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参考答案1 我们爱你啊,中国【我尝试】1.jǐshuòzhuānɡchún táo tuò2.裹盎飘渺澜工俊(1)春意盎然(2)波澜壮阔(3)银装素裹(4)天工巧夺(5)清奇俊秀3.这首诗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光辉的成就。
作者分别从“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五个方面赞美了伟大的祖国。
【我探究】4.这首诗主要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第2-6节分别从“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五个方面具体歌颂了祖国。
5.提示:还可以歌颂祖国灿烂的文化,如:我们爱你,闪烁着思想光辉的诸子百家,崇尚清谈名士的魏晋风流,飘逸优美的唐宋诗词,充满诙谐俚语的元曲,体现市民风采画卷的明清小说。
【我挑战】6.烁峨壮豪潮瓷妆宏7.(1)欣欣向荣(2)浓妆淡抹8.傣族西藏人民吐鲁番哈密维吾尔回族示例:傣族的泼水节9.(1)自豪自满(2)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我们是强大的自豪【我拓展】10.(1)祖国自己(2)作者用“炉中煤”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郑成功【我尝试】1.liào bàyìlián qiàlí shòu bì2.(1)慷慨激昂(2)横行霸道(3)惊恐万状(4)载歌载舞(5)喜出望外(6)负隅顽抗载歌载舞喜出望外负隅顽抗横行霸道慷慨激昂惊恐万状3.课文介绍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
【我探究】4.因为郑成功收复了祖国的失地台湾,并帮助台湾人民重建家园,让台湾本土的高山族与汉族的关系更加融洽,所以说他是“民族英雄”。
5.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我挑战】6.残酷必胜融洽庞大密集关系7.(1)冒驾冲围(2)画去:zhénɡchénɡ(3)险要地势或某种条件。
样子。
(4)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团团围住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人狼狈不堪的下场【我拓展】8.(1)英勇的邓世昌(2)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大部分士兵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感受:邓世昌与士兵同生共死,他死得其所,死的重于泰山。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尝试】1.línɡfèn kuànɡnífèi zhènɡyǔ bó2.(1)D E A C B(2)B A E A D(3)C C B A D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指肖邦想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篇课文写的是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音乐家肖邦不得不告别亲人和老师,带着祖国的泥土离开了祖国。
在法国巴黎,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当得知华沙起义失败时,他悲愤地写下了《革命练习曲》。
弥留之际,肖邦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39岁的肖邦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我探究】4.他这么做是为了告诉肖邦,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5.“弥留之际”指即将要死亡的时候。
肖邦至死都没有回到祖国,所以他要在去世之前告诉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他强烈的爱国情感支撑他“紧紧握住姐姐路德维卡的手”的。
6.(1)无论……都……(2)因为……所以……(3)尽管……还是……(4)不仅……而且……7.(1)1830年11月的一天华沙肖邦肖邦的老师和同学们为他来送行(2)郁闷痛楚他要告诉肖邦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3)紧紧地握住深情地深化肖邦和老师的情感【我拓展】8.(1)“这样的情景”指贝多芬身旁的人都能听到远处的笛声,而他却听不到。
(2)为了艺术,他牺牲了平庸的私欲,战胜了一切不幸。
(3)贝多芬战胜贫困、疾病、孤独耳聋等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创作出《命运交响曲》等传世名作。
4 古诗两首【我尝试】1.(1)tìjìluòwūqī zǐwú2.卷曲试卷还价还有好人爱好传世自传4.(1)诗圣诗史生平第一快诗(2)9000多绝笔示例:《沈园》《游山西村》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在边远的四川忽然听说官兵已经收复了河南、河北一带,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激动的泪水就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妻子和孩子,脸上哪里还有愁容,我信手胡乱地收拾起诗稿和书籍,高兴地简直要发狂。
在白天里我放声高歌,畅饮美酒,多想趁着这明媚的春光和家人一起返回故乡。
立刻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过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路过襄阳,便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
《示儿》:虽然我知道人死后就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了,但是仍然很悲痛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天了。
等到朝廷军队平定收复中原的那一日,家族祭祀的时候你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啊。
【我探究】7.“喜欲狂”的意思是欢喜得快要发狂了。
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漫卷诗书喜欲狂”可以体会到这种心情。
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听说失地收复之后欣喜若狂的感情。
8.从《示儿》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爱国之情的,《示儿》则是通过“悲”来表达爱国之情的。
【我挑战】9.(1)B (2)B (3)B (4)C (5)A (6)C10.(1)回头再看妻子和孩子,脸上哪里还有愁容,我信手胡乱地收拾起诗稿和书籍,高兴地简直要发狂。
