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巨人的花园》三课资料

《巨人的花园》三课资料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王艳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文章,和《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一起构成童话单元,作为单元起始篇目,学好本课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2.教材内容《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通过巨人和花园诸多变化,揭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3.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理解课文的生字新词。

②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品读感悟文章内涵。

③在对比阅读中,初步明白“做人不能自私自利,快乐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4.教学重难点童话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基于文体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二、说教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因此,本课教学拟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三、说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优美,情节夸张有致,契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指导学生学习采用诵读感悟、想象、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明白反复诵读,不断揣摩,才可以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投影展示一组与课文内容相关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的意思。

(用直观具体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激起孩子们对文本的阅读期待。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初读课文,验证自己猜测是否正确。

(二)倾听故事,再现情节。

1.播放音画结合的朗读课件,再现课文情节,校正字词读音。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小天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好一定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投影展示重点字词。

(三)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男女生轮读巨人砌墙和拆墙后、孩子进入和被赶出后花园里的不同景象,其他学生闭目想象画面,感受花园的变化。

2.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花园变化的句子,分析变化原因。

3.指名分读巨人醒悟前后的语言。

课件展示巨人语言,小组合作讨论“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四)感悟主旨,升华情感。

投影展示问题:花园景物和巨人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文章想说明什么道理?学生讨论解决(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王艳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溢、覆”两个生字,理解“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草翠花开、覆盖”等词语;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并能用较优美的语言进行形容。

3、通过朗读、品味、想象,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体会童话的语言特点,感受童话的神奇,初步培养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童话的语言特点,感受童话的神奇,会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对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入揭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用心看老师写题目,(板书课题)2、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二、学习课文(一)粗读感知1、初读课文: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请用心地朗读课文。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1)自由读词语: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这些词会读了吗?自己读读。

(2)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正音:“凝”后鼻音;拆:翘舌音;火辣辣可以读第一声)(3)说说发现:读了这些词,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回答:A、词语分三类一类是动词,一类是名词,一类是形容词;B、最后一行是写美景的四字词。

(引导美读)C、近义词:叱责---训斥;反义词:盛开——凋谢同学们真是有一双慧眼,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同桌互读一遍3、你知道这个童话主要讲了什么,用一、两句话简单的来说说?4、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这是怎样的花园了?可以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

(二)重点品读,感悟语言引入默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巨人的花园,去细细欣赏,品味吧!请默读全文,找找描写花园的句子,想想这是一座怎么样的花园,你能用一个词进行概括吗?反复读读你有什么体会?漂亮1.谁愿意来交流你的收获?(交流后课件出示:)板书:(美丽或漂亮)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2.美读:对这个句子,你还有不一样的体会吗?你能用读把这种美的感觉带给大家吗?(指名读、评评)3.范读想象: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读读了,可以吗?请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

边听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

(教师配乐范读)4.交流想象说话:谁能来描述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季节重点说。

5.再次美读:简直太美了,你能把这么美丽的画面读到文字中吗?(指名读师评:看来如果你读书时边读边想象画面,入情入境的读,你会读的很精彩----配乐齐读: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音乐入情入境的读读吧!)6.理解“洋溢”,感受欢乐;师引:因此,花园里常年……出示:“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1)理解词语:能给“洋溢”换个意思差不多的词吗?(充满、荡漾、流淌)。

文中为什么用“洋溢”?(生难以回答)(2)学会运用:这样吧!先来看一个句子,你觉得对吗?为什么?辨析(出示句子)“知道山里惟一的老师就要离开这个山村,孩子们伤心地哭了,屋子里洋溢着孩子们的哭声。

”明确“洋溢”往往用于比较欢快的场面。

(3)进行造句训练:谁能用上“洋溢”说一个句子?(4)文中为什么用“洋溢”?(用上洋溢更能感觉到孩子们的快乐!)荒凉(过渡:你还找到别的描写花园的句子吗?)▲当学生讲到“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时,出示语段: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1、交流:这是怎样的花园?(板书:荒凉)哪儿让你感觉到荒凉?你还有不一样的体会吗?2、想象画面:你见过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情景吗?那是怎样的画面?指名说:(出示图),是这样的吗?3、感情读:现在,你会怎样读这段话?(自由读,指名读、评)4、此时村子里又是怎样的情景?(指名读)屏幕继续出示加粗字体: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5、自由读:连起来读这段话,你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是的,美丽的村子与冷清的花园形成多么鲜明的对照呀!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板书(对比)让我们更感觉到花园的荒凉,巨人的孤独;(请男同学读讲巨人的句子,女同学读讲村子里的句子)。

▲(还有让你觉得荒凉的句子吗?)当学生讲到“与此同时,鲜花凋谢”一句。

出示句子: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1、教学“覆”字(1)覆盖”就是(遮盖、盖住)?(2)范写:“覆”字是个很难写的字!跟老师一起来写写吧!(上面是个(西部),要写得(扁扁的)下面的左边是个双人旁,右边是复,整个字左窄右宽。

你能在自己的本子上漂漂亮亮的写两个吗?要写得一个比一个美)(3)生练写两个(师巡视,注意姿势的纠正)2、“与此同时”是在什么时候?你从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3、之前花园是怎样的呢?4、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想说的?5、把你们的体会带入文字中吧!(齐读)快乐▲你还找到别的什么句子吗?(最后一段)1、指名读,说体会,(生板书:快乐)想看看那快乐的画面吗?看图,看后想说什么?2、自由尽情读,读出快乐,边读边想象画面,3、想象画面,写话:孩子和巨人还会做什么?(等待一会儿)把你想到的写下来!4、交流写话归纳梳理,存疑下课,1、引读:(引入:是呀!此时,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同学们还记得吗?曾经(一一出示所有描写花园的句子)当巨人外出时,花园是如此的美丽,()。

孩子们的笑声传遍每一个角落,但好景不长,巨人回来,赶走孩子,砌起围墙,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春天来时,花园里()。

可是当可爱的孩子们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花园玩耍时,花园()。

而就在巨人训斥孩子,孩子们纷纷逃窜的瞬间,花园又()。

最后,当巨人拆除围墙时,花园又()。

(男女分读)2、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原先一年四季正常交替、景色美丽的花园,忽而春意盎然,忽而寒冬腊月,课文那优美又充满想象力的语言、以及鲜明的对比仿佛把我们也带入了神奇的花园。

)快速再读一次,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预设问题: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巨人为什么起先那么孤独,后来却又那么快乐?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巨人?)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3、布置作业:(出示)作业小超市:(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题,自由完成)(1)选择文中你最感兴趣的描写花园的句子,有感情的读读背背,并积累在自己的摘录本上。

(2)巨人的花园一年四季可真美,请你把课文第一自然段扩写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3)阅读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忠实的朋友》《小公主的生日》。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王艳童话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正是因为同学对童话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如何让学生在感受到童话带来快乐的同时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话以及其中蕴涵的道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堪称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完美之做”,揭示了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本文以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为主轴展开故事情节。

在教学本课时我从美丽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园入手,让学生从中感受花园的美丽,为之后花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做好伏笔。

在引导学生找出主线“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后进入课文的主导部分,引导学生找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

学生通过对比,反复的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园冬天时的寒冷与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独,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孩子加入花园后的春景。

然后以“原来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丽的花园,为什么巨人的加入会使花园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为。

通过想象巨人发火时的神态动作引导学生从“生气、训斥、叱责”的意思中感受巨人这三次发火是一浪高过一浪,指导读出语气,加深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