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胆外科诊疗指南

肝胆外科诊疗指南

目录第一节原发性肝癌..........................................第二节继发性肝癌..........................................第三节肝海绵状血管瘤......................................第四节细菌性肝脓肿........................................第五节肝包虫病............................................第六节先天性肝囊肿........................................第七节肝外伤.............................................. 第二章胆道疾病.................................................第一节先天性胆道疾病......................................第二节胆石病..............................................第三节胆道感染............................................第四节胆道肿瘤............................................第五节其他胆道疾病........................................ 第三章胰腺疾病.................................................第一节胰腺炎症............................................第二节胰腺囊性病变......................................第三节胰瘘................................................第四节胰腺肿瘤............................................第五节胰腺内分泌肿瘤...................................... 第四章脾脏疾病.................................................第一节外伤性脾破裂........................................第二节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症................................第三节脾囊肿..............................................第四节脾脏肿瘤............................................第五节脾脓肿..............................................第五章门静脉高压症.............................................第六章腔镜与内镜在肝胆外科的应用...............................第一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第二节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第三节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第四节胆道镜..............................................第七章肝脏移植.................................................第一章肝脏疾病第一节原发性肝癌一、定义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5:1。

我国肝癌年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二、诊断1.临床表现1)病史: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酒精性)病史。

2)症状:(1)肝区痛:为最常见症状,多为胀痛、钝痛或刺痛;可为间歇性,亦可为持续性。

病变侵及横膈或腹膜后时,可有肩背或腰部胀痛。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发热、消瘦、无力、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多为中、晚期表现。

(3)某些全身性反应:是癌组织产生某些内分泌激素物质所引起,如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高血钙症等。

(4)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突发右上腹疼痛,可有循环系统改变。

3)体征:(1)肝肿大: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体征。

呈进行增大,不规则、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结节状,可有压痛。

(2)黄疸:可见于弥漫型肝癌或胆管细胞性肝癌。

(3)自发破裂出血时出现腹膜刺激征。

(4)晚期出现腹水呈进行性增加,恶病质,黄疸多由于胆管受压及肝实质破坏所致。

(5)其它肝实质损害的表现,如皮下出血、肝掌、蜘蛛痣等。

2.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多呈慢性肝功损害表现。

(2)甲胎蛋白(AFP)测定:是诊断肝细胞癌的相对特异性指标。

AFP肝癌诊断标准是:①AFP≥400μg/L,排除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妊娠等;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持续不降;③AFP在中等水平200μg/L持续8周,阳性率70%左右。

(3)HBsAg多为阳性。

2)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能发现直径2cm或更小的病变。

(2)CT检查:可检出直径约1.0cm左右的早期肝癌,应用增强扫描有助于与血管瘤鉴别。

碘油CT可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率。

(3)MRI:对与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优于CT,可行肝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胆道重建成像,显示这些管腔内有无癌栓。

(4)PET:该检查在肝癌和肝局限性增生、肝转移癌的鉴别中仍有一定的困难。

(5)肝血管造影: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能显示直径在1cm以上的癌结节,结合AFP检测的阳性结果,常用于小肝癌的诊断,尤其是定位诊断。

3)其他检查:(1)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有确定诊断的意义,常在B声或CT引导下进行。

适用于经过各种检查仍不能确诊的患者。

(2)电视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

3.鉴别诊断1)肝硬化:病程发展缓慢。

超声波检查,血清AFP测定,有助于鉴别。

2)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困难,病史、CT和MRI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必要时行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或剖腹探查。

3)继发性肝癌。

4)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腺瘤。

5)肝脓肿。

6)肝包虫病。

7)肝癌自发破裂出血应与其他腹腔内出血鉴别。

8)毗邻器官如右肾、结肠肝曲、胃、胰腺等处的肿瘤相鉴别。

【并发症】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继发感染等。

三、分型1.按大体病理形态分为3型1)结节型。

2)巨块型。

3)弥漫型。

2.按肿瘤大小分为:1)微小肝癌:直径≤2cm。

2)小肝癌:直径>2cm,≤5cm。

3)大肝癌:直径>5cm,≤10cm。

4)巨大肝癌:直径>10cm。

3.原发性肝癌的组织病理分型:1)肝细胞型:最多见,是由肝细胞发生的癌。

2)胆管细胞型:较少见,是由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

3)混合型:最少见,具有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两种结构。

【分期】国际TNM分期(国际抗癌联盟和美国癌症联合会,1997):1)Ⅰ期:T1N0M0。

2)Ⅱ期:T2N0M0。

3)ⅢA期:T3N0M0。

4)ⅢB期:T1N1M0,T2N1M0,T3N1M0。

5)ⅣA期:T4N0M0,T4N1M0。

6)ⅣB期:任何T,任何N,M1。

T-原发肿瘤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1:单发肿瘤的最大直径≤2cm,无血管侵犯。

T2:单发肿瘤的最大直径≤2 cm,有血管侵犯,或单发肿瘤直径>2cm,无血管侵犯,或多发肿瘤限于一叶,最大直径<2cm,无血管侵犯。

T3:单发肿瘤直径>2cm,有血管侵犯,或多发肿瘤限于一叶,直径<2cm,有血管侵犯,或多发肿瘤限于一叶,任何一个最大直径>2cm,有或无血管侵犯。

T4:多发肿瘤分布超过一叶或肿瘤侵犯门静脉或肝静脉大分支。

N-区域淋巴结Nx: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四、治疗1.非手术治疗1)化疗:目前常用药物为:氟尿嘧啶、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卡铂等,但疗效逊于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泵(储药器)化疗,且毒副作用大,已较少使用。

也可行栓塞化疗。

2)放射治疗:对于一般情况较好、肝功能尚好,不伴有肝硬化、黄疸、腹水,无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癌肿局限,尚无远处转移而又不适宜手术或术后复发者,可采用放射为主的综合治疗。

3)生物治疗:主要是免疫治疗。

常用的有卡介苗、小棒状杆菌、左旋咪唑、瘤苗、胸腺肽、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等。

4)中医中药治疗:采取辩证施治、攻补兼施的方法。

为其它疗法的补充。

2.手术治疗1)手术切除(1)手术适应证:病人情况良好,无严重心、肺、肾功能损害或障碍;肝功能(Child)分级属A~B级;无广泛肝外转移者;肿瘤局限,有切除的可能或尚能行姑息性外科治疗者。

(2)手术禁忌证:有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者;肝功能失代偿,有明显黄疸、腹水者;有广泛肝外转移性肿瘤。

(3)术前准备:全面检查心、肺、肾功能。

常规胸片和食管吞钡检查,了解肺内有无转移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情况。

补充葡萄糖,维生素K等,增加肝脏的储备和耐受手术切除的能力。

对ALT异常超过正常两倍以上者应延长术前保肝治疗时间。

(4)手术切除方法:规则性切除包括肝段切除、联合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肝三叶切除,不规则切除包括肿瘤剜出术、楔形切除术。

肝切除手术中一般至少要保留正常肝组织的30%,或硬化肝组织的50%,否则不易代偿。

小肝癌可距肿瘤2cm处行根治性局部肝切除术。

(5)术后并发症:出血,肝功能衰竭,胸腔积液,膈下脓肿,上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

2)肝动脉或门静脉插管化疗:经手术探查发现肿瘤已不能切除者;或做为肿瘤姑息切除的后续治疗,可经胃网膜右动(静)脉或胃右动(静)脉作肝动脉(或门静脉)插管化疗。

3)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

可以反复多次施行。

4)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冷冻、微波治疗等。

5)局部无水酒精注射疗法:在B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

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小而又不能或不愿手术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