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作文800字【篇一: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不误砍柴工(引用俗语,命题准确)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三(7)班何媛媛一位著名的长跑者在参加一次长跑比赛时,誓要蝉联他的冠军称号。
一开始他便遥遥领先,途径一片沙漠时,他的鞋里进了砂子,他粗粗一倒便又继续他的行程。
但后来却越跑越辛苦,因为他的脚被什么硌着。
此时后面的选手已渐渐追上,他只能忍痛继续跑。
终于在离终点不到300米时,他停了下来,再也迈不开一个步子。
事后,才发现原来只是鞋子里的一粒砂,使他失去了这宝贵的冠军称号。
他后悔不迭,但已无济于事。
别耻笑这位长跑者的无能,他夺过多次冠军,还不能证明他的实力吗?但他为何又失败了呢?就是因为他没有为这次长跑做好准备——未将砂倒尽。
一粒小砂子,使他多年的梦想成了泡影。
事前精心的准备还无必要吗?(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起,是破题说话,引起兴趣。
承,是承接主题,引伸发挥。
转,是换个说法,再说一遍。
合,是做出结论,把话说完。
本篇以一个典型的事例开头——起,“新”、“活”、“深”,既引人入胜,不落窠臼,又紧密切题,恰当引篇。
)其实,这位运动员只是犯了一个我们常人都会犯的错误。
你可曾因着急出门而将钥匙遗忘在家里呢?你可曾因心急找不到方向呢?你可曾……为什么要事后才后悔莫及,为什么不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呢?中国有句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
”由此可见准备的必要性。
(承,是指文章上下句的承接、联系。
安排好段与段之间的合理承应,准确反映事件、事理的内部条理。
)成就事业,既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转,主要指文章内容的转换、表达的变更。
这里转换及时,不拖沓)物质准备十分重要。
建房时,你必须整地,买砂石、钢筋等材料。
若不做好这些物质准备,房子是万万建不起来的。
(如果仓促上马,不定又出一个“豆腐渣工程”)不要因为怕麻烦或惧怕等原因放弃充分的物质准备,否则,接下来你要面对的就是更多的麻烦和畏惧。
就像那位运动员,倒砂虽然麻烦,但失败对自己而言不是个大遗憾吗?光有物质准备还不行,它顶多是块磨刀石,更重要的还得用心理准备来细细地“磨”它。
一个从未在公开场合讲过话的人,要突然坐进直播间,向全国播送新闻,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做好正确的心理准备。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
”正是考前未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的体现。
若有正确的心理准备,你便会有责任感,会自己查漏补缺,弥补不足,对自己的考试负责。
(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建设好正确良好的心理,你离成功还远吗?(论证可以再充实一些,略嫌单薄一些)“找到水源,才发现没有盛它的容器。
”让我们以此为鉴,带着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向成功迈进!(合,是指收束全篇的结尾。
本篇结尾既照应了前文又照应了材料,天衣无缝。
本篇作文49分)万事俱备方能扬帆起航(切题、醒目)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三(7)班昝智华生活的明朗,在于充实;事业的成功,在于奋斗;奇迹的创造,在于开拓;机遇的把握,在于准备。
年轻的我们,意气风发,分外豪迈。
我们本着“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信念,高举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旗帜,迎接着每一天的课题、每一天的难关。
我们往往很多人未曾意识到:自信是根弦,而准备才是那把成功的弓。
(紧扣话题,巧用修辞,富有文彩,有视觉冲击力)记得曾有一位伟人说过:“机会是留给时刻准备着的人的。
”是的,事实何尝不在警示着我们:做好准备,迎接成功!曾有这样一位农民,他勤奋,努力,拼命劳作,因为他知道,勤劳才能创造硕果。
眼看着他一手栽培的苹果园已经红遍半天,欣喜之情溢满胸怀。
可是,一夜过后他就崩溃了:满树的苹果被冰块砸得所剩无几,几只青紫的苹果摇摇欲坠……与此同时,另一位拥有同样苹果园的农民却在欣喜欲狂地做推销,打广告:原味的“冰镇红富士”,味香果嫩,过期缺货。
不消几天,他的苹果就被抢购一空。
为什么同样的努力却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关键是后一位农民坚持每天看天气预报并关注新闻。
因而他早知道第二天是冰雪天气,他也知道现在的“冰镇红富士”正在走俏。
可见,不但要有渴望成功的愿望,还要有上路前的准备。
(事例略繁,已删去一些。
也可多选取一些事例,排比推出,使之具有震撼力)我是一个爱幻想的人,但是我的幻想并不是胡思乱想二是切合实际的准备和思考。
记得刚上高中的时候,不乏有室友向我诉苦:“唉呀,书忘带了。
”“糟啦,橱门钥匙丢在家里了。
”诸如此类,要避免出现这种事情,必须爱思考,爱准备。
我也有过缺乏准备的尴尬事。
记得我曾经起大早去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到了收银台,才发现自己居然一分钱都没有带。
最后,只得无地自容地落荒而去。
曾经中考考政治,快进考场了,可以带进考场的资料却没有带。
这些教训提醒我:万事俱备方能扬帆起航,成功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们。
(联系现实,具有针对性,也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渴望成功,开拓成功,取得成功,需要“准备”为它配音,为它演奏。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切记准备在先。
(仓促了一些,力度不足。
本篇作文49分)为成功充分准备好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三(7)班陆晖上古,有夸父追日一说。
夸父追求光明,但他在经历千山万水之后,终究渴死。
那是为什么呢?他没有为这次成功地追日充分地准备好水。
他的准备不充分,结局只能是在触及太阳的那一刻,颓然倒下。
(追问古代公认的英雄,道人所未道,好!)天下争霸,三足鼎立。
浩浩长江东流水,天下英雄浪淘沙。
曹操,是历史上的一代枭雄。
历尽战事之后,终究殒灭。
那是为什么呢?他没有为这次一统天下做好准备,他缺少了那份宽容信任之心。
他的准备不充分,结局只能是在触及“一统”的那一刻,灰飞烟灭。
(有强加之嫌,可写曹操的某一个具体事例。
