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点与分期2中日文化交流史有4个突出的特点持久性(3以持续不断的人员往来为分析手段4五次战争)全面性(5成就深远而卓著6以持续不断的书籍往来为史证)双向性(7-9以日本文化反哺,维新成果的西传为重点.隋唐,明治维新7关于中日双向性交流的15史实)自主性(10以中日之间以海相隔的地理位置为论据)11世界对比中罕见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七个分期12分期的依据:人员流动的方式1、3---6世纪(秦汉六朝)大陆居民移居日本/2、6---9世纪(隋唐)日本遣唐使等来华3、9---13世纪(晚唐、五代、北宋)中国商船大量东渡4、13---14世纪(南宋、元)日本商船大量来华/5、14--17世纪(明)日本遣明使等来华6、17---19世纪中叶(清)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商船东渡7、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清末)中国青年学子为求新学赴日留学11日本分期方法日本历史简介绳纹时代(约BC12000——BC300)岛国的封闭的狩猎采集弥生时代(约BC300——AD300)传入大陆文明农耕稻作小国争斗古坟时代(约300——500)传入中国六朝文化大和国家形成飞鸟•白风时代(约500——710)隋•初唐文化传入佛教大兴国家集权强化奈良时代(710——794)盛唐文化传入国家行政完备佛教事业大成平安时代(794——1192与北宋几乎平等交往民族文化成长贵族文化艺术昌盛镰仓时代(1192—1333)与南宋•元交流密切禅宗传入武士掌权武士文化昌盛室町时代(1336—1573)与明交流密切贸易发达民族艺术开花禅艺术鼎盛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信长秀吉霸主气势豪华灿烂江户时代(1603——1868)锁国士农工商艺道文化形成西方文化传入明治维新(1868)开国近代国家成立2第一章秦汉六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第一节海流的造化——传递大陆文明信息3左旋海流图.,4铜铎图.,5铜剑铜矛-史前大陆居民横渡对马海峡7实地..:对马岛与壹岐岛6《古事记,日本书纪记载..考察日本左旋海流:寒流---发源自鞑靼海峡里曼海流在上暖流---发源菲律宾海域黑潮海流在下断桥(朝鲜海峡,对马海峡)半岛南岸>50公里(朝鲜海峡)>对马岛>46公里(对马海峡)--->壹歧岛、日本九州陆地海流急每日24海里小舟极难航进东传至福冈的铜制武器尺寸小实用品日本古代的铜剑铜矛崇拜日本制造的大型铜剑铜矛ü中国史籍关于远古交流的记载王充《论衡》:“成王之时,越裳献雉,倭人贡鬯。
”9第二节徐福东渡——传授中华农耕文明成果11朝天石西归浦正房瀑布12佐贺登陆,吉野里遗址,新宫市13富士山hata14绳纹文化时代到弥生时代 17实地..考察..:佐贺吉野里瓮棺图...:河北千童镇信子节19实地..考察○《史记》中的三处重要记载:《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28年(前219年)的记载《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37年(前212年)记载《史记》卷118《淮南衡山王列传》的记载○徐福3次出海的过程。
BC219年。
BC212年,失败BC209年,成功○徐福东渡的路线及成果:。
韩国济州岛朝天石西归浦正房瀑布汉拿山“岩高兰”。
日本佐贺地区平原广泽传播种稻、医药、染织、冶炼技术。
吉野里弥生时代群落遗址“孚老孚希”。
