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必修1
1、速度公式:t
x v ∆∆= 2、加速度:定义式:t v a ∆∆=
决定式:m F a 合= 3、匀变速直线的规律:
⑴、速度公式:at v v +=0 ⑵、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⑶、速度与位移公式:ax v v 2202=-
⑷ 、两个重要推论:
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2
aT x =∆ 2
02t v v v v =+=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gt v =22
1gt h =gh v 22= 5、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gt v v -=0202
1gt t v h -=gh v v 2202-=- 6、胡克定律:kx F =
7、滑动摩擦力:N F f μ=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解题步骤:
1. 选取研究对象;
2. 受力分析(关键);
3. 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沿着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4. 列方程求解:方程变为:0 ==y x F ma F ;或者:ma F F y x == 0
9、平抛运动规律:
⑴、位移公式:
水平方向:t v x 0= 竖直方向:22
1gt y = 合位移大小:22y x s += 合位移方向:x y =
αtan (其中α为: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⑵、速度公式:
水平速度:保持0v 不变
竖直速度:gt v y = 合速度大小:220y
v v v += 合速度方向:0tan v v y =
θ(其中θ为: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10、圆周运动公式: ⑴、线速度:)(弧长与时间的比值t
s v ∆∆=
⑵、角速度:)(t 角度一定用弧度。

圆心角与时间的比值,∆∆=θω ⑶、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⑷、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
r v 2π=
⑸、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T πω2= ⑹、车速与角速度的关系:n 2πω=[公式中转速n 的单位必需是:转/秒(r/s)] ⑺、向心加速度:v r T r r v a 22
22ωπω=⎪⎭⎫ ⎝⎛===
⑻、向心力:v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
22ωπω=⎪⎭
⎫ ⎝⎛==== 向心力方程(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上的应用)的解题步骤:
①、选取研究对象;
②、受力分析(关键);
③、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沿着半径方向和垂直于半径方向(即切线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④、列向心力方程求解: 半径方向的合力即为向心力v m r T m r m r v m ma F 22
22ωπω=⎪⎭
⎫ ⎝⎛==== 对于切线方向:匀速圆周运动切线方向合力一定等于零,非匀速圆周运动切线方向合力不一定等于零。

11、万有引力与航天:
⑴、开普勒第三定律: )(23
量无关的常数,与环绕天体质是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k k T
a = ⑵、万有引力定律:2
21r m m G F = ⑶、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上应用的两个方面:
A 、质量为M 的天体,其实体半径为R ,在其表面有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若忽略天体M 的自转,则天体M 对物体m 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方程为:
mg R
Mm G
=2 由此方程可得出两个重要的推论: 一是:天体M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求法:2R GM g =
; 另一个是:2gR GM =(通常称为“黄金代换公式”)
另外,如果物体m 是在天体M 的附近某高度h 处,则方程为:()h mg h R Mm
G =+2,其中h g 是物体m 在距离星球
表面高h 处的重力加速度。

B 、质量为m 的星球绕中心天体M 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中心天体M 对星球m 的万有引力等于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设m 到中心天体M 的距离为r ,则方程为:
r T m r m r v m ma r Mm G 2
2222⎪⎭
⎫ ⎝⎛====πω 由此方程可得出星球m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表达式,这些公式不需要记忆,但定性关系需要记住,即:轨道半径r 越大,向心度、线速度、角速度都越小,而周期越长。

⑷、第一宇宙速度: 由R v m R Mm G 22=得:R
GM v = 再由黄金代换公式得另一表达式为:gR v = 12、功和能量部分:
⑴、功的计算公式:αcos Fl W =,条件:恒力做功 ⑵、功率:t
W P =(一般用来计算平均功率) Fv P = 条件:F 与v 在一条直线上,若v 是瞬时速度,则求出的瞬时功率,若v 是平均速度,则求出的就是平均功率。

一般常用来计算瞬时功率。

⑶、重力势能:mgh E P = ⑷、动能表达式:22
1mv E k = ⑸、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1222
121mv mv W 合-=
即:21223212121mv mv W W W -=+++ ⑹、机械能表达式:P k E E E +=
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达式:
一是:初态的机械能等于末态的机械能:(注意:需要选零高度,最好选过程的最低点。

)
方程为:21E E =,也就是:2211P k P k E E E E +=+,
若只有重力势能,则可写成:
2221212
121mgh mv mgh mv +=+ 二是:列增加机械能等于减小的机械能:(不需要选择零高度)
方程为:减增E E ∆=∆
选修3-1
13、静电场部分: ⑴、库仑定律:2
21r q q k F = ⑵、电场强度定义式:q F E =
变形式:电场力qE F = ⑶、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决定式:2
r Q k E = ⑸、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式:d U E =
⑺、电势能:ϕq E P =, 电势:q
E P =
ϕ ⑻、电势差:B A AB U ϕϕ-=
⑼、电场力做的功:AB AB qU W = ⑽、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PB PA AB E E W -=,即: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电场力做多少负功,电势能就增加多少。

⑾、电容的定义式:U Q C =
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kd S C r πε4= 14、恒定电流部分: ⑴、电流的定义式:t
q I = ⑵、电流的微观表达式:nqSv I = ⑶、电动势的定义式:q W E 非
=
⑷、电功:UIt W = ,电功率:UI P =
⑸焦耳定律:电热:Rt I Q 2
= ,热功率:R I P 2= ⑹、电阻定律:S
L R ρ= ⑺、一段电路的欧姆定律:R
U I = 条件:纯电阻电路 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外内U U E += 即:Ir +=外U E 若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则:r
R E I +=
⑼、闭合电路的功率:
电源的总功率:EI P 总= 电源的内功率:r 2I P =内 电源的输出功率:I P U =出 三者关系:外内P
P P 总+= 15、磁场部分: ⑴、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IL
F B =
条件:I ⊥B ⑵、磁通量:⊥=BS φ
⑶、安培力:BIL F = 条件:I ⊥B
⑷、洛伦兹力:qvB F = 条件:v ⊥B
⑸、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仅受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方程为: r
v m qvB 2
= 由此推出两个重要推论: 轨道半径:qB
mv r = 周期:qB
m T π2= 选修3-2
16、电磁感应部分: ⑴、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t
n E ∆∆=φ ⑵、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BLv E =(注意条件)
⑶、自感电动势:t
I L E ∆∆= ⑷、交变电流的产生:t E e m sin ω=,ωNBS E m =,注意:从中性面计时。

⑸、变压器:电压比:2121n n U U = 电流比:1
221n n I I = ⑹、霍尔电压:d
IB k
U H = 选修3-3 17、分子动理论部分: ⑴、油膜法测分子直径:S V d =
⑵、一个分子的质量:A
mol N M m = ⑶、一个分子所占有的体积:A mol N V V =
18、气体部分:
⑴、玻意尔定律:等温变化:2211V P V P = ⑵、查理定律:等容变化:2
211T P T P = ⑶、盖吕萨克定律:等压变化:2
211T V T V = ⑷、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22111T V P T V P = ⑸、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与分子的平均动能k E 的关系:k E a T = ⑹、相对湿度:s
P P B 1= ⑺、热力学第一定律:W Q U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