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编辑学1

新闻编辑学1

第一章新闻编辑工作概论第一节新闻编辑工作与媒介形态变化一、报纸的出现与新闻编辑的确立在新的历史时期,报纸编辑面对的是更加开放、也更具挑战性的新环境。

首先,社会变革加剧是报纸编辑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其次,媒介种类与数量的递增使报纸编辑面对压力强大的市场竞争环境。

再次,现代科技发展是报纸编辑处在崭新的技术环境。

二、媒介变迁与新闻编辑的发展19世纪40年代,电报技术发明成功,70年代电话技术又发明成功,为电子媒介的出线奠定了基础。

1907年,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物理学家德福雷斯特研制出三极管,使无线电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语言广播的产生成为可能。

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公司电气专家弗兰克·康拉德主持建立的广播电台在匹兹堡正式播音,呼号KDKA。

这是美国第一个另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也是被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

两次“广播热”:第一次热潮源自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原广东二台)的开播,这是国内第一个专业广播电台。

“珠江模式”的诞生和推广为中国广播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系列台、专业台的推广改变了中国广播长期以来只能在四级纵向发展的局面,开拓了横向发展的新空间,同时拓展了广播媒介的功能。

第二次热潮起始于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

东方台是与上海人们广播电台并列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广播电台,它的出现打破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省一台的格局,开创了同省市同类广播电台相互竞争的新时期。

全国各地专业台、系列台纷纷建立,1993年被称为“广播年”。

无论是珠江经济台的成功,还是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崛起,都标志着广播经营理念的变革和新闻采编业务的创新。

1958年,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宣告成立。

有学者将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口播新闻阶段。

从BBC正式播送电视节目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出现最早的电视新闻,都是有记者编辑写稿,播音员读播,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评论家评价当时的电视新闻是单调、冗长而又沉闷的。

电视新闻的第二个阶段是影片新闻阶段。

电视新闻以形象画面为特点的传播历史。

70年代以后,电视新闻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电子新闻摄录阶段。

电子新闻采摄手段的运用,使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采访报道能够摄录同步,是电视新闻拜托了新闻电影的模式而有了自己的语言。

电视新闻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卫星传送阶段。

通讯卫星传播极大的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覆盖面,使其成为观众最多、最有影响的新闻媒介。

20世纪90年代,卫星上天、有线落地已成为我国电视传播与接受的主要方式。

电视网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带动了电视新闻改革,继70年代创办的《新闻联播》、80年代创办的《与思考》等新闻栏目之后,中央电视台1989年推出的,经济半小时》、1993年推出的《东方时空·焦点时刻》、1994年推出的《焦点访谈》和1996年推出的《新闻调查》等一系列著名的新闻栏目,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也促使新闻性栏目在全国各地的电视节目中比重越来越大,地位不断提高。

2003年5月,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了新闻频道,新闻频道的节目主体是新闻和专题,每逢整点有新闻,全天24档。

这一频道尤其重视以现场直播的手段对国际、国内重要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向观众报道。

ENG的应用,使电视新闻告别了完全依赖电影胶片的历史,简化了电视节目制作程序,缩短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时间。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系统应用于传送稿件和字幕制作等,再次提高了电视编辑的工作效率。

90年代,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进入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克服了ENG设备只能顺序看片,不能随意挑选画面的缺陷,同时大大丰富了电视制作手段,提高了电视画面质量,节省了编辑制作的时间。

崛起于20世纪后期的国际互联网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载体。

(网络媒介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综合媒介,它集印刷媒介、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还具备前几种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

一是信息容量之大无与伦比。

而是它提供的人际交流界面,是信息传播由单项式变为双向互动。

三是互联网络的全球化,是网络传播能够跨越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信息传播范围无限的扩大了。

)网络新闻及信息服务的探索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1987年美国《圣何塞信使新闻》首先将报纸通过互联网发行,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电子报纸。

1995年,教育部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进入国际互联网,成为我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

1995年,《中国贸易报》正式上网,成为中国第一家上网发行的日报,国内媒介大批上网的序幕由此拉开。

传统媒介走进互联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翻版阶段,即将印刷版直接搬上网络,除了版面设计不同外,内容与母报并无区别。

第二阶段是变化阶段,网络媒介开始自觉地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来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取舍。

第三阶段是综合发展阶段,网络媒介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媒介,综合了多种媒介形式,包括声音、图像、影响、动画等。

新闻编辑工作在网络媒介诞生之后,进一步发展,表现出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对各类传统新闻媒介编辑业务的融合和整合,即将报纸的文字、图片、版面编辑方式和广播的音频编辑、电视的音频与视频编辑相融合,同时根据网络的传播特点进行整合,形成真正的多媒体传播模式。

