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析报告2017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命题情况分析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与2016年相比,总体比较平稳,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无偏题、怪题、难题,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难度适中,充分体现了我市中考化学命题一贯坚持的“平稳为主、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
试题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
试题中知识点分布更加合理,学科特点突出。
在试题的呈现形式上,字叙述更加简洁明了,同时更多应用了图像、表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得试题信息更加直观、指向性更强,便于考生阅读理解。
纵观2017年xx市中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三个特点:1.紧扣双基,重视考查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
2017年xx市中考化学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
如第一大题1-7小题,第二大题11、12、13小题,第三大题16、17小题,第四大题19小题等都是基础题。
2.立足教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程的重要功能。
试题从物质的用途、物质除杂、仪器的使用、能和资的开发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环境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
体现化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如试题2实验仪器、试题16实验装置的考查;试题3关于生活常识的考查;试题4人体健康的考查;试题14国产大飞机材料的考查,试题1光合作用的考查;试题18海水中提取氯化镁的考查。
3.注重实验过程,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科学探究的能力是新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内容。
加强实验考查的力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字表达能力。
2017年中考实验试题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考查,把实验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全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最后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如第12题考察质量守恒定律;第16题考查了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收集,第17考察实验装置的多样化使用;第18题考察了海水中提取氯化镁的实验过程。
如果考生平时注重探究,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相反,平时只知道背“实验”的考生,肯定会面对试题束手无措。
因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考查化学实验的试题占相当大的比例。
涉及化学实验的题目有:第一大题的2、7、8小题,还有第二大题第12、13小题以及第三大题第16、17、18小题。
尤其是第三大题更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的题目。
二、答题情况分析从xx市2017年中考化学阅卷情况看,我县中考化学均分3401,最高分8分,最低分0分。
(一)各分数段人数统计情况(二)各分数段人数占比情况(三)均分前10名学校学校参考人数均分名次淮学校8394421外国语中学114343112郑梁梅初中94941373成学校36240474义兴中学904027红窑中学2663836红日中学63432837五港中学9330738安东学校74630729石湖中学430710各题具体情况如下:第一大题:选择题(没有数据)第二大题:填空题第11、12小题。
满分7分,均分1分,学生典型错误体现在:1.学生审题不清。
如11题用的是序号填空,很多学生写成物质名称,当然也有写化学式并且还写错的,丢了不该丢的分数。
如12题第1问要求填写观察到什么现象,结果很多学生把“天平仍然平衡或者是指针不偏转”写成“质量不变”,还体现在12题第2问的最后一个空,题目中要求“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结果还有很多学生写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各物质质量不变的,没有抓住“本质”两字。
2.语言表述不够精准。
如12题第1问的第2个空,答案应该为“装置没有密闭,或者装置漏气”,结果很多学生写成生成氢气飞了,跑了,意思表达不到位。
第二大题:填空与简答题第13、14题。
满分8分,但学生均分只有4分,学生典型错误主要体现在:1.错别字较多。
如:硫酸铵的“铵”写成氨气的“氨”,溶剂的剂”写成“济”,饱和的“和”写成“合”,滤液的“滤”写成“虚”。
2.数学概念不清。
题目中要求精确到01℅,正确答案应该为286℅,结果答案出现很多29℅、28℅等,当然也有结果直接计算错误的。
3.化学方程是书写错误。
有的把物质写错,如把水的化学式写成过氧化氢的化学式,湿法炼铜原理应该是生成铜,结果学生写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并且“↑”“↓”符号乱用,有的学生都把这些符号用到反应物中。
4.题意理解不明。
蒸发与蒸发结晶根本不懂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3题第2问失分率较高,另外13题第4问控分点,要求回答的要点很多,需要答出3个重要的点才能得满分。
第二大题:填空与简答题第1、16题。
