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实录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曾学过一首词,叫——生:(齐答)《忆江南》。

2师: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3预备起。

配乐梦江南生:(齐背,放课件)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师: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

4它的作者是代的张志和拿出你的手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渔歌子师:读一读。

生:渔歌子。

师:真好。

“子”在这里读第三声,不读轻声,再来一遍。

生:渔歌子。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生:词牌名。

(课件)5师:词牌名有什么作用?生1: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每一行的字数。

师:是的,还有谁来补充?生2:词牌名还限定了词的类型师:也就是说词牌名规定了词的——生:形式与字数。

师:词和诗不一样,它的句子有的——生:长。

师:有的——生:短。

师:所以,词还有一个名字叫——生:长短句。

二、初读诗词,把握节奏。

师:好的,同学们,拿出课本,按照自读要求来读这首词。

(出示自读要求)6生自读。

师:请你来把要求读一读。

生:第一遍,不读错字,口齿清楚;第二遍,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第三遍,试着读出词的韵味。

师:好,开始吧。

生:自读。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请你。

生:读词。

(课件7)师: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

这首词中“塞”字是多音字,它既可以读,西塞山,是山名,塞是平舌音。

还可以读塞子,也可以读,堵塞。

还有两个词不常见,一个是——生:“箬笠”。

师:知道“箬笠”是什么吗?生:这两个字都是竹字头,应该是竹子做成的……(犹豫,说不出来了)师:你很会观察。

这两个字和“竹子”有关,是竹子编成的。

生:“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用来挡雨和阳光。

师:很好。

“箬笠”就是竹子编的帽子,斗笠。

课件9“箬笠”这两个字是形声字,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吗?(熟字加偏旁、编故事)师:还有一个词,他读得也很准——生:蓑衣。

箬笠蓑衣都是避雨工具,相当于今天的雨帽和雨衣,书上注释里面也有,其实,联系注释也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呀。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师:古人吟诗诵词喜欢击掌打节拍,还喜欢踏歌,就是用脚打节拍。

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

师示范、领读、生拍手读。

(课件出示画了节奏的古诗)10师:示范、领读,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一起拍手读。

师:真好师:词的节奏大家读出来了,古人读词还讲求韵味儿。

怎么读呢?遇到第一声、第二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拉长一些,在遇到第三声、第四声字的时候,我们把声音——(生接)缩短一些。

生情不自禁地试读起来。

师:不——需——归——一声字拉长一些。

谁愿意来试一试?生:读出了词的韵味。

师:把掌声送给她。

一起来一遍,好不好?生:齐读。

师:真好,词的节奏和韵味儿就这样被我们读出来了。

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师:孩子们,读过这首词你有什么感觉。

指名1感觉这首词写得很美。

师:什么美呀?生:景物很美。

师:你们也都有这种感觉吗,请同学们快默读一下这首词,看看词中都有哪些景物描写的那么美?请同学们找一找,把它们圈画出来,生默读课文,找、圈,师巡视。

画好了直接把手举起来。

师:好,已经有同学找到了,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你都在词中发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生1:我发现了“西塞山”。

师:嗯,西塞山。

师:你眼中的西塞山是什么样的?生:连绵起伏的。

这个词好。

师板画山师:你眼中的西塞山是什么样的?(郁郁葱葱)在山前有什么景物?生:有白鹭师:,鹭也是个生字(课件)板书白鹭的鹭字,鹭字是什么结构呀?上下结构,我们在写鹭字的时候,要把上面写得扁一点,下面写得长一些,这样才美观,请孩子们在本子上将鹭字写三个,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呀?周子芊领说: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宽,胸离桌子一拳远。

写好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鹭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是多么的神奇呀!同学们好好写字,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那么是什么样的白鹭?谁来说说。

生:自由翱翔的白鹭。

师:让我们看到了白鹭的动态。

真棒。

师:还能给这个词加点声音吗?生:欢叫的白鹭。

生:引吭高歌的白鹭。

师:谁能把西塞山前白鹭飞这个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把你们刚才说的这些都用进去。

生:在云雾飘渺的西塞山前,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着。

生:在翠色欲流的西塞山前,一只只白鹭在翱翔。

师:你的描述啊让我想起了杜甫《绝句》中的一句诗——一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真不错!师:那近处还有哪些景物呢?生汇报(桃花)出示课件12师:什么样的桃花?生:婀娜多姿的桃花。

粉红的桃花,争奇斗艳的桃花。

师:桃花开在哪里呢?生:婀娜多姿的桃花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盛开着。

师:接着说。

溪水里还有什么?想看鳜鱼长什么样吗?(放课件13)形容一下?生:(肥美的)生:水里养着肥美的鳜鱼。

师:想象一下,水中鳜鱼游动的样子生:鳜鱼正在水里嬉戏玩耍呢!多自在呀。

师:那你能读一读吗?生:桃花流水鳜鱼肥师:你读得真美。

师:看着眼前这美景,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我们想象着画面来一起读读。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声:边读边想象画面可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啊。