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天台乌药”。
日本富士山“不死山”“苔桃”。
日本有多处徐福史迹的原因○秦时期大陆移民概况及贡献。
朝鲜半岛重要作用。
日本的秦人后代。
徐福东渡伟大意义第三节金印的证言——汉光武帝册封倭奴国21弥生时代早期册封关系22乐浪郡遗址漆匣子 24奴国朝贡原因 26蛇钮金印讨论 28“汉之倭之奴国王”的理由30埋在志贺岛?31实地..:金印公园..考察○《汉书》中关于日本的19字的记载秦时的乐浪卫满卫右渠平壤王险城前108年汉武帝建朝鲜四郡乐浪真番临屯玄菟乐浪的重要性存在422年朝鲜半岛上的中国文化窗口中日交往的中继站乐浪出土王光之印汉人匣子蜀郡耳杯○《后汉书》中关于赐金印的记载赐印的历史背景辽东郡太守祭彤周边国家归属东汉倭奴国王奉献赐印的过程金印紫绶 57年汉光武帝临终金印的发现 1784年志贺岛甚兵卫龟井南冥○关于金印的讨论真伪问题蛇钮王字质地印文内容倭奴国奴国埋藏方式亡国埋葬祭器保存设施破坏34第四节女王朝贡——魏明帝颁赐亲魏倭王三国是国家级往来的确定期卑弥呼 37朝贡路线图. 38难升米39亲魏倭王印图.伊声耆41-42意义成果狗奴国没来朝贡?汉字(女王,皇子菟道稚郎子) 43细纹多钮铜镜图.○关于《魏志倭人传》陈寿(233-279)生动详细地记述了3世纪的中日往来何为“倭人传”,而非“倭国传”○邪马台国与魏国交往的资格获取-初期的奴隶制国家-女王卑弥乎也是宗教领袖-经济发达有租赋有阶级分化-麾下有21个小国能控制列岛的外交权○邪马台国的第一次朝贡(239)——确立了与魏国的册封关系朝贡的目的:为抗击狗奴国(男王卑弥弓乎)朝贡的时机:曹睿收复朝鲜四郡使者难升米在带方郡官吏的引导下赴洛阳-曹睿颁赐“亲魏倭王”金印带方郡官吏赴日本向卑弥乎颁诏册封关系成立○邪马台国的后三次朝贡(243 245 247)——确立了邪马台国的列岛霸主地位邪马台女王国与狗奴男王国决战列岛-魏国两次送黄幢声援邪马台女王国魏使张政为卑弥乎的接班人壹与撑腰平息战乱-“邪马台YAMATO”即“大和YAMATO”文化交流:人员交流物品交流43..实地..:伊都国铜镜遗迹..考察倭人好镜日本可多见:战国镜—多钮细纹-西汉镜—重圈铭带镜-新政镜—方格规矩四神镜-东汉镜—内行花文铭带镜-三国镜—三角缘景初二年镜48第五节男王遣使——宋顺帝诏除安东大将军古坟时代大和朝廷为抗衡高句丽五王 49266年至421年中日来往中断128年的原因52八次 53原因 54古坟文化陪葬品倭五王55..实物..:稻荷山铁剑(铭文中央王权..考察○邪马台女王国的失利东晋的南缩○倭五王朝贡刘宋的地理环境刘宋占领山东○倭五王遣使的目的对抗高句丽的势力获取铁资源好太王碑 391年好太王破倭军○倭五王遣使的过程五位倭王(赞、珍、济、兴、武)先后谴史刘宋 421—478年共8次273字的表文五王谴使要求加封‘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七国诸国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479年至607年中日来往中断的原因萧齐的南缩倭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彻底失利○骑马民族征服日本的假说古坟文化武具马具○倭五王遣使的历史意义加速了日本列岛统一大业的进程57综述一:中日文字、文学与书籍的交流文言二途万叶假名58平假名片假名59翻译60记纪文学万叶和歌61和魂汉才62源氏物语枕草子63武家文化,五山文学64井町人文化64梁启超王国维鲁迅郁达夫66汉籍69红叶山文库70日本输入中国的汉籍74第二章隋唐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第一节小野丢国书——推古朝力争对等外交75任那遣隋使编“以天为兄以日为弟”77日本强过半岛心理原因 77小野妹子学习 78丢国书原因79裴世清80裴世清访日看出问题“天皇”。