满分7分,均分486分,也是得分比较高的一题,因为这两题相对简单,答案也比较固定。
学生典型错误只要体现在:1.错别字较多。
16题第一个空错别字失分率最高,分液漏斗四个字中除了斗,另外三个字每一个字都有很多人错,如写成“风”,“ 封”,“ 叶”等。
2.基础知识不牢。
主要是1题推断题很多人一个空都没有写,那是因为对光合作用这个反应不熟悉。
基础知识不牢还体现在1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际是一个典型的也是很基础的一个反应。
第三大题:实验与探究题第17题满分6分,均分271分。
学生典型错误体现在:1.对一些固定说法现象记忆不清。
如“着火点”写成“燃点”。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的现象是“由红棕色变成黑色”,不少学生写成“黑色变成红色”。
2.审题不清,如17题第2问的第1个空,题目中写了在热硫酸的作用下,结果很多人在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还把硫酸写到了反应物中第三大题:实验与探究题第18题满分6分,均分128分,也是所有题目中得分最低的一题,典型错误主要有:1.捕捉题目信息能力不够。
如18题第2个问,几乎所有学生都把氯化钠漏写了。
2.审题不清。
第一个问写的是名称,很多学生都根据习惯写了化学式。
3.错别字。
很多学生“搅拌”两个字写错。
第三大题:计算题第19题满分6分,均分33分,题目难度不大,并且题目都已经给出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计算的工作量,但得分不高,典型错误主要有:1.审题不清。
如第一个空没有化成最简比,还有就是算错的。
2.计算能力不足。
3Nal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2Na2Fe4钠质量计算错误。
3.答题不规范。
有的考生计算时不列比例式,根据方程式计算时没有将已知量、未知量上下对应,不知道是否保留一位小数。
从阅卷中学生失分的情况分析看,主要问题体现在:1.卷面中的错别字较多,特别是关键的字而导致失分。
2.化学用语方面:(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写错或不规范,(2)离子符号写不正确,与化合价混淆。
(3)化学方程式中不配平或配平错误、条状态未注明。
3.语言表达错误、不完整、不规范或者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不能正确使用化学专有名词、术语描述问题而失分。
4.不认真审题或审题不清,概念模糊,思维片面,导致不按要求回答问题。
.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不透,综合分析能力不强,无法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综合试题,答题不着边际。
6.实验综合能力不够扎实,字表述不具体、不完善。
7.计算题书写不规范,格式不完整,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导致后面的结果全错。
三、2017届初三学科备考情况分析1.规划复习,明确目标,落实到人,稳扎稳打。
每所学校都制定了确实可行、措施得力的复习迎考计划,知识输理、专题复习、综合模拟,回归教材,每个阶段复习都有复习计划,和运行时间表,复习内容、重点难点和复习策略。
教案、练习、试卷编写落实到人。
2 延续传统开展活动,渲染气氛鼓舞斗志开展“走进堂,共筑辉煌”活动,2017届初三化学的复习迎考工作在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分别在外国语中学、郑梁梅中学、淮外国语学校进行了三次“复习、习题专题研究” 教研活动,邀请6位骨干老师开设了6节示范,另外请三所学校的备组长介绍了复习迎考地经验和复习计划,针对乡镇中学的实际情况,还请成绩优秀的石湖中学的老师分享了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我邀请高中组顾云涛主任分别伸入安东学校、第四中学、实验中学调研堂教学情况,指导复习工作。
3注重细节抢前抓早,结合学情注重效果在复习研讨会上要求各校在备、讲解、评讲等方面做好细致工作。
备:我们以中考要求为导向,深钻教材及考试说明以及复习要求。
坚持降低重心抓基础,严格训练促能力;选题:选题立足实际,贵在求精,量适度适宜。
重点、热点内容以各种题型或多种角度的变化出现在不同的试题中,力求抓好基础分取胜,不选高难度、高强度题型。
讲解:我们的讲解抓点带线,理清知识系统,我们在基础知识上求灵活题。
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基础性题,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我们注意练习基础性试题,练进度,练规范,练适应能力。
评讲:评讲有典型性、启发性,抓住倾向问题,热点问题,薄弱环节,反复强调。
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精讲,提高评讲的效率。
四、2018届初三堂教学工作建议在以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几方面,以期在2018年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紧扣程标准、深挖教材教材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答题的知识点基本上都于教材,而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从中考成功经验表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中考就可以得高分。
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中考说明的要求认真落实,并尽量查找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上的漏洞。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学生就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取得中考的胜利。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获取相关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