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计算产业周报(2012年7月版第2期)-成都云计算实验室

云计算产业周报(2012年7月版第2期)-成都云计算实验室

云计算产业周报 (2012年7月版第2期)成都云计算实验室本期观察奥运会开幕在即,云计算却无用武之地。

据奥运会IT维护团队称此次重点在维稳可靠上,不准备应用云计算。

这一消息侧面反映出云计算在应用市场上叫好却不卖座的状况。

究其原因,有3宗罪: 其一:标准缺失话语权本期《云计算标准化中国话语权堪忧》分析较为透彻:开展云计算相关标准是以产业为基础来做的。

其二:技术为王,忽略商业价值《互联网周刊第13期》对此做出了深度分析。

并以此推出云计算2.0时期的到来。

文章中指出了云计算1.0“技术片面夸大化缺乏商业引导”;而云计算2.0“主张从用户出发,搞有效益的云计算”。

其三:API众口难调API之战,在谷歌计算引擎推出后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本期《云计算API之战 最终花落谁家难定引关注》一文较为客观的阐述了API提供者与API使用者在此次冲突中的双重责任。

本周继京东电商云服务平台推出之后,淘宝的聚石塔电商平台也宣布推出,在阿里与万网的协助下将为电商提供强大的IT基础设施和数据云服务,将安全稳定、弹性升级、数据推送、数据集成作为服务标准。

本期信息主要内容云计算行业趋势互联网周刊2012年第13期——云计算2.0云计算标准化中国话语权堪忧云计算势力分布图云计算API之战最终花落谁家难定引关注云计算地方动态重庆“云版图”出炉2015年产值1万亿国内第三个IBM“数字城市”云计算中心在辽源市运行国内首个“云计算”应用机床制造项目启动云计算会议与报告2012江西省云计算及物联网高峰论坛在昌成功举办云计算企业动态阿里推出聚石塔平台云计算与电商合体云计算产品动态HP发售云端显示器无需PC实现商务需求“云计算”助力惠民企业机床改造创新助力云计算曙光第四代刀片TC4600上市云计算相关评论云计算成本问题要如何控制为什么云计算在伦敦奥运会无用武之地OpenStack:是否会像Linux一样缔造传奇 云计算相关技术Red Hat发布基于内存键值存储NoSQL云计算行业趋势互联网周刊2012年第13期——云计算2.0/2012/hlwzk20120701/index.html《互联网周刊》本期封面内容:云计算2.0。

阐述了云计算重心也将经历从技术转向商业的过程。

云计算2.0就是从电子转向商务的云计算。

正如信息化重心从技术转向商业一样,云计算重心也将经历从技术转向商业的过程。

云计算2.0是指,虚拟化的对象从技术资源,转向商业资源。

云端重构和分享的数据资产,从计算、存储这样的技术计算能力,转向客户关系、销售、商业数据挖掘这样的商业计算能力;终端对应的多样化应用,从IT、IT运维这样的技术性应用,转向管理和娱乐这样的业务性应用。

云计算从1.0向2.0的转向,实质是主导权从云供应商向云需求者的转向。

更主要的是,这将是技术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向。

云计算一旦从技术万能论者的掌心中逃出来,下一步就要转向做正事了。

云计算1.0:IaaS:虚拟化的存储能力、计算能力、管道能力PaaS:技术平台能力SaaS:云计算2.0:IaaS:综合数据能力(大数据、普适计算、统一通信)PaaS:业务数据本身的数据挖掘、智慧分析能力SaaS:可参考斯坦福大学教授周晨光教授写的《云:7种清晰的商业模式》 下面是本期目录:云计算标准化中国话语权堪忧/news/company/domestic/11066129/20120712/17312365.html目前,国际上有十家以上组织在推动云标准化的进程,不同的利益团体都在努力争抢在未来的云计算产业中的话语权。

对中国不利的信息在于,在这些领先的云计算标准化制定组织里,中国的企业或组织现在还非常少。

云计算作为由IT领域发起的技术革命,正在逐渐成长为未来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目前正在国内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

但业界普遍认为国内云计算产业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而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各自为战是制约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咨询机构IDC曾发布报告认为,许多和云计算有关的术语、技术接口,不同公司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导致大量数据和服务无法在各公司范围内转移、共享,从而局限了云计算的应用服务范围。

而缺少顶层设计、建设各自为政、难以发挥协同优势等问题,不符合云计算最大限度共享资源、弹性使用的特征。

无可否认,云计算标准化是云计算真正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的基本前提,没有标准,云计算产业就难以得到规范健康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集群发展。

世界上不少主要由关键企业建立的组织正在大力推动云计算标准化,并以此在未来的云计算产业发展中谋取自己的话语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需要云计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互相操作和集成标准,涵盖不同云之间如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公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私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集成接口标准;云计算的服务接口标准和应用程序开发标准;云计算不同层面之间的接口标准,包括架构层、平台层和应用软件层之间的接口标准;云计算服务目录管理、不同云之间无缝迁移的可移植性标准;云计算商业指标标准;云计算架构治理标准;云计算安全和隐私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云计算是开放的,在标准方面一定要有自己话语权,有自己的讲话声音。