师:是的,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连起来说。

生:婀娜多姿的花在清澈见底的小溪旁盛开着,水里养着肥美的鳜鱼。

师:说得很清楚了。

还有谁来说说?生:火红的桃花映着碧绿的流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水中,肥美的鳜鱼正悠闲地游来游去。

师:她的描述让我想到了白居易的一句词——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对了!很好!师:在这么美的春景里,来,伸出你的小手,想象一下柔柔的微风,蒙蒙的细雨,这些景物在蒙蒙细雨中。

好像笼罩了一层纱,我们仿佛来到了仙境。

这时,雨丝落到手中你有什么感觉呢。

(凉爽痒痒的很舒服)师:在这柔柔的微风,蒙蒙的细雨中有谁在江边垂钓?细心观察的同学说说渔翁张志和是什么打扮,青箬笠。

绿蓑衣。

师:假如你是渔翁张志和置身这样的美景中垂钓,你愿意回家吗?生:不愿意。

师:为什么?生:景色让人陶醉师说,你都流连忘返了是啊,能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垂钓,真是一件美事,所以词人说生接:青箬............师:在这如画的世界里,一个人在斜风细雨中垂钓,可真是悠闲自在呀。

师: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美景,难怪张志和的好友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这样称赞道:读: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课件)师:是啊,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山水画呀。

张志和真了不起,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呀。

(板书)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美丽的画卷,师生合作读全词,怎么读呢?请看[出示课件15]老师把这一首词的每一行分作了两个部分,你们读黑色的,老师读蓝色的。

注意听清楚我是怎么读的?明白了吗?生:明白!师:预备,起![生与师对读,师着意把“不须归”三个字悠长地读]师:你看,我们注意词的停顿,这叫有板有眼,这样一读,词的味道就出来了。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味道,为这幅春景图又增添了诗情画意。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到这词中美景去亲眼看看。

好,让我们随着词人一起乘坐一叶扁舟,一起走入这幅美丽的画卷中看视频16(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西塞山云雾缭绕,一群白鹭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发出清脆的鸣叫。

近处,潺潺流水中鳜鱼自由自在地游着,岸边的桃花开得争奇斗艳,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此时的渔翁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过去,忘记了一切。

完全陶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了。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张志和,你会怎样吟诵呢指名读(一男生)师:有板有眼读出了味道,你就是词人小张志和呀(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

)(读出留恋悠长的感觉会更好)男孩子读一读(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不须归”得的特别好)师:好一个不须归的老人哪!男同学读得太有味道了,我给大家配上音乐我们一起读生〔课件17配乐朗读,语调中呈现出了词的意境〕:西塞山前……斜风细雨不须归。

听你们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四、走近山水,贴近词人。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愿意归去吗?生:不愿意。

师: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哪,让我们走近张志和,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过起了隐居生活,常年不回家。

他的大哥张松龄,很担心弟弟在外面隐居忘记回家。

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用了渔歌子的词牌,自己读读,看你都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18: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真好。

会读了,读懂了,那就更了不起。

哥哥在叫弟弟干吗?生:哥哥在叫弟弟回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它写道: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一个字。

生:还。

师:是啊,哥哥叫弟弟快些回来,那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我用词来问看看你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师:贤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齐答: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悠长地]:不——须——归——师:贤弟呀你为何不归?为何不归?生1:因为风景太美了。

师:是啊,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舍得回来呢?生2:我觉得是那边风景太美了,让张志和觉得留连忘返。

师: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和你们一样,一心向往这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他厌倦了朝廷的争斗,留恋于山水之间,据唐书张志和传中曾这样记载: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

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生不会)鳜鱼会上钩吗?(生:不会)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了很多很多,你觉得他钓到了什么?生:他钓了一些休闲回来,让他自己的心平静。

他钓到了什么?生:他钓了一些快乐回来,让他自己的心灵愉悦。

师:是啊,厌倦了官场的明争暗斗,生:因为鱼儿很多,不用鱼饵,自己就自投罗网了。

[众笑]师:这是一个神仙在钓鱼啊!他更钓到了一份——生:悠闲自在。

多么富有诗意的答案呀,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呀。

同学们张志和对于能否钓到鱼已经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这春天的美景,是这无拘无束、心志平和的田园生活。

这就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生接:心志平和师:让我们记住这位了不起千古词人生接:张志和师:让我们记住这首千古名词——生接:渔歌子。

起。

生齐诵配乐课件19师:真好,听得出来,这首词是从你们心中流淌出来的。

同学们读得很有味道。

师:这首词还可以唱出来,还是首歌呢!想唱吗?生:(齐)想!师:下面我们全班来跟着音乐一块来唱一唱。

生:(音乐响起,学生跟唱)视频课件20师:好听,真好听!这就是咱们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读、讲、唱都行。

师:孩子们,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里老师祝愿你们都能习千古经典,与圣贤交友。

做个博学多才的人。

板书:渔歌子景诗情画意人悠闲自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