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深度报告:铜铝黄金钴锂1有色金属行业回顾1.1有色金属板块整体表现截至2020年10月23日,有色金属各细分行业中,黄金、锂板块涨幅较大,分别为24.95%、7.60%;其他子版块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其他稀有小金属、铜、稀土板块跌幅最大,分别为-12.76%、-13.51%、-16.08%。
2020年一季度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市场对工业金属需求信心不足,有色金属子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由于金属黄金存在避险属性,因此相对抗风险能力较强,一季度跌幅较小。
2020年3月份后,国内疫情控制取得初步成效,复工复产逐步推进,工业金属和新能源金属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
为缓解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冲击,全球各国宣布采用降息等量化宽松政策,增加市场流动性。
得益于低利率环节以及通胀预期,黄金现货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黄金相关标的价格也明显上涨。
年初至今(2020/10/23),黄金板块上涨幅度高达24.95%。
此外,受欧洲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影响,动力电池需求边际改善明显,带动锂板块股价上涨。
年初至今,锂板块上涨幅度居前,涨幅为7.60%。
1.2基本金属价格相对涨跌幅回顾下半年疫情负面冲击逐渐减弱,基本金属价格呈现不同程度的V型反转。
截至2020年11月2日,基本金属中除铅较年初小幅下跌外,铜、铝、锌、镍、镍较年初上涨。
其中,锌和锡涨幅靠前,较年初分别上涨10.07%、5.93%。
铜铝股票价格相对涨跌幅回顾比较铜铝期货及相关股价相对涨跌幅看出,年初至三月份,受疫情影响,铜铝等工业金属需求受到较大冲击,铜铝板块相关标的以及期货价格均出现明显下跌。
伴随二季度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下游基建投资需求增长叠加竣工周期,铜铝价格稳步上涨。
其中,铜板块,紫金矿业涨幅居前,较年初实现相对收益超50%;铝板块,焦作万方及云铝股份涨幅居前,分别实现45.23%、4.51%的相对收益。
但是,市场对于海外疫情二次爆发仍存在一定的担忧,基本金属需求增长或不及预期,因而部分标的上涨不及期货价格上涨幅度。
1.3贵金属价格相对涨跌幅回顾贵金属:贵金属价格大约从今年3月份开始上涨,7月份上涨趋势加速,其中白银价格的涨幅更大且波动更剧烈。
截至2020年11月2日,COMEX金价格为1896.5美元/盎司,较年初上涨23.82%;COMEX银价格为24.2美元/盎司,较年初上涨33.63%。
年初至今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三大点:1)各国央行采取一系列的量化宽松以及降息等的货币政策,共同导致短期实际利率的快速下行并持续保持低位;2)通胀预期再起;3)逆全球化加速升温叠加疫情影响,市场避险情绪高涨。
资金寻求低风险资产带动黄金价格上涨。
贵金属股票价格相对涨跌幅回顾通过相对涨跌幅对比可以看出,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下旬黄金价格下挫的行情中,黄金标的都出现较大程度的下跌,跌幅均超过SHFE黄金跌幅。
但是随后在黄金价格修复的行情中,赤峰黄金和紫金矿业均涨幅由为明显,远超过金价涨幅。
1.4小金属价格相对涨跌幅回顾小金属:截至2020年11月2日,钴1#(长江现货)、碳酸锂(99.5%)、氢氧化锂(56.5%)、镨钕氧化物分别报收271,000元/吨、41,000元/吨、50,000元/吨、337,000元/吨。
其中,镨钕氧化物较年初价格上涨20.18%,现货钴、碳酸锂及氢氧化锂价格均大幅下跌,分别下跌2.17%、19.48%、8.26%。
钴方面,虽然嘉能可通过关停Mutanda矿山收缩钴供应,但钴供应仍存在少量过剩,钴价底部震荡。
锂方面,高成本产能出清,行业格局重建开始。
自2019年起,电池级碳酸锂售价跌破成本线,大量锂辉石生产商陆续关停维护,减少锂盐供给。
通过对比相对涨跌幅可以看出,钴锂板块股价的涨跌情况相关性较强。
受疫情影响,三月份股票价格大幅下滑;四月份后股价逐渐走高。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欧美国家加码新能源汽车补贴以及国内补贴政策延期,市场对新能源金属材料需求预期向好,带动股价上涨。
2基本金属:铜铝2.1铜:全球经济回暖、需求企稳,铜价震荡上行2.1.1疫情扰动持续,铜矿供给偏紧难改新冠疫情影响铜矿企业项目的有效开展。
今年疫情的持续蔓延,部分铜企因为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搁置了一些铜生产项目,降低了总体目标产量,铜矿产量的增速持续放缓。
在2020年上半年,主要铜企的产量总计达到了534.55万吨,较去年同比下降了1.15%。
矿山企业资本开支持续下行,产量增速减缓。
全球的铜矿开采依赖于铜矿企业持续的资本开支和勘探支出。
在2011年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全球铜需求放缓,铜价一直持续下行直到2016年才有所回升。
近两年资本开支虽然有所增长,但对产量的促进并不明显。
并且随着2020年疫情对国内外铜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导致企业成本开支有所下滑。
据标普发布的《2020全球勘探趋势报告》预计今年铜勘探支出将减少约40%,铜矿产量的增速将放缓。
国内铜精矿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的铜精矿产量占全球8%,而铜消费量占全球47%,自有铜矿产量完全不能满足我国的消费需求,因而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国内铜精矿的消费缺口。
然而由于国外的疫情持续蔓延,主要生产国智利和秘鲁的铜矿开采项目和新投项目频繁受到影响。
智利铜业委员会报道称受影响最重的国家包括墨西哥、秘鲁和智利,其产量将分别下降20%、15%和1.2%。
预测2020年全球铜产量将下降60.30万吨,降幅3%。
但是,随着海外加快复工复产,2021年铜生产将逐渐恢复,预测产量会增加100万吨,同比增幅达到5.1%。
废铜是国内铜原料的重要补充,然而随着废铜进口政策的收紧和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废铜进口量继续收缩。
