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药食两用食物教学文案

常见的药食两用食物教学文案

菊花茶,凉拌菊花,菊花馅 【注意】体虚、胃寒、便溏者不宜
马齿苋
【性味】酸、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应用】湿热泻痢,热毒痈疖,赤白带下,崩漏,血淋, 热淋
凉拌,炒食,煮粥 【注意】脾胃虚弱、寒性腹泻及孕妇忌食
薏苡仁
【性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湿健脾,利湿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水肿,脚气,淋病,湿温,痹症,肺痈,肠痈


清热解毒:马齿苋、金银花、 清热利咽:余甘子、罗汉果、
鱼腥草
胖大海
化痰软坚:牡蛎、昆布
健脾化湿:茯苓、扁豆、薏 苡仁
驱虫:榧子、乌梅、花椒
消导:山楂、麦芽、鸡内金
芳香化湿:砂仁、藿香 宁心安神:酸枣仁、莲子心 活血:红花、桃仁、玫瑰花
祛风湿:忍冬藤、木瓜、乌 梢蛇
通便:蜂蜜、火麻仁、黑芝 麻
止血:小蓟、槐米、白茅根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收涩:白果、肉豆蔻、莲须 补血:阿胶、龙眼肉、当归
养肝明目:枸杞、决明子、 桑椹
滋阴:玉竹、百合、黄精
补气:人参、甘草、大枣
助阳:覆盆子、丁香、益智 仁
几种常见的药食两用食物
生姜
【性味】辛,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应用】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解鱼蟹毒
常见的药食两用食物
部分药食两用食物功能分类
祛风散寒:生姜、香薷、苏 叶 清热利湿:栀子、淡竹叶、 赤小豆 化痰止咳:橘皮、白芥子、 杏仁 健脾益肾:山药、莲子、芡 实 温里:茴香、胡椒、丁香…
利水消肿:椒目、赤小豆、 郁李仁 行气:佛手、香櫞、苏梗
疏风清热:菊花、桑叶、豆 清热生津:葛根、芦根、青
炒食、炖食、蒸食,百合粥、馅、汤 【注意】体质虚寒、腹泻者忌食
蜂蜜
【性味】 甘,平。归脾、肺、大肠经 【功效】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 【应用】中虚腹痛,肺虚咳嗽,燥邪犯肺,肠燥津亏, 疮疡,烫伤及目疾
直接饮用,掺入其他食物食用 【注意】会助湿滞气,令人中满,痰湿较盛者忌服
龙眼(桂圆)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泡姜、佐料,生姜汤、汁、茶、粥,外用 【注意】表虚自汗及阴虚内热,或热盛之症均应忌用
葛根
【性味】甘、辛,性平 【功效】解表退热,生津止渴,止泻 【应用】外感发热,无汗口渴,头痛,颈强,麻疹不透, 泄泻,痢疾 ,心脑血管疾病
葛粉羹,葛粉粥,葛根茶 【注意】体寒湿重及血压、血糖低者不宜
白菊花
【性味】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 【应用】感冒风热及温病初起,肝经风热或肝阳上亢之 目疾、头晕,疔疮肿毒
炒食、炖食,山药粥、汤、羹、泥、糕、汁 【注意】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实热邪实者 忌用
黑芝麻
【性味】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精血,润燥滑肠 【应用】精血亏虚之脱发、发白、皮肤干燥,便秘
芝麻糊、糕、粥、露 【注意】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忌食
百合
【性味】甘、寒。归肺、心经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应用】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劳热咳血;热病之后余 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症
【性味】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补心脾益气血 【应用】心脾两虚,气血双亏
嚼服、水煮、炖食,桂圆干、汤、粥、羹 【注意】内有郁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
阿胶
【性味】 甘,平 。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润肠通便 【应用】血虚,出血,阴虚,虚劳喘咳,虚秘
炖服,阿胶粥、汤、膏、酒、浆、糕 【注意】脾虚纳呆、痰湿呕吐及泄泻者不宜
枣干、泥、脯、汁、茶、酒,熏、焦、蜜枣 【注意】会助湿滞气、生痰蕴热,令人中满
枸杞
【性味】甘,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滋肾补肝明目,润肺 【应用】肝肾阴虚诸症,阴血亏虚,消渴,阴虚劳嗽
嚼服,枸杞茶、酒、粥、汤 【注意】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多食易上火
山药
【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养肺,补脾肺肾 【应用】脾胃虚弱,肺虚,消渴(肾阴虚症)
薏似仁粥、羹、汤、茶、沙、浆 【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口干及孕妇不宜
赤小豆
【性味】甘、酸,平。归 心、小肠经 【功效】利水消肿,利湿退黄,解毒排脓 【应用】水肿,脚气,黄疸,热毒痈肿,丹毒
赤小豆粥、羹、汤、沙、糕 【注意】阴虚且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忌食
大枣
【性味】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应用】中气不足,血虚,脏躁,与峻烈药同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