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本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社区居民篇)
基本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术(社区居民篇)
注: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如10s内不能明确感 觉到脉搏,则应开始胸外按压。
2、呼救与摆放体位
确定患者昏迷后:(两种办法) 1、先不要管倒地的患者,应先跑去 呼救和寻求帮助;然后再回到患者身 边,徒手CPR。 2、留在患者身边,先做5组CPR然后 再呼救。
视距离和环境而定
2、呼救与摆放体位
呼救同时应摆放体位:去枕,解开患 者的衣扣,把患者仰卧在硬板床上。
尽早CPR
CPR成功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实施CPR--成功率约2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
6、按压职责更换: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 尽量在5s内完成。
按压的注意事项
部位要准确: 部位太低:可能损伤腹部脏器或引起胃内容
物反流;部位太高:可伤及大血管;
部位不在中线:则可能引起肋骨骨折、肋骨 与肋软骨脱离等并发症。
按压力要均匀适度。 按压姿势要正确。注意肘关节伸直,双肩位于双
手的正上方,手指不应加压于病人胸部,在按压 间隙的放松期,操作者不加任何压力,但手掌根 仍置于胸骨中下半部,不离开胸壁,以免移位。
2020/6/21
短短的10分钟内你能做什么?
第一目击者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有效 的复苏术至关重要!
自动体外除颤器
发达国家很多场所 备有自动除颤器:警 车和消防车、政府办 公楼、学校、酒店、 饭店、工厂车间、机 场航站楼、民航班机、 火车站、列车、地铁 等公共场合,自动除 颤器几乎和消火栓一 样普及。
2、口对鼻人工呼吸 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
工呼吸更有效。如患者口 不能张开(牙关紧闭)、 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 不能将患者的口部完全紧 紧地包住。
早期心肺复苏
重新评价: 1、单人CPR:5个按压/通气周期后,再 次检查和评价,如仍无循环体征,继续 进行CPR。 2、双人CPR:一人行胸部按压,另一人 行人工通气,同时监测颈动脉搏动,评 价按压效果。每2min更换按压职责,避 免因劳累降低按压效果。
3、早期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操作顺序
为:C-A-B
(一)C 胸外按压 (二)A 开放气道 (三)B 人工呼吸
3、早期心肺复苏
(一)胸外按压
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患者头、颈、 躯干平直无扭曲。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连线中 点。
• 缺血缺氧4分钟即可造成神经元不可逆的死亡 • 脑缺血缺氧的极限可能只有10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骤停
➢ 5-10秒:昏厥 ➢ 30-60秒:瞳孔散大,呼吸渐停 ➢ 1-2分钟:瞳孔固定,二便失禁 ➢ 3分钟:脑水肿 ➢ 4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损害 ➢ 10分钟后:全部死亡
复苏开始越早,成功率越高
一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重叠放 于手背上,使第一只手的手指脱离胸壁,以掌跟向 下按压。
3、早期心肺复苏
(二)开放气道
1、去除气道内异物:开放气 道前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或分 泌物,有义使头部尽量后仰, 同时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置 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 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 直。
心脏骤停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
呼吸停止 大动脉搏动消失
三.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判断: ⑴ 现场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⑵ 是否昏迷、呼吸正常吗?
2、呼救与摆放体位: ⑶ 确定昏迷立即呼救 ⑷ 摆放仰卧体位,解开上衣
3、开始徒手心肺复苏 :⑸ C 胸外按压 ⑹ A 开放气道 ⑺ B 人工呼吸
基本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术
广州市白云区石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5年3月30日
目录
一.心肺复苏的 二.心脏骤停的
重要性
原因
三.心肺复苏术
一.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 2004年 • 北京马拉松赛 • 一名大学生猝死
• 2008年 • 北京奥运会 • 南非教练心跳骤停抢
救成功
大脑缺血缺氧的抢救 黄金时间?
检查口腔异物
早期心肺复苏
(三)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1)开放气道 (2)用按于前额的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鼻孔。 (3)正常吸气后紧贴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 全包住。 (4)缓慢向患者口内吹气(1秒以上) ,足够的潮 气量以使得患者胸廓抬起。 (5)每一次吹气完毕后,应与患者口部脱离,抬头 看患者胸部。 (6)吹气时暂停按压,吹气频率10-12次/分,按压 -通气比率为30:2。
中国游客在美救护倒地美国人
2015年3月25日报道,一名中国医生到加州游 玩时,遇到一名美国女游客突发心跳骤停,倒在 地上。唐子人随即为她胸外按压CPR约十分钟,直 至专业救护人员携带除颤仪后到场急救,最后成 功脱险。
心肺复苏尤其重要!
• 急救现场化; • 民众参与化; • 知识普及化; • 信息网络化。
二.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脏骤停的定义
• 心脏骤停: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 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 心肺复苏(CPR):针对骤停的心 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 成人常见原因: 心脏疾病(冠心病最多见) 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
息、出血 • 小儿常见原因:
非心脏性:如气道梗阻、烟 雾吸入、溺水、感染,中毒等
位置: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连线中点。
3、早期心肺复苏
3、按压方法:两手交叉并翘起,手指离开胸壁, 双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 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并 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5、按压幅度:至少5cm或者胸廓前后径的1/3,压 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压下后应让胸廓充分 回弹。
4、如果现场有AED: ⑻ 必需尽快实施电除颤
1.判断
(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
1、无意识、无呼吸 判断方法:轻轻拍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
么了?”,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检查意识同时应 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1.判断
2、无脉搏 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
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中点处 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