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找到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再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的积相等。

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迫切欲望,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习一些数学中的规律,激发对数学的喜爱,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寻找算式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出规律,并会举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1.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2.34543 239676932
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读都一样。

具有这个特点的句子叫回文句,具有这个特点的数字叫回文数。

二、探索规律
1.读读下面的几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算式中的数字都一样。

不同点: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每个因数首尾上的数字也交换了位置。

只读左右两个算式中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类算式的规律。

先计算下面每题中的左、右两个小题,再在()里填上“〉”、“<”或“=”。

(1)12×42= 24×21=
12×42()24×21
(2)34×86= 68×43=
34×86()68×43
(3)36×21= 12×63=
36×21()12×63
2.独立计算思考,引导发现规律。

(1)通过以上的计算与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这3组算式为什么分别相等,
①左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与右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的关系怎样?左右两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的关系又是怎样?(12扩大2倍是24,42缩小相同的2倍是21)
②再看竖式你有什么发现?(每层的乘积相等,比较为什么?)
③你从每个算式中的4个数字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第1个数字乘第3个数字的积等于第2个数字乘第4个数字的积)
3.验证:
我们把每个因数都变成小数,这个规律是否成立?不计算你怎样验证?(验算a×c是否等于b ×d)
(1)3.6×4.2()2.4×6.3
(2)3.2×4.6()6.4×2.3
(3)1.3×2.6()6.2×3.1
4.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哪些口诀有关?
这类题和表内乘法中积相等的两句不同口诀有关。

追问想想:两句乘积相等的口诀有哪几组?
(1×4 2×2 ;1×6 2×3 ;1×8 2×4 ;1×9 3×3 ;2×6 3×4 ;2×8 4×4 ;2×9 3×6 ;4×6 3×8 ;4×9 6×6)
追问: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这几组口诀有什么关系?
追问:根据这几组口诀你能编出具有这种规律的题吗?计算并检验。

例如:1×6=6 2×3=6
12×63=36×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