(2)虽然我知道人死后就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了,但是仍然很悲痛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天了。
12.(1)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到家乡统一安定(2)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3)喜悲爱国13.因为他心念国事,相信国家一定有统一的一天,所以即使在他死后,也要让儿子告诉他这个消息。
【我拓展】14.(1)杜甫的《春望》通过景物的触目惊心来表现战争带给诗人的痛苦。
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通过天气的阴沉来表现作者对收复祖国河山的决心。
15.(1)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6.示例:热爱祖国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我们生活生长在这个哺育我们的国家,当她遇见危难的时候,我们有义务保卫她。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伸冤巴黎屋脊硕果融洽开拓遮蔽驻军镰刀忧虑二、zài hénɡpádì dao dì dào sūn zi sūn zǐ三、1.观望 2.仰望 3.眺望 4.盼望四、1.战国编钟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2.记叙文明收复台湾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对郑成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3.19 波兰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俄国法国巴黎革命练习曲将他的心脏带回祖国4.唐杜甫宋陆游爱国情感一喜一悲五、1.上下X xuán 心七③2.别了,我爱的中国对祖国依依不舍3.(2)√4.“我”的誓言是如果帝国主义的军舰在“我”归来的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第二单元(5-8课)5 负荆请罪【我尝试】1.(1)qīnɡjùchún yōnɡwǔzháo(2)①唇枪舌剑②毫不畏惧③针锋相对④寸步不让⑤顾全大局⑥若有所悟2.本文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我探究】4.作者是通过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人物的不同表现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圆括号内的词语能够起到提示读者了解人物形象的作用。
【我挑战】6.(1)蔺相如和廉颇两蔺相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情景动作神态(2)战国时代廉颇负荆蔺相如负荆请罪(3)蔺相如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如果没有他,赵国会被秦国趁机欺负,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国破家亡。
【我拓展】7.(1)负荆请罪(2)蔺相如说:“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两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趁机来打我们。
”(3)示例:想象合理,符合人物特点特点,语句通顺即可。
6 最后的姿势【我尝试】1.shùzháo tān hàn āo xuèyōu quán2.城市、乡村遭受破坏之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往下陷,沉陷。
说明、解释。
震动,摇撼。
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坍塌废墟震撼生死攸关诠释【我探究】5.“最后的姿势”是指谭老师在生死攸关之际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名学生,并为此付出了生命。
我感受到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和他高尚的人格。
【我挑战】6.洗漱废墟震撼凹陷诠释赞颂7.(1)示例:死生契阔生死相依出生入死(2)示例:危在旦夕千钧一发十万火急(3)示例:刹那眨眼须臾8.(1)语言描写(2)动作描写(3)神态描写9.示例:地震发生后,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人民解放军挽救了众多的生命。
10.(1)不仅……而且……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英雄不死精神千秋(2)栩栩如生舌灿莲花(3)“最后的姿势”蕴含了谭千秋老师格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4)在生死攸关之际,谭老师做出了生命的最后抉择,用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表现了他无私的爱。
11.救援人员老师学生示例:爸爸,您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为您感到骄傲。
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不会让您操心,我也会照顾好妈妈和奶奶,长大后会像您一样,做一名好老师。
【我拓展】12.(1)垮塌诡异若有所悟毫发未伤(2)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这样的姿势是为了保护她身下的孩子。
(3)因为这一幕包涵了母亲对孩子无怨无悔的爱,是人世间最动人的真情。
(4)示例:在灾难面前,你们变得无比的坚强,再也没有什么困难是你们战胜不了的。
请振作起来,和我们携手共度难关,重建美好家园。
祝你们幸福快乐!7 船长1.(1)xièháo suōpōu xúnínɡlǚsuǒ(2)①井然有序②忠于职守③履行④肇祸2.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诺曼底”号轮船正常航行中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的猛烈撞击,情况万分危急。
第二部分:第3-28自然段。
具体描写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29、30自然段。
写哈尔威船长指挥救出60人后,自己却随着“诺曼底”号沉入大海。
3.哈尔威船长是一个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
【我探究】4.通过当时情况的危急更能从侧面凸显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惧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他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