2019年下半年我国开始将“六类”废铜由非限制进口类固废调整为限制进口类固废,利用废铜的企业需要拥有废铜进口资格证并通过申请批文的形式才能进口废铜,进口废铜数量受到限制。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1-8月,我国废铜累计进口量有59万吨,同比下降了45.37%。
2021年我国将开始全面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废铜的供给数量将受到抑制。
2.1.2全球经济复苏加快,支撑下游主要行业消费持续好转新基建加速一定程度上带动铜市场需求。
今年国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部署,提出了多项新基建投资支持政策,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领域在2020年的投资规模预计达到1.1万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5%。
“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5G基站建设、特高压直接增加耗铜量,而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电网投资建设,进一步促进铜需求;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电子消费行业,间接利好铜消费。
据统计,今年新基建领域的铜消耗量约20万吨,虽然目前仅占我国铜全年消费总量很小一部分,但新基建的快速发展,有望带动相关产业的改革和升级,进一步拉动铜需求增长。
电动车领域成为我国铜消费新增长点。
截止2020年8月,电动汽车累计生产16.3万台,同比增长9.59%,新能源汽车产量总体稳步增长。
在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指出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到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将实现全面电动化,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需达到占比25%。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增加,汽车充电服务设施建设也是目前新基建重点建设的一个领域。
2015年至2020年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持续增长,2020年9月公共充电桩总计达到605,991辆,同比增加了30%。
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如果算上私人充电桩数量,截止2020年9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138.2万台,同比增加27.9%。
目前车桩比大约为3.4:1,仍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的指标有差距,新增充电桩数量将会持续增长,进而拉动未来铜领域消费。
伴随国内经济复苏,地产、基建以及电网投资等需求企稳向好,铜下游主要行业消费持续好转。
2020年1-9月,房屋新开工面积16.0亿平方米,同比减少3.40%。
房屋竣工面积4.13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1.6%;房屋销售面积为11.70亿平发米,同比减少1.80%。
当前房地产政策强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或成常态化,加之“三条红线”融资政策,或对房地产行业产生短期扰动,但我们认为中长期需求结构未变。
电力领域仍会是我国铜消费需求的主体,占国内铜消费总量的49%。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影响,基建投资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抓手。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今年国家电网公司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将固定资产投资增至4600亿元,比去年实际投资额同比增加2.8%,以配合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用电需求,保障电力供应。
2.2铝:电解铝需求回暖有亮点2.2.1供给侧改革政策持续,电解铝合规产能达到天花板受供给侧改革政策限制,新增产能释放抑制,对铝价形成一定的支撑。
供给侧改革政策限制了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合规产能的上限,目前国内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大约是4600万吨,企业仅能凭借可流通的指标实现扩张。
在产能置换背景下,企业投产能力也相对减弱,电解铝产量上升幅度有限,供给格局趋于稳定。
例如,山东魏桥逐渐将203万吨电解铝产能从滨州退出外迁到云南,以期降低生产成本。
一方面,搬迁期间公司关闭原有部分产能;另一方面,搬迁不涉及新增电解铝产能,同等产能置换,整体而言,电解铝供给受产能置换影响短期小幅下跌。
根据百川统计,2020年1-9月国内电解铝累计产量2743.3万吨,累计同比增加3.68%。
在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和成本压力影响,电解铝开工率有所下降,其产量增长受限,疫情缓解后,复产企业加快项目投产,电解铝新扩建产能众多,电解铝产量有所上升。
在成本压力下,电解铝企业提前对电解槽进行检修或者主动减停产,根据统计,截止2020年10月底,2020年中国电解铝减产规模达到101.17万吨,其中已减产101.17万吨,已确定待减产0万吨,或减产但未明确减产0万吨。
复产方面,2020年中国电解铝总复产规模222.6万吨,已复产152万吨,待复产23.1万吨,我们预期年内还可复产18.6万吨,预期年内最终实现复产累计170.6万吨。
国内疫情缓解后,电解铝企业加快新增投产项目进程。
目前,中国电解铝已建成且待投产的新产能300万吨,已投产达到186.5万吨,已建成带投产产能达到113.5万吨,年内另在建且具备投产能力产能45万吨,预期年内还可投产共计89.5万吨,预期年度最终实现累计27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