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第三版学习笔记

一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第三版学习笔记

▲包括:事前(实施前)评价;事中评价(实施过程中的跟踪评价);事后评价(实施完成后的后评价)。
三、经济效果评价的程序
◆ 四个步骤(P17):熟悉情况;收集资料(价格、投资等);编制报表;经济效果评价(融资前-盈利能力;融资后-资本金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四、经济效果评价的方案
(一)独立型方案
◆互不干扰、互不相关——绝对经济效果检验(单一方案的做或不做)
四、优劣
◆ 优点:简便,易懂;反映了资本的周转速度;适合于更新迅速、资金短缺等情况。
◆ 缺点:没能反映资金回收之后的情况;只能作为辅助指标。
1Z101025 财务净现值分析
一、概念
1.定义
▲ 用预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ic,将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都折现到技术方案开始实施时(起点)的现值之和。
一、财务内部收益率的有关概念
1.常规的现金流量
▲ 其财务净现值是折现率的函数:式1Z101026-1;图1Z101026
2.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的实质
▲ 技术方案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FNPV=0)时的折现率
3.财务内部收益率的理论数学表达式
(1Z101026-2)
4.财务内部收益率的求算(试算法)
2.各年的净收益不同
▲ 计算公式:1Z101024-3(由线性内插法推导所得)
注意其中的T以及“累计”、首次为正或零。
【例1Z101024-2】某技术方案,其现金流量表的数据如表1Z101024所示,计算其静态投资回收期。
三、判别准则
◆ 若投资回收期(Pt)≤基准投资回收期(Pc),则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
第二步,根据试算法(线性内插法公式),可以得到FIRR:
FIRR=8%+()=8.99%
第三步,由于FIRR=8.99%>ic=8%,所以该方案在经济上可行。
三、优劣
优点:可以反映投资全过程的收益;无需选择折现率,不受外部因素影响。
缺点:计算麻烦;非常规方案会出现多个内部收益率,难以判断。
四、FNPV 与FIRR的比较
I——技术方案投资。
二、判别准则
◆大于或等于基准投资收益率,则可以接受;否则,方案不可行。
三、应用式
(一)总投资收益率(ROI)
ROI=×100% (1Z101023-2)
式中 EBIT——技术方案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
TI——技术方案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全部流动资金)。
1Z101024 投资回收期分析
一、概念
◆ 也称返本期,是反映技术方案投资回收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只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
◇ 技术静态投资回收期是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以技术方案的净收益回收其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年)。
◇ 技术静态投资回收期宜从技术方案的建设开始年算起;若从投产开始年算起,应予以特别注明。
(二)互斥型方案(排他型方案)
◆可以相互替代——绝对经济效果检验+相对经济效果检验(可行-最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技术方案的计算期
1.建设期
▲ 从资金正式投入到建成投产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参考合理工期或建设进度计划)
2.运营期
▲投产期:技术方案投入生产,但生产能力尚未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过渡期。
▲达产期:生产运营达到设计预期水平以后的时间。
1Z101023 投资收益率分析
一、概念
1.基本概念
◆技术方案建成投产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正常生产年份或年平均(变化幅度较大)的年净收益与技术方案投资额的比率;单位投资的年或年平均净收益。
2.基本公式
R=×100% (1Z101023-1)
式中 R——投资收益率;
A——技术方案的年或年平均净收益额;
▲要求: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整个运营期内,累计盈余资金不能出现负值。
◆注意:经营性方案与非经营性方案评价内容的差异:前者,分析三个能力;后者,主要分析财务生存能力。
二、经济效果评价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
▲确定性评价和不确定性评价
(二)按评价方法的性质分类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三)按评价方法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分类
二、还款的方式及还款的顺序
1.国外借款
在规定的期限内,按规定的数量还清。
2.国内借款
先贷先还、后贷后还,利息高的先还、利息低 的后还。
三、偿债能力分析
(一)借款偿还期(Pd)
