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干化学分析的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0-12-02T13:59:57.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季秀兰
[导读] 酮体检查是检测尿液中乙酰乙酸,一些色素标本或含有大量左旋多巴的代身产物可引起假阳性
季秀兰 (黑龙江省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 154107)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074-02
【关键词】尿液分析化学检测
随着尿分析仪的普及和尿沉渣分析仪的飞快发展,手工方法已被淘汰,由于尿液干化学析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够理想,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造成漏诊和误诊,众多因素影响分析结果,大部分是由于临床用药,患者的生活习惯,及患者本身疾病引起的。
现将这些影响因素提示给临床医生。
1.尿糖试验
一般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为葡萄糖特异性反应,如果临床用药给异烟肼,水杨酸,静脉给糖可致假阳性;而利尿药,大量维生素C 可致假阴性;试纸条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氧化变色而呈假阳性;菌尿由于细菌利用葡萄糖使结果偏低。
2.酮体的测定
酮体检查是检测尿液中乙酰乙酸,一些色素标本或含有大量左旋多巴的代身产物可引起假阳性;尿液中的乙酰乙酸和丙酮都是易挥发物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尿液被细菌污染时,酮体消失使测定结果偏低或呈假阴性。
3.pH测定
首先做到标本必须新鲜,通过大量实验证实p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温度下氢离子活动不同所引起的,在室温20℃时pH及其他项目结果接近靶值,故测定时,实验室的温度应该控制在20℃。
4.胆红素测定
正常情况下检测不到尿液中有胆红素的存在,当患者接受大量氯丙嗪或血尿时呈假阳性;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及大量的亚硝酸盐可使结果偏低或呈假阴性反应。
5.比重测定
异常尿色可使尿比重偏低;尿液本身的PH对尿比重的影响较大,当PH<5结果偏高,当PH>8时结果偏低;此外蛋白质葡萄糖本身可引起指示剂颜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比重测定使结果偏高。
6.潜血测定
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一部革兰氏阳性菌可造成结果假阳性,输血不合,溶贫,肌红蛋白尿,强氧化剂艾导致结果假阳性,大量的维生素C,高度缓冲的碱性尿导致结果假阴性。
7.PH值测定
健康人随意尿PH在4.6-8.0之间,尿PH的变化对试带中其它项目检测影响罗高度缓冲的碱性尿会使比重葡萄糖,潜血,尿但原偏低或假阴性,尿蛋白呈假阳,菌尿或被细菌污染的尿,细菌分解尿液成分,高蛋白饮食都会引起PH偏低。
8.蛋白测定
尿蛋白试带反应对白蛋白比球蛋白,血红蛋白灵敏,“阴性”结果并不这些蛋白在尿液中的存在,尿标本中含有分泌物或较多细胞成分时,可引起尿蛋白阳性,尿液受到含氯化物的皮肤消毒剂和清洁剂的污染,受全血代替品均使结果呈假阳性,临床有些疾病仅有蛋白尿而镜检无异常。
9.尿但原测定
尿但原在阳光照射下氧化成胆红素,因此标本避免阳光照射,否则导致假阴性,尿中高浓度维生素C亚硝酸盐而呈假阴性。
有些药物产色干扰试验,如利福平,核黄素可使尿变黄色。
10.亚硝酸盐测定
原理基于细菌将尿液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再与试纸中重氮盐反应显色,高比重,高蛋白饮食,高抗坏血酸,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可导致假阴性。
送检标本时间太久而无细菌感染情况下亚硝酸盐试验出现假阳性。
11.白细胞测定
当尿液在膀胱停留过长或标本放置过久,可导致白细胞破坏,特异性脂酶释放到尿液中以及有上皮细胞或粗颗粒管型的尿标本结果呈假阳性。
高糖尿,高蛋白尿,高胆红素尿,尿中含有大量的头孢酶素或庆大酶素等均可使结果出现阴性。
某些药物如呋喃坦啶等可产生假阳性。
12.维生素C测定
当尿中有其他还原剂时,可使维生素C结果偏高,如半胺氨酸、硫代硫酸钠等。
在碱性尿中维生素C极不稳定,应及时测定,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3.讨论
干化学法在测定血尿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尿中维生素C的存在会导致干化学法红细胞检查的假阴性;在泌尿系统感染中,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某些革兰阳性菌可能释放氢过氧化物酶活性物质或本身为了代谢需要,在繁殖过程中合成触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这些物质和酶在干化学法测定尿红细胞时,都能使试带中的过氧化氢茴香素或过氧化氢稀枯分解出游离氧,后者使色带源呈色而出现假阳性。
尿十联试带上,尿胆红素与尿胆原试剂为不同的重氮盐,前者与胆红素交联呈现红色,而后者尿胆原迅速反应形成红色偶氮染料,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
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未吸进试带上的多余尿液,生成的有色产物渗入临近的尿胆原试带上,尿胆原本身性质不稳定,易于氧化成尿胆素而不能与试剂发生反应,故尿液不新鲜时会出现假阴性。
当尿液中含有甲醛防腐剂或亚硝酸盐大于每升0.05g也可降低反映的灵敏度,所以一般情况下易出现假阴性结果,而导致假阳性的产生是因尿液中存在胆红素。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吸尽多余的尿液,对仪器检测的胆红素及尿胆原结果均为阳性且尿胆红素在“+,+”以上的标本应通过手工对照来进一步确定检验结
果
总之,尿液分析的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菌的检测是靠化学试验间接求得,特异性不强。
所以日常工作中应与尿沉渣,理学检查的结果相互参照分析,减少漏诊和误诊结果。
并结合临床资料,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政司,1997,133.
[2]丛玉隆,马俊龙,邓新兰.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体会.临床检验杂志,2001,19(4):241.
[3]袁玉德,张显达,张文陆.两种尿沉渣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原因分析.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28(7):753-75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做规程. 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28.
[5]熊立凡. 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
[6]刘玉华.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常见影响因素.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17(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