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行为心理学课件

环境行为心理学课件

感觉的强度与刺激的变化成正比关系。 城市更新过程中,注意保护旧有的刺激
5 认知: 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
表象、记忆、思维(核心内容)
代表:皮亚杰,结构认知主义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20
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
1 视觉研究的深化:中间凹、黄斑、周围视觉
中间凹:点(注视、停顿) 划(扫视)式扫描-精细 对于建筑,沿线条和外轮廓,多停顿与檐口、入口和 突变部位; 对于街道,渐弱,具有连续性; 对于广场,集中于中景和近景的狭窄地段,围绕中心 摆动,动态; 黄斑:清晰(12~15) 周围视觉:视力差,但对运动的感觉敏锐,引起人下 意识地反应; 街道,灯光,隧道等入口设计
北京 中国建工出版社 1990 3.杨公侠【环境心理学】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4.俞国良【环境心理学】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5.胡正凡 林玉莲【环境心理学】北京 中国建工出版社 2000 6.李道增 【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7.巴尔特 【符号帝国】 北京 商务印书局 1996 8.亚历山大【模式语言】 9.【心理学纲要】 10.庄惟敏 【建筑策划导论】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1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 【外部空间】
5
4.3 发展历程—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
6
4.4 基本理论
认知心理学倾向
唤醒理论 应激理论 环境超荷载理论
生态心理学倾向
环境决定论 生态心理观 维度理论
7
4.5 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方法
1 实验方法: 优点:对变量有效控制,获得因果关系 缺点:课题的局限性和涉及伦理道德的困难
2 准实验设计: “后占有评价”,先从社会和行为角度评价
40
《城市的意象》——凯文·林奇
❖最早的通过市民的认知地图研究城市的成 果。
1.画地图草图:要求市民根据记忆画出城市 地图草图,并标注城市主要独特要素或体 验。
2.言语描述:通过访谈让市民说出城市的环 境特征、独特要素或者体验,根据数据统 计整理出一个城市公共认知地图。
41
认知地图的画法
根据之前草图或者描述中某些要素在个人认 知地图中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结合相应 的图例绘制出来的平面图就是认知地图。
设计者应该尊重别人的世界,了解别人的世界36源自7第四讲 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
地图是最古老的文字,比书还要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 以前,一个晴朗的黄昏,一个东非大峡谷,祖先在漫长 的演化中停下来休息片刻,在泥泞的地面上,他们用棍 棒画了几条线,代表小河、代表森林和其它狩猎的好去 处。然后指着某个地方说:“我们目前在这里,明天我 们去那里。”——《地图的魔术》美,莱克·摩根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环境心理学
1
开篇四问
1 为什么选这门课? 2 你怎么理解环境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3 以前的设计有什么体会? 4 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学?
2
4.1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人的定位: 环境概念: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心理学中环境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的概念:人和他们所处 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a.对比强度 b.刺激物的状态 c.刺激的新颖性 d.注意的广度 e.个人性格
D. 不同的感觉相互作用
A.加强或削弱
B.联觉:色彩的联觉在建筑中广泛应用 a.色彩的温度感:冷暖色调,对比色调 b.色彩的距离感:明度高则小 c.色彩的轻重感:天清地浊 d.色彩的面积感:浅色放大 e.色彩的动静感:暖,兴奋,动感
认知地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中进行个人认 知地图的交集,能反映出环境特色,参与 的人越多环境特征就越有代表性。
受语言和绘图表达能力的影响。
认识地图的组成要素
凯文林奇的观点 1.路径 2.标志 3.节点 4.区域 5.边界
43
认知地图五要素
路径:行走的通道,大街、铁路、公路、河 流等有方向的连续的通道,其他要素沿路径 布置。
直觉反应的先天本能:很多知觉反应是先天的、 遗传进化的,而非习得。
33
2.意义: 强调环境的提供,本能的发现
3.环境中的应用: 环境提供的便捷性 环境对象明确 让使用者满足 商场、餐饮等立面设计——位置、商业信息的凸
显、内容、品质等 街边花盆的设计、图书馆的门厅、建筑的环境
34
3.概率知觉理论:
1 基本观点: 环境知觉是人主动解释环境感觉输入的过程。环
境信息不能反映环境的真是特征。环境被感知的多少、 大小进行概率判断,环境恰当的赌注、有训练的推测。
个人在知觉中起及其主动的作用。 为了应付环境,必须建立对环境进行判断的全部
的相关概率论点,然而个人不能全部掌握所有的概率 论点仅仅是一种概率估计。
Kevin lynch: 《城市意象》 Christain norberg-schulz《存在、建筑与
空间》 Alexander《模式语言》空间与行为模式的
