27943元。
阳市 ▪ 张家界市▪ 永州市 ▪ 怀化市
益阳市▪
常德市▪
娄底市▪
郴州市▪
6.39%。
自治州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省
副省级市
▪ 武汉市
地级市
5779万
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 18.59万 地带, 地貌类型多样, 山地、丘陵、岗地 平方公里 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 55.5%,
其中第一产业3772.31亿元,增长4.5%;第二 产业17020.20亿元,增长11.7%,其中工业增 加值15357.36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
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
9017.63亿元,增长9.2%。
郑州 ▪ 开封市 ▪ 平顶山市 ▪ 洛阳市 ▪ 商丘 市 ▪ 安阳市 ▪ 新乡市 ▪ 许昌市 ▪ 鹤壁市 ▪ 焦作市 ▪ 濮 阳市 ▪ 漯河市 ▪ 三门峡市 ▪ 周口市 ▪ 驻马店市 ▪ 南阳市 ▪ 信阳市 ▪ 济源市 ▪ 巩义市 ▪ 兰考县 ▪ 汝州市 ▪ 滑县 ▪ 长垣 县 ▪ 邓州市 ▪ 永城市 ▪ 固始县 ▪ 鹿邑县 ▪ 新蔡县
▪ 济南市 ▪ 青岛市 地级市
▪ 淄博市 ▪ 枣庄市 坊市 ▪ 济宁市 ▪ 泰安市 ▪ 威海市 州市 ▪ 聊城市
▪ 临沂市 ▪ 菏泽市
▪ 东营市 ▪ 日照市 ▪ 莱芜市
▪ 烟台市 ▪ 滨州市
▪潍 ▪德
湖南省
地级市
全省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1084.9万
▪ 长沙市▪ 株洲市▪ 湘潭市▪ 衡阳市▪ 邵阳市▪ 岳
福建省
福建省行政区划
3689万
福建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
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
12.4万平 方千米
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 南亚热带。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 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3752千
米,位居全国第二位。
2011年福建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0.21亿 元,比上年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 增加值1610.6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 加值9167.54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 值6632.06亿元,增长8.6%。
增长。人均GDP为38608元人民币
安市
▪ 榆林市
▪ 咸阳市 ▪ 汉中市
▪ 渭南市 ▪ 安康市
▪ 铜川市 ▪ 商洛市
▪延
江苏省
7920万
江苏地势、地形以平原为主,全省平原面积
7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比
10.26万 平方公里
例居全国各省首位,主要有苏南平原、苏中 江淮平原、苏北黄淮平原组成。江苏地形地 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占
全国各省份基本状况数据整合表
省份 人口 面积
地形貌
经济状况
所辖区市
河南省
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省区 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9810.14亿元;
9388万
16.7万平 方公里
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在全 省面积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
1500米以上
山东省
副省级市
9979.31 万
18.71万 平方千米
山东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全省温暖湿润,水 热条件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更佳。气候特点 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 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省境光照充足,降 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雨热同期,对农业生 产有利。
2012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GDP)50013.2亿 元,同比增长9.8%,增速较全国(7.8%)高两个 百分点。山东2012年实现GDP为5万亿元,首次 迈上5万亿元人民币台阶,人均GDP达51897.10 元人民币。
全省的90%以上
江苏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2012 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达到 54058.2亿元,同比增长10.1%,位列全国省份 第二。人均突破1万美元达到10887美元,位居 全国省份第一。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转 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江苏省的区域创新能 力连续四年名列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