③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404.06/1840×100%=21.96%
◇ 若总投资收益率或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则适度举债在经济上有利;反之,不利。
四、优劣
◆优点:简便,直观;适合于各种投资规模。
◆缺点: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正常年份的选取主观色彩浓厚;适合于方案评价的初期,以及工期简单、计算期较短的情况。
二、判别准则
◆ 若FIRR≥基准收益率(ic),则技术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
【例】根据表1Z101025所列的现金流量,设ic=8%,试计算其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并判断方案是否可行。
某技术方案的净现金流量 单位:万元 表1Z101025
年 份
1
2
3
4
5
6
7
净现金流量
-4200
-4700
2000
二、判别准则
◆ 三种可能:FNPV>0,获得超额收益;FNPV=0,刚好满足要求;FNPV<0,不可行。
三、优劣
◆ 优点:全面;明确;直观。
◆ 缺点:基准收益率取值困难;不同技术方案需要相同的计算期;难以反映单位投资的使用效率;对运营期各年的经营成果,反映不足;不能反映投资回收的速度。
1Z101026 财务内部收益率分析
◆ 从建设开始年算起,投资回收期(Pt)的计算公式如下:
(1Z101024-1)
二、应用式
1.各年的净收益相同
▲ 计算公式:1Z101024-2
【例1Z101024-1】某技术方案估计总投资2800万元,建设方案实施后各年净收益为320万元,则其静态投资回收期为多少年。
▲ 技术方案的年净收益不等于年利润额→投资回收期不等于投资利润率的倒数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每年必考、题量(比重)很大,大致4-6分的题量;通常是3个或稍多的单选题,1-2个多选题。其中,在2011年的考试中,本部分出现了5个单选题、1个多选题。
【前言】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效果评价的内容;经济效果评价指标;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基准收益率的确定;偿债能力分析。
③投资风险。风险越大,则风险补贴率(i2)越高。
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越大(i3)、物价指数变化率(i3)越大,则基准收益率越大。
因此,基准收益率可按下式计算:
ic=(1+i1)( 1+i2)( 1+i3)-1≈i1+i2+i3(1Z101027-2)
1Z101028 偿债能力分析
◇分析对象是作为财务(融资)主体的企业的偿债能力,并非“技术方案”。但是,方案的盈利、偿债能力对于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评价的思路:技术方案-财务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论证)-科学决策。
一、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内容
1.技术方案的盈利能力
▲计算期内的盈利能力、盈利水平-指标
2.技术方案的偿债能力
▲财务主体-评价指标
3.技术方案的财务生存能力(资金平衡能力)
▲思路: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
2.计算公式
(1Z101025)
▲ 式中的净现金流量,可能为所得税税前,也可能为税后。
【例1Z101025】已知某技术方案有如下现金流量(表1Z101025),设ic=8%,试计算财务净现值(FNPV)。
【解法1】P24
【解法2】
FNPV=-4200(P/F,8%,1)-4700(P/F,8%,2)+2000(P/F,8%,3)+2500(P/ A,8%,4)(P/ F,8%,3)=242.76(万元)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
(四)按评价方法是否考虑融资分类
1.融资前分析
▲不考虑融资方案,分析投资总体获利能力;以动态分析为主。
2.融资后分析
▲思路:在拟定的融资条件下,分析三个能力,以便融资决策。
①动态分析:包括项目资本金、投资各方的现金流量分析,共两个层次。
②静态分析
(五)按技术方案评价的时间分类
550
590
620
650
4
所得税后利润(所得税率为25%)
-50
425
442.5
465
487.5
【解】
(1)计算总投资收益率(ROI)
①总投资
TI=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全部流动资金
=(1200+340+2000)+60+(300+100+400)=4400(万元)
②年平均息税前利润
EBIT=[(123.6+92.7+61.8+30.9+4+20×7)+(-50+550+590+620+650×4)]÷8
一、偿债资金来源
1.利润
▲ 扣除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后的未分配利润;股份制企业,还应扣除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2.固定资产折旧
▲ 投产初期、提取的折旧(资金)闲置,可以还贷(缩短还贷期限);逐步减少比例;最后,以未分配利润归还贷款后的余额“垫回”折旧。
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摊销费(沉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