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野生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_胡红菊

我国野生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_胡红菊

DOI:10.16376/ki.bfgs.2006.03.001
!""# 年 $ 月
(!""# ) 文章编号: 0""0P$#GI "/P"""0P"!
北方果树 %&’()Fra bibliotek’% +’,-(.
中图分类号: QGCG<E$0<I 文献标识码: R
(/ ) !""#
0
我国野生刺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
!*+
苏省栽培面积最大, 约占 #"0 。全国除新疆、 西藏外 , 其他省、 市 均有不同规模栽培。随后几年刺梨栽培面积又逐步缩小, %&&, 年 全 国 刺 梨 栽 培 面 积 减 少 到 -#!*+ ./!, 以江苏、 广西两省减幅 最 大 , 分 别 减 少 --*’0 和 ’"*"0 ; 而 其 它 一 些 省 和 地 区 的 栽 培 面积反而 有 所 扩 大 ,扩 展 最 快 的 是 浙 江 省 ,由 ’#*- ./! 扩 大 到
2 3、 ’ 种 人 体 所 必 须 的 氨 基 酸 和 !, 种 矿 物 质 元 素 ,刺 梨 果 和 刺
梨汁对人体还具有防癌、 抗癌及抗衰老 的 功 能 , 是一种营养价值 和医药价值很高的野生水果。野 生 刺 梨 大 部 分 生 长 在 偏 远 的 山 区, 几乎不受污染, 是难得的绿色天然原料, 大力开发野生刺梨 产品, 符合当前国内外人们的消费趋势,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资源优势 我国野生刺梨资源十分丰富, 每 年 鲜 果 蕴 藏 量 达 ! """4 且刺梨再生性强, 易种易管易繁殖, 种子、 扦插、 根蘖繁 + """ 1 , 殖均可, 为刺梨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充足的原料来源。
+ +*%
,"" ./!。此后刺梨产业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此起彼伏。据河
南 省 南 召 县 老 区 建 设 促 进 委 员 会 介 绍 , 南 召 县 从 %&’’ 年 开 始 引 种 野 生 刺 梨 以 来 , 到 !""+ 年 已 发 展 到 ###*- ./!, 其 中 ,"" 多 ./! 已进 入 盛 果 期 , 年 产 鲜 果 $"" 多 万 1 。但 由 于 缺 乏 加 工 技 术, 导致市场销路极小, 大量鲜果烂在地里, 一家一户的榨汁粗 加工, 不符合卫生标准, 几乎没有任何市场影响力, 一些农户只 得含泪把正处盛果期的刺梨树挖掉。 存在问题 缺乏统一规划, 盲目引种、 办公司 ( 厂) 一方面许多地
+*!
!*, !*,*%
方不经科学论证, 盲目兴办各种刺梨公司 (厂 ) , 造成布局不合 理, 原料缺乏, 效益低下。另一方面 有 些 地 方 在 缺 乏 加 工 技 术 的 情况下, 盲目大面积引种栽培, 市场销路极小, 大量鲜果烂在地 里, 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
大量的科技贮备 我国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已作了大量的科技贮备,在资
!
!*,*$
栽培和加工技术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但 还不能适应当前商品化和产业 化 开 发 的 需 要 ,开 发 的 产 品 中 高 新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口感 不 太 理 想 。加 上 野 生 刺 梨 的 品 质 较 低, 加工适宜性较差, 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高档产品和高附加值 产品比例不高, 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我国野生刺梨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市场需求 自 !" 世 纪 &" 年 代 以 来 , 国内外饮料食品的需求正向绿色 无污染的 “天然型” 、 “ 保健型” 迅速发展。 我国轻工业部对我国今 后食品饮料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重 点 开 发 具 有 特 殊 营 养 功 效 的 食品饮料和有特定疗效功能的保健食品饮料” 。 刺梨含有极高的
0
!<!
