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起步

作文起步

论小学生作文课起步● 徐守文写什么,决定教什么;怎么写,决定怎么教。

写,决定教;教,不决定写。

不会写,决定教会。

会由不会而来,不会生出会;会又生出不会,循环往复。

不会写,不是什么都不会写。

我们总是在会的基础上教不会的部分。

否则,也就没有方法教了。

于是,哪里有会的基础,就从哪里教起。

也必须承认,教的功能是有限的。

夸大,会妄为;缩小,会不为。

小学生的作文,其本质是他们对自己日常生活的认识,其作文课也必须从他们的生活处鸣枪。

因为,那就是他们会的部分。

舍此,断无路径。

若有,估计有99%的小学生走它不通。

人们的日常生活,五光十色,纷纭复杂,变幻周流。

即使是小学生,他们的生活也丰富多彩,主要有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课余生活、信息生活、情感生活五大类。

小学生作文课应该从何处起步呢?从叙事文教学起步生活的基本形态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事,既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既是原因的,又是结果的;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永远没有止息。

所以,小学生的作文课教学以叙事文作为切入口是自然的正确的。

小学生天性是天真、单纯、活泼,好奇、好胜、好问、好动,有意无意注意同时作用,对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知得比较清楚,也能说得八九不离十。

他们的作文课从叙事文发枪,自会符合他们的天性实际、绝大多数孩子的生活实际、认识能力实际、口语表达实际、书面语言实际,写作能力实际。

朱光潜先生说,对于学习写作的人来说,必须谨守着知道清楚的,和容易着笔的这两种材料的范围。

最重要的条件还是知得清楚,知得不清楚就不易于着笔。

老先生此话虽然是针对初学写作的文学青年们说的,但其中的原理——学习写文章的规律和小学生学习写作文的规律是一样的、相通的。

作文课从叙事文起步,还有如下原因:事情就摆在面前,摆在自己的记忆里,极形象具体,容易捉摸选择。

即使看一点,写一点;想一点,写一点,也不至于堕入空洞乱造的恶习。

朱光潜先生还强调,学习写作从叙事文入手最要紧,“叙事其实就是绘动态,能绘动态就能绘静态”。

“事物不能很久地留在静态中,离静而动,即变为事,即成为叙事的对象。

”他还说,叙事文做好了,其他各文体自可迎刃而解。

“严格地说,情与理还是心理方面的动作,还是可以认成‘事’。

”20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开发的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始终坚持从叙事文起步,并在国内10余个省市经历了城乡、1对1、小班、大班、网络教学使用,在小学生、初中生中均取得了大面积的丰收。

均显现出教程短,效果稳健,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

加入实验的老师们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内蒙的王凤珍老师在国内课堂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我获得导师一等奖。

实践表明,在叙事文上下足真功夫的学生,学习后面的记人文、摹景文、状物文、应用文、想象文等文体都没有多大困难。

一部分同学还可以自然进入散文、小说、议论文、话题作文的训练。

起步阶段的小学作文课,无论从学的角度,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实践效果的角度,都不支持不分文体、淡化文体、不讲序列的观点和操作。

至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口号离小学作文起步阶段的学和教的实践就更远了。

叙事文教学的展开整体感知,集中成篇;点式切入,点点相连。

这是小学作文课起步的关键要领。

⑴作文课起步的第一阶段以合为主,也就是集中授课,集中辅导,集中写作,集中评价。

写作内容基本是课堂生成为主。

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教的同时性与学的多样性的矛盾。

因为师生面对的写作对象相同,写作材料相同,情感体验基本相同,写作辅导容易统一,写作构思、方法容易选择,写作主题可以相同……可基本保持教与学的同步。

如果由学生自己直接进入自己的“五大生活”来写作,这次一篇记人文,下一次一篇状物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定会导致老师的辅导面面俱到,学生的写各行其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写——作文课教学必会失序、失控、失效、失灵,没有章法可言,必然走上离开学生生活实际,写作能力实际的死胡同。

因此,这一阶段,一定要坚持师傅领进门,集中学习作文基础知识,集中应用作文基础知识。

这和小学生学语文先学汉语拼音一样,是在为每一个学生学习写作文先配发一副小拐杖。

⑵作文课起步的第一阶段,课型呈现形式应以游戏类作文课为主,把课题训练的知识点巧妙地蕴含在游戏里。

譬如:学习场面描写,就可以安排场面热烈、对抗激烈、参加人数众多的游戏课:拔河赛、足球赛、接力赛……学习对话描写,就可以安排辩论赛、打电话、传令兵、小品……学习心理描写,就可以安排棋类、计算类、哑剧类……学习景物描写,就可以安排室外课,写校园内的花草树木、丽日白云、风雨霜雪……活动类的作文训练一般要达到:场面写活、主要人物写活、动作写活、对话写活、心理写活、环境写活,有联想,有想象,修辞有比喻、有形容、有夸张、有拟人。

但每一次,应从活动本身的特点和训练的知识点出发,有所侧重,不要求全,不要急于求成。

少则得,多则惑。

上课形式以合为主,促成分为辅。

上课时合,写作时分,师生互动评价时合,修改时分、课后链接时分。

例如:搞一个绕口令的比赛,先请同学们讨论写法,接着由老师再集中辅导全文的主题、构思、段落的划分、写作的详略、写作的方法等(我用的是主题领跑画表构思法,把写作思维视像化),然后起草、师生互动讲评。

