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竹石ppt课件完美1
人教部编版竹石ppt课件完美1
竹石
一、 郑燮其人
郑燮(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 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出身 贫寒,性情落拓,不拘小节,人多目为狂士。 清潍县知县,“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清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二、郑燮其事
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三绝”。其画秀丽 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诗文讲 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行、草、 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著有《板桥 文集》、《板桥家书》、《板桥诗钞》等。郑板桥在中 国文学史、美术史上有一定地位。徐悲鸿先生说:“板 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 文章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与书画,不但想见高致, 而且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
)。
九、课堂小结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 点,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神,在言 志。作者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 是表明自己不怕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 争的精神。
谢谢
•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 后晃荡 ,小高 担心纸 箱被损 坏;另 外纸箱 里装着 的小昆 虫,在 小高心 中比什 么都重 要,他 要保护 它们。 而且小 高在晕 船,身 体极不 舒服的 情况下 紧紧抱 着纸箱 的。)
三、《竹石》图
四、《竹石》其诗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石① 郑 燮(xiè)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②尔③东 西 南 北 风。
①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 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 道诗。 ② 任:任凭。 ③ 尔:你。
五、注释
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六、《竹石》意思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 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 刮,竹石受到多大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 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 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
(2.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 ,垒出 “海岛 田”撒 下蔬菜 籽、西 瓜籽, 由于没 有昆虫 授粉, 一个西 瓜也没 有结。 今年战 士们用 人工授 粉,结 出小瓜 ,谁知 又被暴 风雨袭 击。那 个唯一 残存的 小瓜在 战士们 精心的 照料下 ,才结 出了第 一个大 西瓜。
•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 了许多 心血。 它凝结 着战士 们建岛 、爱岛 的深情 。)
七、思考问题
•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 •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 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八、课堂练习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郑燮( )
2.解释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任尔( )
3.按要求填空。
《竹石》的作者是( )的诗人
( )。这是一首( )。全诗通过咏
诵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的表达了诗人
•
(3. 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 士的心 田。
•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 小岛无 限热爱 的结晶 ,是战 士们在 艰苦的 生活中 创造出 来的美 好果实 。)
•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 们祖国 的宝岛 ,会不 愿在这 里安居 乐业。
•
体会到战士相信 士们早 已作出 了在海 岛扎根 的打算 ,并努 力地在 这里建 设着自 己的家 园。同 时,又 反映出 他们为 保卫祖 国而不 怕艰苦 ,自觉 在那“ 比大陆 苦得多 差得多 ”的环 境中生 活的高 尚品质 。)
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 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 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 颂的却是人。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 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 “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 征的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 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 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 深刻而意味深长。
•
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 么地方 就一起 体会那 个地方 ,体会 以学生 所体会 到的为 主,体 会表达 出来后 ,让学 生带着 这样的 体会读 书,其 它同学 在这个 同学理 解的基 础上可 以补充 自己的 体会, 加深理 解,再 集体朗 读。
•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