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管理制度86650

设备管理制度86650

设备管理制度目录1 总则 02 设备管理工作部门与职责 03 机械设备购置制度 (1)4 机械设备进场、安装验收制度 (1)5 机械设备使用制度 (2)6 机械设备检查、维修与保养制度 (2)7 设备报废及技术改造管理制度 (3)8 红旗评比制度 (4)9 实行“二率”、“三定”管理制度 (4)10 帐、卡、档案管理制度 (4)11 机械设备交接班制度 (4)12 机械设备大修、更新标准 (5)13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6)14 设备事故处理制度 (6)15 小型设备及机具制度 (7)18 附则 (12)19 附表 (12)1 总则1.1 目的与依据为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促进设备资产的有效经营,根据局、公司设备管理办法及其有关规定,结合大冲制梁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梁场内的一切生产设备、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机械,试验计量仪器和检测仪器不在本制度范围内。

2 设备管理工作部门与职责2.1 设备管理部门梁场的设备管理工作统一由设备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应协助设备部做好梁场的设备管理工作。

2.2 设备管理工作职责2.2.1 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对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2.2.2 对设备进行统一分类编号、设置标牌、建立健全的设备台帐、技术档案(说明书、履历书及原始资料)。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的各种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

2.2.3 掌握好梁场设备配置动态情况,及时办理设备采购工作和办理公司设备的调拨手续。

2.2.4 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梁场的设备管理工作。

2.2.5 掌握梁场设备的数量,技术状况及安全情况。

交流和推广设备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维修新技术。

2.2.6 制订设备维修、保养的计划,负责设备的保管、保养和维修工作,合理安排设备维修,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2.2.7 负责梁场红旗设备的评定管理工作。

掌握设备的运行、保养及操作人员工作质量等原始资料,并按要求建立好设备档案,为红旗设备的评比提供有利依据。

2.2.8 按期统计梁场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关报表;负责对设备事故的处理工作,协同安质部办理设备事故的上报工作3 机械设备购置制度3.1 机械设备共分为三类:I类设备、Ⅱ类设备、Ⅲ类设备。

I类设备为特种设备,包括起重机械、提梁机等特种设备。

Ⅱ类设备为混凝土生产、浇筑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运输车及其配套设备等。

Ⅲ类设备为钢筋加工设备、张拉、压浆设备小型机具等,包括电焊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对焊机、调直切断机、电动油泵、千斤顶等。

3.2 购置原则:由梁场工程技术部根据制梁施工需要编制《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经梁场场长同意签字后,上报公司。

先由公司在内部进行调拨,下达《设备调拨通知单》,如公司没有合适的设备时,才能进入机械设备购置程序。

3.3 购置前设备部应填写《机械设备购置申请报告》,经梁场场长签字同意后报公司相关领导签字批复。

3.4 《机械设备购置申请报告》经公司物资设备部相关领导签字审批后,梁场方可进行设备的采购工作。

3.5 当现有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梁场制梁需要时,工程技术部应向场长提出新购机械设备的建议;经场长审批后交设备部组织所需机械设备购置事宜。

4 机械设备进场、安装验收制度4.1 设备到现场后,由设备部、安质部对设备进行验收,及时收集设备随机备件、工具、技术资料等。

4.2 不需要安装的I、Ⅱ类机械设备在进场后由设备部门对设备的外观质量、技术性能、安全指标等逐台进行验收,并每台设备填写一份《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单》。

Ⅲ类设备进场后可批次验收,并填写《机械设备进场验收单》。

4.3 需安装的I、Ⅱ类机械设备由设备安装人员严格按照图纸进行安装施工;在机械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后设备部应会同各部门进行试运转或调试工作,对机械的外观质量、安装调试运行情况、技术资料等进行验收,并填写《设备安装试运转验收单》,全部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特种设备的安装,验收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条例执行。

5 机械设备使用制度5.1 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根据设备规定的性能使用,不得超负荷使用。

5.2 机械操作人员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听从施工人员的统一指挥,作业中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确保作业质量和作业的安全性,及时完成任务。

对施工中出现的违章指挥,操作人员有权不执行操作。

5.3 现场指挥要根据作业内容调配好施工机械,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设备的效力,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5.4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放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

5.6 积极开展技术改造、修旧利废工作,保证机械设备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6 机械设备检查、维修与保养制度6.1 机械检查是调动、提高广大职工劳动积极性、荣誉感、责任心,改进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6.2 由副场长负责,设备部组织,联合各部门每周对大型起重设备、搅拌站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其他设备施行月检,并填写《机械设备检查记录表》。

检查主要是对设备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情况、各机构运转情况、记录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3 设备部应根据机械设备整机状况编制维修计划。

6.4 应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对严重失保,失修而影响施工生产的保管负责人,在机械设备检查中机况较差的机械设备保管负责人可视情节轻重,给予100-200元经济处罚。