对中国来说,如果不制定会吃大亏。

目前,信息技术核心领域几乎被美国所垄断,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没有主导权,其战略选择非常有限。

在云面前,国家信息安全和主流思想文化受到挑战。

云计算的发展将导致全球信息在收集、传输、储存、处理等各个环节上进一步集中,国家信息将在去国家化的趋势中受到严峻考验。

在工信部的指导下,我国云计算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已经展开。

工信部自2009年以来已推动和促进云计算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标准化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组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工作组启动了云计算相关技术和服务标准的预研和规划工作。

不过,工信部一位相关内部人士也曾表示:开展云计算相关标准是以产业为基础来做的,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从标准的角度是大力推进、积极研究,制定一个云计算的标准体系,但是标准的制定、标准的研制来自于企业,来自于产业,来自于产学研的结合。

该人士表示,中国的企业和组织必须不断提高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的参与度,一方面在研究梳理国际云计算标准的基础上,调研中国国内云计算应用及标准化的需求,基于此研究梳理我国的云计算标准体系和产业急需的产业标准,积极开展我国的云计算标准框架的研究工作。

另一方面,以我们现在国内的标准积极参与和推动云计算国际标准的相关工作,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云计算标准化工作中的参与度,促进国内云计算标准工作和国际标准的协调发展。

云计算势力分布图/2012-07-12/143490792.html云计算产业由云计算服务业、云计算制造业、基础设施服务业以及支持产业等组成(分类标准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今年4月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12》)。

一、云计算服务业1、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aaS服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存储服务和计算服务,它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对所有设施的利用,包括处理、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代表企业亚马逊、Rackspace、Dropbox、 AT&T、Softlayer、GoGrid、VMware、中国电信2、平台即服务(PaaS)——PaaS服务提供的是供用户实施开发的平台环境和能力,包括开发测试、能力调用、部署运行等。

代表企业微软、谷歌、红帽、Salesforce、LongJump、CloudBees、Facebook、阿里、百度、腾讯3、软件即服务(SaaS)——SaaS 服务提供实时运行软件的在线服务,服务种类多样、形式丰富,常见的应用包括客户关系管理(CRM)、社交网络、电子邮件、办公软件、OA系统等。

代表企业Salesforce、GigaVox、谷歌、雅虎、八百客二、云计算制造业云计算制造业涵盖云计算相关的硬件、软件和系统集成领域。

1、软件厂商包括基础软件、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的提供商,主要提供云计算操作系统和云计算解决方案。

云计算软硬件制造商通过并购或合作等方式成为新的云计算系统集成商的角色。

代表企业VMware、Citrix、红帽、微软、IBM、SAP2、硬件厂商包含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存储设备、元器件、服务器等的制造商。

代表企业思科、惠普、英特尔、华为、Juniper三、基础设施服务业主要包括为云计算提供承载服务的数据中心和网络数据中心既包括由电信运营商与数据中心服务商提供的租用式数据中心,也包括由云服务提供商自建的数据中心。

网络提供商目前仍主要是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同时一些国外云服务提供商也已经开始自建全球性的传输网络。

代表企业AT&T、T-Mobile、Orange、Vodafone、谷歌、亚马逊、微软、Facebook四、云计算支持产业包括云计算相关的咨询、设计和评估认证机构代表机构Uptime、LEED、Breeam、IBM、甲骨文云计算API之战 最终花落谁家难定引关注/a2012/0709/1369/000001369494.shtml随着上周谷歌计算引擎的声明,云市场中IaaS世界里又多了一个弄潮儿,可是其他的提供商也提供了另一套API。

API或者说应用程序接口,没什么新东西;他们为开发者提供了访问服务的提纲。

这些服务包括云服务,像存储数据、升级数据库、迁移数据、数据排列、服务器开通等。

API在云计算世界中因为其如何使用而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云提供商特定的API类型,他们之间正在出现分界线。

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就造成了一场有意思的对话,客户关注的仍旧是厂商锁定和可移植性问题。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亚马逊Web服务(AWS)现在欺行霸市,让其API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

很多公司使用AWS,使其成为一种“新兴标准”,主要是由于第三方能够支持,还有一些熟练的云开发者,尽管围绕API的IP属于且只属于AWS。

也有一些使用AWS的API克隆出来的AWS,比如思杰和Eucalyptus。

Eucalyptus就是一个AWS的私有云版本,与AWS的API完全一致。

因此,你应该能够从Eucalyptus的技术转移代码到AWS上,而且无需为AWS IaaS公共云重写代码。

因为Eucalyptus就是私有IaaS云。

API战争的另一端站立着其他的云提供商,他们希望圈住快速增长的IaaS市场。

包括惠普、Rackspace、NASA、思科以及其他的加入OpenStack的厂商。

OpenStack提供了AWS的一种替代,是一种完全不同API,利用的是类似的服务。

像访问存储和计算资源。

然而,大量OpenStack环境部署目前仍旧比较少,尽管事实如此,它还是会支撑好几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