小野妹子再访隋4年‘西天皇,东皇帝’留学生八人。
华夷秩序遭翻译的国书83..实物..:法隆寺佛像圣德太子85青州..考察第二节日廷大化革新——政治经济全盘唐化87 圣德太子《十七条宪法》89大化改新20次遣唐使90-92学习唐政治制度成果-律令近江令(668年)飞鸟净御原令(681年)大宝律令(701年)养老律令(718年)对中国律令的取舍日本古代天皇制封建国家的建立设置班田制教育制度93经济交流主要口岸95唐中日贸易96十二单奈良城金银盘宝饰镜屏风唐三彩图.98..实地..考察..:正仓院 99文物价值特点 101与交流史的关系四:鸟毛立女屏风腊蜜饼香炉投壶图.第三节晁衡与鉴真——西来仕奉唐帝、东渡授戒日皇104遣唐使出发前活动,小字:留学生少的原因105遣唐使到达后收到的欢迎106晁衡和唐人诗忠孝不能两全107遣唐使回日本受到欢迎109藤原河清110沈惟岳清海宿弥喜娘111鉴真荣叡普照道璿(律宗113东渡过程东征传绘卷图.115唐招提寺三大戒坛影响意义116天平文化实物..: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122 实地..考察....考察..:井真成墓志 119实地考察..荣叡碑亭..考察..:阿育王寺、大明寺与唐招提寺建筑图.130...实地晁衡的学业和仕途:学于太学中进士左春坊与储光羲深交 34岁任左补阙。
被玄宗挽留曾任:仪王友秘书监(从三品)卫尉卿接待日本使节。
告老还乡以中方官员的身份作还乡诗漂流至安南李白《哭晁衡》。
回长安避难四川任:镇南都督 766年回长安 770逝世追封潞州大都督。
关于对晁衡两种的评价唐文明乃世界各民族共建第四节空海与圆仁——成功直传法灯、遍尝巡礼艰辛134留学僧多及原因学问僧请益僧135唐代中日佛教交流广泛全面例如建制卢舍那佛教派最澄弘法大师.空海慈觉大师.圆仁圆珍常晓慧运圆行宗睿 136空海为大使与福州观察使书 138西明寺密宗大师.惠果 139空海成就 140圆仁144圆仁意义实地..:青..考察龙寺空海图.148实地..:赤山法华院圆仁中日韩..考察152综述二:中日宗教与思想的交流153派别和尚减震最澄空海荣西兰溪道隆无学祖元道元隐元隆琦155儒学五山新儒学林罗山日本朱子学派“大义名分” 157阳明学中江藤树大盐平八郎,古学派山鹿素行古义学派伊藤仁斋,日本儒学衰原因158道教159最后一行:儒道释三家学说在日本融合164第三章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第一节紫式部撰书——足不出户尽享唐物奢靡华严缘起宋船图.钱弘俶制金刚塔图.170藤原氏与中国交往、唐物史料173实地..:鸿胪..考察馆青瓷碗图.史料八则:1002年藤原为时访华7年藤原道长出席唐物御览式8年藤原道长捎信去中国(寂照)9年藤原道长为天台山大慈寺重建捐资10年藤原赖通(道长之子)赐周史良金11年藤原赖通出席唐物御览式12年周文裔送礼给藤原实资 13年藤原氏一族的名僧—成寻访华。
唐物与贵族生活第二节法济大师奝然、寂照、成寻——身披袈裟扮演外交使节私贸易176比较:秦汉物质文化,汉唐制度文化,宋元宗教文化,明清民俗文化中日间文化交流自北宋起双向交流三批来华日僧奝然宋太宗“天皇无姓”大藏经 179三国传来之释迦像图. 180佛教等思想文化领域与北宋对等交流源信寂照安海解答源信的27问 182寂照与丁谓 183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善慧大师. 187回答宋神宗188诗文考证:诗三首奝然983年来拜宋太宗献铜器十余件《孝经郑氏注》《越王经新义》巡礼五台山带回《开宝敕版大藏经》三国释迦像。
寂照圆寂于中国带来疑问27条北宋南明智礼答复日本安海亦做答复参拜宋真宗献无量寿佛像得圆通大师号巡五台山与丁谓结交定居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