西地区;广西的乐业、南丹 及 云 南 部 分 地 区 也 有 大 量 野 生 状 态 分布。刺梨多分布在道路、 溪水塘两旁或 田 坎 、 土坎、 坡脚、 山谷 等荒野处。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胡红菊 ’%&(($), 女, 湖北汉川人, 学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果树资源研究, ’电话 )"!*$+*&+&(&" , %,&*%,#(-+, 。
平及交通状况等限制,开发工 作 大 多 局 限 于 少 数 地 区 或 植 株 的 个别器官上。 在大量资源年复一年闲置浪费的同时, 存在另一种 抢收、 抢青的现象, 造成产量、 质量和效益 的 巨 大 损 失 , 也造成近 山光、 远山荒、 刺梨资源惨遭破坏的局面。 在加工利用方面, 大多 数厂家均以生产刺梨果汁为主, 其花、 叶、 果肉、 籽的营养价值和 药用价值均未得到充分利用, 综合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 重开发轻保护,资源破 坏 严 重 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取
源、 技术和产品开发上都有一定基础 。在 刺 梨 开 发 高 潮 期 间 , 全 国 有 大 小 各 类 刺 梨 加 工 企 业 $" 多 家 。开 发 的 产 品 有食品类、 饮料类、 医药保健类、 化妆品类等, 为进 一步深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发环境的改善 近年我国出现了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和三资企 业, 吸引了大量外商来我国投资办厂, 企业活力较
@!A
0GIC 年 罗 登 义 等 对 野 生 刺 梨 果 实 进 行 了 营 养 生 化 成 分 分
析, 结果表明: 果实中含有果糖、 葡萄糖、 蔗糖、 木糖、 有机酸、 M B、 叶酸、 多种氨基酸、 胡罗卜素及多种矿质元素。 其 M *、 M K、 MJ0、 MJ!、 中 MB 含 量 极 高 ,平 均 ! "IE F8 N 0"" 8 ; 0GI$ 年 孙 学 会 发 现 刺 梨 果 实 能 健 脾 助 消 化 ,并 具 有 阿 托 品 的 解 毒 作 用 ; 0GI$ 年 贵 州 省 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临床试验表明, 每 日 服 用 !C" FO 浓 刺 梨 汁, 有排铅作用,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0GI$ 年 吴 立 夫 等 与 宋 国 菊 同 时 发 现 刺 梨 汁 和 人 工 合 成 的 MB 均 可 阻 断 动 物 体 内 致 癌 物 质 %P 亚 硝 基 脯 氨 酸 的 形 成 ; 0GIG 年 吴 立 夫 等 又 发 现 刺 梨可以防止 %P 亚硝基脯氨酸引起肺、 肾肿瘤 @/A。I" 年代以来, 在 罗登义、 朱维藩教授主持下, 贵州省有 关 院 校 和 研 究 机 构 对 刺 梨 进行多学科的系统研究。 随后, 江苏省植物园、 北京医科大学、 西 北植物研究所、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对 刺 梨 的 引 种 驯 化 、 加工利 用、 防癌试验、 组织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开发利用现状 随着人们对刺梨的深入研究和对刺梨营养价值及医药价 值的进一步了解, !" 世 纪 I" 年 代 末 G" 年 代 初 一 个 新 的 刺 梨 开 发利用高潮曾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贵州、 四川、 陕西、 湖南、 湖 北、 江苏、 浙江、 广西、 云南和沿海各省争相建 厂 、 办公司, 大量开 发出刺梨系列产品。刺梨食品类有刺 梨 糖 果 脯 、 刺梨软糖、 刺梨 糕、 刺梨夹心饼干、 刺梨云片糕、 蜜饯、 果酱、 罐头等品种; 刺梨饮 料类有刺梨糯米酒、 刺梨小香槟、 刺梨浓缩 汁 、 刺梨黄氏汁、 刺梨 柠檬汁、 儿童果奶、 果茶等; 刺梨保健药品有口服液、 抗感冒液 等。 贵州刺梨汁曾在亚太地区国际博览会上一举成名, 产品远销 香港、 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地, 蜚声海内外。 贵州每年生产大量刺 梨原汁、 浓缩汁销往东南亚、 日本及 美 国 十 多 个 国 家 。国 内 各 省 的饮料厂家都在贵州购进原果汁 生 产 各 种 刺 梨 饮 料 。陕 西 省 自
胡红菊
专题论述
刺梨 (’123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蚕桑所, 武汉
系 41567489:: (43;;<=’12<>1?184< 英 名 : ’1567489 )
@0A
C/"!"G )
! !<0
我国野生刺梨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研究概况
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别名丝花、 刺蘑、 山刺梨、 赛哇 (西 藏 ) 、 刺 石榴 (陕西) 、 刺梨子、 木梨子、 刺梨蔷薇、 茨梨、 送春归、 文光 果 。 刺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其果肉中维生素 B 含 量 居 各 类 比苹果、 水果之冠, 每 0"" 克果肉中含维生 素 B ! "$CD! E!$ F8 , 梨高 $"" 倍 ,比 柑 橘 高 0"" 倍 ,比 猕 猴 桃 高 G 倍 ;维 生 素 H 含 量 极 高 ,每 0"" 8 果 肉 中 含 维 生 素 H $ GI"D0! IG$ F8 ,比 柑 橘 比蔬菜类高 0$" 倍。 它还富含维生素 J0 、 高 0!" 倍, J! 、 *、 K0 等 其功能比酸枣高 C# 倍。总黄酮含量比银杏叶高 0# 种微量元素, “长寿防癌” 的绿 色 珍 果 , 含有抗癌物质及 !<C 倍。刺梨还被誉为 同时还具有排铅的作用。因 此 , 刺梨的研究与 .&L 抗衰老物质, 开发利用在国内曾一度掀起高潮, 近年 来 已 受 到 国 外 的 重 视 , 日 本、 美国尤其重视这一颇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果树。 刺梨的开发前 景广阔, 应该受到保护和重视。 我国野生刺梨分布概况 刺 梨 广 泛 分 布 于 我 国 亚 热 带 地 区 的 陕 西 南 部 、甘 肃 南 部 、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湖南、 湖北、 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西藏 等地。尤其以贵州、 四川、 云南、 陕西南部、 湖北、 湖南分布面积 大,产量多。仅贵州省鲜果 年 收 购 量 可 达 # """ ; ,实 际 产 量 约 毕节、 纳雍、 黔西、 织 为 0 """D0 $"" ;@0A。贵州以毕节地区的大方、 金、 金沙、 兴义、 开阳、 息峰、 修文、 安顺、 盘县等地最多,是刺梨 分布最密集、 产量最高的地区, 多 分 布 于 海 拔 0 """D0 #"" F 的 山区和丘陵地带。四川省刺梨主要分布于大巴山南坡的广元、 南江、 万源以及川东南的内江; 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江津等地; 陕 西省刺梨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汉中、 安康地区, 仅汉中地区年 湖南主要分布在湘西地区;湖北主要分布在鄂 产 约 0#$ 万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