其实,“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是的,毛主席在顿悟文化大革命失败因素时,仍保持了一代伟人乐观积极的革命情操。
但历史告诉我们,这次,他失败了。
那是为什么呢?他没有为这次成功地建设新中国做好充分的准备。
他的准备不充分,结局只能是在触及“举国兴盛”的那一刻,郁闷而终。
(涉及当代伟人,多加小心!切勿弄巧成拙)纵观千古真英雄,我们总会为他们的不幸而悲惋可惜。
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衰后人也。
”(引用得好)我就曾因为准备的不充分而功败垂成。
古今中外多少人,曾为黄山的日出惊叹。
而我有幸领略过它的瑰丽与奇幻。
经过一夜漫长的等待,天的尽头微显玫瑰色,一轮含羞的旭日正与西方的明月打着招呼。
多么奇妙的景象啊。
大家都为之慨叹、惊呼。
于是我们就想拿出摄像机记录这大自然最瑰美的一刻。
但伸手入背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
天啊,我居然忘了带!一片落寞之感涌上心头。
我先前辛苦的攀登与漫长的等待,全都白白浪费了。
再次放眼那幻美的云海日出,我的心情无味俱全。
我的准备不充分,结局只能是在惊叹黄山日出之际,苦叹无助。
想要去成功,终究要遭遇磨难。
想要成功,必须充分准备好。
蚕,不会因为经历过蛹而化为蝴蝶,它必须充分准备好成为蝴蝶的一切条件。
鹰,不会因为经历过飞翔而成为天空的主宰,它必须充分准备好搏击风雨的一切条件。
人生,不会因为经历了风雨而见彩虹。
我们必须充分好能使彩虹出现的一切条件。
(亮点语段,比譬精彩)著名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曾写到:“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
”这是对这种现象最精妙的实例。
朋友,你为成功充分准备好了吗?(结尾两段照应材料,反问收束,简洁有力。
本篇作文50分)107回答时间:2009-7-20 12:49 | 我来评论【篇二: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不误砍柴工——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任建宏认识篇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
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要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学生能从中学得到更多的东西,至于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高效课堂”只有更高,永远没有最高,课堂教学虽然有“法”,但永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正是教师的发展之道,是教学科研的魅力所在。
其次,“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责任。
即要求我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
“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该以教师教得如何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取决于学生学到什么,学得如何。
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其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来体现、评估。
效率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受益程度,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课外学业负担方面;效益就是学生所受教育教学影响的深度,其中包括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面。
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
磨刀篇一、学习动机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我们教师的工作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活生生的未成年的孩子。
教学工作光靠教师单方努力是不行的,教师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
要想使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其根本在于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要求。
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基础教育时期是促成或扼杀儿童好奇心的关键时期。
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地继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
小学生在真实的事物面前会有许多的不理解,但是,不理解的东西越多,不理解的思想越能使小学生深感惊奇或诧异,由此出现的激奋、惊奇、诧异就越能够纠正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衰弱、萎缩状态,唤醒正在沉睡的脑细胞,迫使大脑加紧工作,积极活动。
如此,在学生大脑里产生许多“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恢复学生高度的求知欲和好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去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奇和惊讶之感是思考的开端。
学生带着问题、好奇去搜集信息的同时,不但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问题,还博览了群书、增长了才干、增强了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想说,就让学生多说。
好问、好说也是儿童的天性。
他们对自己知道的事情想说出来,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想发问,这是主动求知的表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份天性,为所有的学生创设“说”的条件。
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问题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