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制度的变迁1
中國福利制度的变迁 中國福利制度的变迁
China's welfare system Spring 2011 Art Department Wuzhou College
福利國家的定義
何謂福利國家?其認定由嚴至寬可分為三個層次: 1.具有福利制度的建立,如失業救助、醫療、濟貧等。 (多以此為定義) 2.政府提供用以重分配資源之政策。亦即包含一般的 Housing, Education, Health & Social Security. 3.政府干預所得分配以縮小貧富差距。 Nowadays, every modern industrial state is a welfare state. None permits natural or social contingencies fully to determine the life chances of its members. (A. Gutmann)
*需求不是固定不變的。 **前兩項可由charity groups 發揮作用,但第三項則必 需有政府介入。
4
城鎮福利制度改革問題
立即面臨入不敷出的問題:1998年,收入1,459億 元,支出1,511.6億元。 國有企業與私人企業參與意願落差過大 監督系統不彰,拖欠給付或基金挪用時有所聞 「買斷身份」補償過低,造成社會抗爭事件 遼寧試點混合制雖成功,但社會保險部份仍靠中央 大力的財政支援,很難全國推行。
Public health insurance
7
地方試點成功案例
廣東佛山 - 以家戶為單位加保,每年保費100元,鎮級政府 財政補貼50元,最高支付額為每人6萬元。 廣東東莞 - 由鎮補貼,年度最高支付額為3.5萬元。 浙江烏義 – 大額繳費240,最高支付4.8萬元;小額繳費36元, 最高支付3萬元。鎮補貼54元。共46萬人加保,達全市人口 之74%。 江蘇蘇州 – 長期維持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人均保費為105元 (81-501)元。市補助55%,集體企業補助8%,人民負擔 36%。最高支付額約為5萬元。 都不靠中央與省的資助。
5
城鎮養老保險改革
走向聯合國建議之三層保障制度:
社會保險之公共養老基金 強制性養老金計畫 個人、企業建立之養老保險計畫
退休:走向個人帳戶與社會保險的混合制 以智利為師,發行認可券? 發展企業年金? 以城市為基礎?
6
醫療保險的特質
醫療體系存在高度資訊不對稱 市場失靈 醫療服務的價格非自由市場價格 醫療保險制度的存在,因為第三方支付的原因,會 使醫療服務的價格得以提高。需求者願付價格不明? 未涵蓋部門將因此受累 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 公共醫療制度 Public health care system 公共醫療保險
3
人們對福利制度之需求
1. 2. 3.
4.
維持最低生活限度 濟貧為福利制度之濫殤 (residual model) 社會平等 需要資源重分配機制以求平等 (policy) 社會發展 需要無後顧之憂以追求進步 (institutional ) 社會改造 對於新社會秩序之嚮往 (revolution?)
2
社會改造-新秩序誕生
Ex. 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全盤否定市場分配機制。 政府強力介入就業、所得分配、退休、教育、住房與 醫療等項目。 Basically free/very low charge. However, 因經濟體制的原因導致能夠分配於上述項 目的資源不足。(餅不夠大) **理想或意識型態與實際的執行上有很大的差距。社會主 義國家目前皆向市場經濟靠攏。
8
財政資源重分配
依上述四個案例為基準,每人每年籌資100元, 若政府負擔4/5,則7.5億農民年度財政支出需 500億元,只占2006年GDP的1.5%。 目前中國醫療支出占GDP5.4%,這是財政負擔 得起的,前提為財政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