课后由学生自行修改、打字、网络展示、班级展示、校内展示、社会展示,最后就此次作文得失做总结。

⑶作文课起步的第二阶段,即适时由合转入分。

当作文的基本知识训练(例如:选题、选材、构思、起草、评价、修改、打字、展示、总结、头段、中段、尾段……)告一段落以后,上课的形式就应以分为主,合为辅。

准备作文课时,师生按照课题计划,分头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同学们先讨论准备过程和具体方法,以及发现的新问题、新思考、新对策、遇到的困难,还有对具体写法的建议等等。

接着由老师集中辅导,这个时候合,写作时分,师生互动评价时合,修改时分、课后链接时分,总结时合。

例如:写《妈妈的一件事》《爷爷的一件事》……⑷作文课起步阶段收尾时要合。

学生对作文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形成了一定的作文能力后,上课的形式就应该再以合为主,分为辅。

课前师生按照选题分头准备,上课时合,讲命题、选材、结构、修辞……写作时分,师生互动评价时合,讲修改,修改分、课后链接时分,总结时合。

使学到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为下一步形成能力的个性化做好铺垫。

例如:写陌生的事、想象的事就可以运用这个操作模式。

请一个警察,讲述破案的故事,请一个医生讲述救人生命的故事,请一位科学家讲述科研的故事……这种合与分的转换时机,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而定。

小学生作文课起步阶段叙事文教学的合与分,目的是形成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方法。

因此要将这个文体再细化成:熟悉的事、比较熟悉的事、陌生的事、想象的事。

熟悉的事,主要是指课堂生成的作文材料。

比较熟悉的事,指自己“五大生活”里发生过的事(含自己熟悉的人、比较熟悉的人的事)。

陌生的事,指发生在校园、社会里的新鲜事。

想象的事,指童话故事、寓言等。

作文课起步教些什么⑴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念。

每一篇作文都是个整体,但要分成若干段来呈现,段各自承担自己的任务。

比如开头段,主要承担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任务;中间段,主要承担感动读者心智的任务;结尾段,主要承担引发读者思考的任务。

每一个段内,又要分成若干个层次,把一个意思说得有次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进而生动活泼、有趣。

所以,小学生学习写作文,我们老师首先要教给他们的是,要有整体的观念。

充分认识到每个段,每一层,都要服从整体的需要,不能各自为政。

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完整,也是作文课第一步要解决的主要指标。

然后,才是写得具体、生动、有个性。

作文课是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的,但不能绕过这个节点。

⑵教写法宜粗不宜细。

有个总纲很要紧,不然写起来就没有个抓手。

为此,我总结出了“作文写法总纲”请学生们谨记:开头段,突破一个“巧”字,做到别开生面,抓住读者。

中间段,突破一个“活”字,做到别有情趣,感动读者。

结尾段,突破一个“妙”字,做到别具一格,留住读者。

据此,我又进一步总结出“头、中、尾段”的写作要点、写作思路和常用方法。

在此,以开头段为例,展开来谈。

开头段要点:接触主题,点到为止;短小精悍,活泼生动。

开头段思路:1、和文题联系上;2、和内容联系上;3、和环境联系上(外部的、内心的)。

开头段方法:1、开门见山法2、先闻其声法3、设问法4、肖像描写法5、景物描写法6、联想法7、倒叙法8、名人名言法9、议论法10、综合法起步阶段的作文课,讲好作文构思是很紧要的,每一篇作文都要细细地教来,以打开思路,学会构思。

因为文章写不出来,关键就是没有思路;文章写不好,主要是思路混乱。

我认为作文长度在思路,美度在读书。

我创造了主题领跑画表构思法,并写出构思的顺口溜供学生们参照:抓准一条线,(指主题)接着砍几段,(指结构)把段削为片,(指文段内部层次)最后串成串。

(指结尾要完成主题)教这些方法时,应坚持写作知识点内在的有机联系和课题的有效结合。

比如,讲完开头要点,讲开头思路,再讲开头方法。

讲完开头的要点、思路、方法,讲结尾的要点、思路、方法。

为什么呢?文章的开头段往往就是结尾的思路之一,结尾段往往就是开头留下的悬念、伏笔。

我总结的结尾段思路是:1、和文题联系上。

2、和开头段联系上,3、和核心内容联系上。

4、和结果联系上。

5、和自己的情感联系上。

6、和核心内容的发展方向联系上。

开头、结尾的基本要点、思路、方法讲完了,就可以讲作文训练最难的中间段的要点、思路、方法了。

我觉得,学生学会开头结尾比较容易些,他们会很快就见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学习作文的兴趣就会剧增,信心就会大增,给学习比较难的,变化比较繁复的中间段打下兴趣、信心的基础。

总之,这样实施课题,作文的基础知识点看似分散,实际是集中的,连续的、阶梯的——循序渐进的,是学生需要的。

奥秘是每一次都能够集中突破习作上的某个难点,一次不成,下次再来,直到消灭掉为止,各个歼灭,积小胜为大胜。

所以叫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

确保每一次都是胜利而归,保持旺盛的斗志,激情四射。

⑶培育学生的作文思维是作文课最要紧的。

尤其在起步阶段,不要急于学生能把作文写好。

而是注意把重心转移到认识整体→段→层次的关系;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认识选择、剪裁、安排的关系;认识真实与联想想象的关系(实与活);认识事物的广泛联系性、多样性、变化不拘的特性……不追求单一的结果、方式、方法,学会善于变通。

变通就是创新,就是一种深刻。

作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贯穿整个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

实践表明,刚开始起步不必教得过于细碎,过细,就容易死,方法就成了绳索,路子就成了笼子。

基本够用就应该移师到下一个训练单元。

使作文课保持自然优美的节奏,确保她的新鲜感,挑战性。

作文课的起步阶段,我把它比作是盖毛坯房,装修,那是提高阶段的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