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陆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西陆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广西陆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

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

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

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C.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D.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人名)任南海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无封地,只有俸禄3.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

该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秦汉以后郡县时代,大一统政府产生,皇帝化家为国,于是管家的变成管理全国行政,封建家庭中的私职变成了大一统政府里的公职。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秦汉实现国家统一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封建经济的发展D.郡县制的实行5.汉武帝的“推恩令”在加强中央集权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A.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B.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C.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D.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6.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A.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D.清代其主导地位被民营手工业代替7.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

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这种变化A.与政府空前强化专制集权相悖B.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容易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8.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A.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B.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9.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一名西班牙官员在写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密信中说道:“许多白银和银币都被运到马尼拉去交换中国的货物,虽然部分仍留在那里,但其余全部被中国商人运走”,这能反映当时A.明政府已放松了海禁政策B.中国对外贸易超过了前代C.中国手工业处于领先地位D.明代存在着严重的“银荒“10.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11.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2.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

”对此句话的正确解释是①这种思想建立在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②叶适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③这种思想反映了商人的利益与愿望④叶适思想对朝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3.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这种状况最可能出现于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14.清初在苏州已有潮商的会馆,其《潮州会馆记》碑文中写到“我潮州会馆,前代创于金陵┅┅敬祀灵佑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

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兼设客厅厨舍。

凡岁时伏腊,祝厘受祉,宾朋叙会,饮爵献酬,咸集于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会馆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特点B.此会馆成为潮州商人联系的纽带之一C.潮商推崇儒雅之气D.会馆是商人祭祀的场所15.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16.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近代中国三种重要的企业类型,它们的共同点有①都属于近代企业②共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都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④都形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赖以进行的经济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由棉布的生产者变为棉布的消费者。

对这种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C.资本主义在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D.这些破产的手工业者为资本主义工厂提供了劳动力18.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延缓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进程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19.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延缓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进程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20.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商业革命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B.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合,结成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外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二:(清前期)苏州机户大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2)材料中的“时势”指当时世界的潮流是什么?“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与材料二的新现象有何联系?22.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材料二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战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材料三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

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四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材料五 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徐中约《中国近代史》(3)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参考答案1.B【解析】古代统治者对地方行政区划不断地进行改变,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维护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故答案为B项。

A、C项只是现象,不是本质,排除;地方行政区划不断变化,不能说明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排除D项。

2.C【解析】郡守县令均是由皇帝任免,所以任嚣是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任嚣的职位是由中央任命,是也不可以世袭,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任嚣任南海郡守,而南海郡守就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朝是中央集权制,所以任嚣的确无封地,只有俸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只有皇帝有权任命郡守县令。

3.C【解析】“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是指中央集权过度,该制度应当是郡县制,故答案为C项。

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较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排除A项;宗法制和世官制不是地方行政制度,与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D项。

4.B【解析】“大一统政府”等字眼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制,所以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家统一和“大一统”政府不能划等号,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到封建经济的发展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而非郡县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