结合 新的设计方法和理念: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感知理论 认知理论 环境图式构成要素:
11
4.8 参考书目
1.杨·盖尔 【交往与空间】北京 中国建工出版社 2002 2.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32
2.生态知觉理论:
1 基本观点: 强调人类的生存适应。直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感知到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模式,而不是一个个 孤立的刺激。不需要从环境的刺激中去重建意义, 种种意义已经存在于刺激的模式之中。环境知觉是 环境特征刺激生态特性的直接产物。
环境的提供:环境的既有的恒定意义就是“提供” 看见不等于发现,发现对自身生存的意义
21
5公里速度 60公里速度
22
2 其它感觉:听觉、嗅觉、触觉、动觉、温度气流
听觉:加深对特定空间归属和认同(如校园广播等) 嗅觉:环境识别的重要手段 触觉:通过接触感知肌理和质感是体验环境的重要方式
之一,具有划分领域和控制行为的暗示 动觉:动觉突变引起特殊景观的出现。移步换景,欲扬
先抑,柳暗花明 温度气流:建筑布局应考略温度气流的影响
注意和记住控件标识物、识别和熟悉路径、彼此组合成群、个环境要 素统一
三种参照体系
自我中心、固定点、直角坐标
路线图和鸟瞰图
50
结语
❖认知地图研究方法还有不少局限性,但由 于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形象性和直 观性的优点,而且能够反映使用者对环境 使用的评价,因而被推广。
❖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的重要 依据。
邻近原则:相邻元素被感知为由内聚力 的整体。(同型论、场)
相似原则:相似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 连续原则:按一定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
元素被感知为整体。 封闭原则:一个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
的图形易被看成完整的图形。
31
三、简化原则 1.良好完型原则:对称、规则、简单的一组刺
激为一个整体。 2.简洁原则:“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
12
13
14
第二讲 基础心理学知识
1.感觉 2.知觉 3.认知 4.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
15
感觉
1 感觉:人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来自客 观对象刺激的过程。
2 特点:A.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B.反映个别属性 C.是客、主观的统一
3 感觉刺激的重要性: 4 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
16
A.刺激作用与相应的感受器 B.感觉范围:最小和最大值之间 C.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认知地图的功能
1. 解决空间问题——解释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进行定位、距离、方向等信息,建立安 全感。
2. 接受新环境信息的基础——“认知图式” 3. 交往功能——公共意象VS社会活动
49
个人“认知成图”能力的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
感知运动、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认知成图的四阶段
46
认知地图的特点
1.多维信息的再现: 二维到多维,加入了生活体验 盲人的认知地图 行动不便的人的认知地图
2. 模糊性和片段性 非精确复制,大脑后期加工
3.个人差异
47
个人差异
❖1.当地居民与外来者——熟视无睹VS敏感 ❖2.活动区域——熟悉VS陌生 ❖3.性别差异——区域和标志VS道路和方向 ❖4.年龄差异——中心发散VS扩大VS缩小 ❖5.人格化地图——价值观、兴趣点等
A: 一般属性,即形式; B: 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 2 定义: 假使有一种经验的现象,它的每一部分都牵连到 其它部分,而且每一部分之所以有特征,是因 为和其它部分具有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格 式塔”,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通 体相关的完整现象。 引申:有组织的整体,所有现象都具有格式塔的性 质
52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1.2 .1321. 2.13S aturd ay, February 13, 2021
环境刺激排序——以往经验——累积线索——为未来 指导
35
2.概率的世界: 牛顿力学(世界大同)——广义相对论(因果关
系)——量子力学(统计规律)
3.概率知觉论 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按照环境的功能恰当运用确定性与不定性 承认个人认识与环境的使用者之间有差距
各种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中关注的问题:例如医 院的流线、 交通设计
标志:有明显特征又充分可见的参照物,引 人注意。标志广泛,有的上升为城市和国家 的象征。
节点:
区域
边界
认知地图的性质
❖是“头脑中的环境”,是心理地图。
❖模拟观点:心理图像或表象 ❖命题观点:对环境信息赋以一定的意义,
形成一个命题网 ❖是人们对环境信息收集、组织、储存、回
忆、并对空间方位和特征属性加以编码的 产物。
建筑,看能否满足要求,进行反馈,对环 境加以改进 缺点:易受其它因素影响
8
3 自我报告法:问卷和调查 优点:信息量大, 缺点:花费大,易歪曲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