6.5 设备修理分为项修和大修。

项修:是项目修理,根据设备的结构、使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其中丧失精度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某些部件或总成进行针对性修理,修复后的部件或总成性能要满足或达到产品原设计要求。

大修:属于恢复性修理。

对设备进行全面解体检查,修复或更换全面磨损的零、部件。

大修后的设备要全面恢复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安全装置,恢复外观,配齐必要的部件。

6.6 凡是需大修的设备,梁场设备部首先向公司物资部申报,报告内容:大修机型、机号、送修依据和项目,并由梁场场长签字,待公司批准后方可送修。

6.7 公司批准需要大修的设备修理完后,及时把修理情况(修理时间、内容和检验单等)报公司物资部,设备送修,承修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到场办理交接手续,修理过程中,承修单位应将设备修理情况,主要部件的修理尺寸,更换件的规格和修理后测试结果等详细填写修理记录,随出厂手续移交梁场设备部。

对修好的设备,应按验收标准认真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后与承修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6.8 维修保养完后,在设备履历书的《修理记录表》中填写修理和保养情况。

6.9 机械设备应边用边养,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对Ⅰ、Ⅱ类设备,除了做好日常保养外,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

由物设部根据整机整备情况,制定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通知作业班组进行实施。

6.10机械定期保养时间应尽量避开生产繁忙时段,根据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进行,当生产与保养时间发生矛盾不能按期保养时,经设备部门同意可延期,但必须保证保养时间不得超过规定间隔期的5%。

6.11 维修保养工作必须强制执行,坚决抵制和制止先用后养、只用不养的恶习。

施工员有权检查、监督维修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后限期整改。

7 设备报废及技术改造管理制度7.1 设备报废条件:经过预测,继续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事故损坏无法修复的;设备再经修复或改造,但投入的价值超过原值的50%以上的7.2 凡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由工程技术部提出报废申请,经设备部审核,场长批准后报公司物资部对设备进行技术鉴定,确认不能使用或丢失的填写《机械设备报废申请书》,按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审批,公司设备部和财务部及时办理销帐手续。

7.3 已经确认报废的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应拆除回收。

7.4 车辆的报废,必须严格按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办理。

7.5 凡是生产性能不能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经改造后可以满足的且改造费用不超过原值的30%的设备,由工程技术部提出申请,经设备部审核、梁场场长批准后进行改造,并做好相关记录。

8 红旗评比制度8.1 梁场生产要求所必需的所有大型设备全部到场并安装、调试、检验、正式运行半年后,由梁场场长负责,设备部组织,工程技术部、安质部等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开展红旗设备的评比活动。

之后每年年底进行一次红旗设备评比。

8.2 红旗设备必需做到完好率达到90%以上,利用率达60%以上。

8.3 红旗设备的评比同样从设备保养、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评比,评比得分最高的且满足第2条的要求的设备即为红旗设备。

填写《红旗设备报批表》报公司备案。

8.4 每年年底进行红旗设备评比工作被评为红旗设备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或司机给予每人100-500元奖励.9 实行“二率”、“三定”管理制度9.1 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是衡量设备管理实施情况验证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设备部每个季度填送报表来如实反映设备性能和状况,以便梁场领导对进场设备做出适时的调整。

9.2 为了保障设备的完好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的操作人员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专人负责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

操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认真填写《机械设备运转记录》,做好详细的原始记录。

10 帐、卡、档案管理制度10.1 设备部应根据进场设备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设备台帐,并及时更新设备台帐,建立设备档案,做到台账、设备相符。

10.2 物设部应为Ⅰ、Ⅱ类设备建立设备履历书,每台设备一本。

10.3 设备部应每月对设备的运转记录进行收集统计,填写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表。

11 机械设备交接班制度11.1 I、Ⅱ类设备交接班制由值班司机执行,多人操作的机械,必须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

Ⅲ类设备不进行交接班。

11.2 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十五分钟到达工地或机械设备停放处,交班人员必须在接班的情况下方可离开工地或机械设备;无人接班时,交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随意离开工地或机械设备。

11.3 交接班时,必须交清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本班完成的任务情况,机械设备的运转记录,安全注意事项和交班人负责做好设备的例行保养和清洁工作。

11.4 交接班记录要求详细填写,经双方签认后方可交接,不得擅自涂改,遗失、撕毁、未填写(或未交接)交接班记录而造成的机械事故由交班司机负责。

11.5 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交不接:1)缺油、缺水;2)两人对各部运转情况及紧固情况不共同检查;3) 上班次完成工作量不清;4)安全质量注意事项交待不清;11.6单班作业的机械虽无交接记录,但也应做好机械的清洁养护工作,并填写运转记录。

12 机械设备大修、更新标准12.1 设备大修设备大修是指恢复性修理。

全面解体检查,修复和更换全部磨损的零部件。

大修后的设备要全面恢复设备性能和安全装置,恢复外观,配齐必要的部件,主要几何精度(能力)达到出厂标准(或合同要求),保证使用到下一次大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