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第3 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2 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课本:化学反应原理
一、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鲁科版版化学选修4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对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延伸和拓展,为学习盐类水解等知识做好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离平衡概念。

能运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并会运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分析与应用,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科学探究对化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难点
电离平衡常数的有关简单计算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讲练结合
六、设计理念
在教学方法采用六人一组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
生的特长,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七、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1.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什么?
【课堂引入】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想一想电离平衡是如何建立的?电离
平衡的特点?
【新课讲授】以工业合成氨为例,回顾化学平衡的建立,让学生思考醋酸
的电离平衡如何建立,得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

CH3COOH
CH COO- + H+
1.概念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称为电离平衡状态
3.电离平衡的特点:
【提出问题】如何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怎样定量的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强弱?
向学生引入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的概念。

【新课讲授】
一、电离平衡常数
1.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
各种的浓度的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

说明:a.电离常数服从化学平衡常数的一般规律,它只受
影响。

b.电离常数表征了弱电解质的,根据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

2.弱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通常用K a 表示。

例如:CH3COOH H++CH3COO-
K a
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酸性越;反之,酸性越。

例如,氢氟酸、醋酸、氢氰酸(HCN)在室温下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 a(H F)=6.8×10 -4 m o l·L-1 ,K a(C H3COO H)=1.7×10 -5 m o l·L-1,K a(H CN)=6.2×10-10 m o l·L-1,K a的数值表明,这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多元弱酸的电离是进行的,每一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常数,通常用K a1,K a2…来表示。

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逐级且一般相差10 倍以上,所以其水溶液中的H+主要是由
电离产生的。

对于弱碱来说,电离一步写成。

弱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数通常用
表示。

例如:N H3·H2H-K b=
【课堂活动探究】
1.下表是常温下某些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
则0.1 m o l·L-的下列溶液中,p H最小的是()
A.HCN B.HF C.CH3COOH D.HNO2
2.已知弱电解质初始浓度和转化浓度求算电离平衡常数:
25℃时,在1L0.2mol/L 的HA 溶液中有0.001mol 的HA 电离成离子,该温度下HA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3.已知弱电解质初始浓度和电离平衡常数求算PH
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Ka 为1.7x10-5mol/L,浓度为0.10mol/L
的CH3COOH 溶液达到电离平衡时的【H+】。

课堂活动探究二和活动三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小组讨论后派出小
组成员进行讲解、板书、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提升】已知25℃时,氨水的Kb=1.7×10-5 m o l·L-1,计算0.1 m o l·L-1 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OH-]
也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知识加深理解与
深化,做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