第二种趋势是新闻编辑业务与新闻信息采集的一体化趋势。

即使在专业化的网络传播媒介中,由于网络传播追求实效性、将球互动性的特点,也在促使新闻采集与编辑一体化。

网络新闻编辑除了编辑新闻稿和涉及新闻网页外,还兼做部分采访和全部的新闻发布方作。

网络新闻从传统的采写、编辑、发布分离的方式向采编合一、编发合一的无纸传送、网络下载和打印的方向发展,大大降低了新闻产品生产的成本。

“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原则,是指“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形势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的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形式的发展。

“形态变化”原则,是指新媒体绝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它们都是在旧媒介的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

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

“增值”原则,指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新闻编辑工作内容及其流程一、新闻编辑工作的种类及内容新闻编辑,从广义上应该包括所有对新闻作品进行编辑加工的人,今天在网络传播活动中,任何一个在网络上发布新闻信息的人都有可能扮演这个角色。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同时,报纸作为一种公开出售的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流通实现其价值和实用价值,因此又具有商品属性。

报纸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是由报纸生产和报纸销售两大系统有机组成的。

报纸生产包括产品设计、信息采集、编辑和制版印刷等多环节,参与这部分运作的主要有记者、编辑、排版录入人员、制版印刷工人等;报纸销售包括向读者出售报纸和向广告商出售广告版面两方面,参与这部分运作的主要是发行部和广告部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广告代理公司和邮局、报刊发行公司等完成广告版面和报纸的销售任务。

负责报纸编辑出版工作的组织机构就是报纸编辑部。

编辑部既管编报,又管经营,广告部、发行部都是报纸编辑部下辖的二级部门。

报纸编辑部的最高领导人失总编辑,最高领导机构是编委会,编委会是由正副总编辑和一些重要编辑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

总编辑与编委会对各专业部和各个版的领导,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主要通过“采前会”与“编前会”制度来落实。

报纸编辑工作是报纸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设计和编辑报纸。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报纸编辑工作:报纸编辑工作指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报纸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策划、编稿和组版三部分。

策划指报纸的整体设计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编稿指分析与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组版指配置版的内容和涉及报纸版面。

新闻编辑的策划是指对报纸新闻版面包括新闻性专版的整体设计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编稿是指分析与选择新闻稿件,修改和制作新闻标题;组版是指配置新闻版的内容和涉及新闻版面。

(一)按管辖范围和责任大小划分1、总编辑2、编辑部主任3、版面主编4、版式编辑5、新闻编辑6、校对(二)新闻编辑工作按业务程序划分1、日班新闻编辑2、夜班新闻编辑3、内务编辑(三)新闻编辑工作还可按编辑内容的专业划分,可分为政治编辑、文教编辑、经济编辑、体育编辑等等。

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包括:新闻信息载体设计、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展示、新闻互动与公共交流的组织与引导。

新闻信息载体设计是宏观的、前期性的新闻编辑业务,具体包括对报纸新闻版组或新闻版(含新闻性专版)的定位与设计、对广播电视新闻频道或新闻栏目的定位与设计、对网络媒介的新闻频道或新闻栏目的定位与设计。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中观的、贯穿传播活动全过程的新闻编辑业务,具体包括对各个时期新闻报道选题的决策、对报道方案的设计,以及对新闻报道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调控。

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是微观的、更加具体的新闻编辑业务,具体包括了对所有表现形态的新闻作品的选择、修正和核查把关。

二、新闻编辑工作流程新闻编辑工作流程是指新闻编辑工作各工序安排的程序。

报纸编辑部中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内容结构、版面形象和风格特色;设计报纸的各个新闻版及专栏;设计和组织目前阶段的重大新闻报道;微观操作阶段:分析、选择新闻稿件;修改新闻稿件;制作新闻标题;配置新闻稿件;编排新闻版面;校对、签发。

接受信息反馈和处理各类信息是这一流程中贯彻始终的一项工作。

第三节媒体融合进程中新闻编辑部的变化一、媒体融合在西方国家的早期实验“协商模式”——“合作分类模式”——“合作操作模式”二、从“互动”到“一体”的中国媒体战略(一)“报网互动”,报纸与网站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进行合作。

最早的互动是报纸借助网络技术进行新闻信息传播活动。

报网之间的内容复制是另一种简单的互动模式。

更进一步的互动是报纸与网站合作进行新闻报道。

报纸与网站共同开设新闻栏目,是一种更趋于稳定的互动模式。

报纸与其他网站进行战略意义上全方位媒体合作,也是报网互动的一种有效模式。

(二)“报网一体”,报纸与网站的整体融合2008年10月,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网络中心,2009年3月,杭州日报网正式开通上线,从此结束了《杭州日报》作为单一纸媒的历史,报网合一的新媒体宣告诞生。

“报网一体”的主要特征有:报纸与网站及其他媒体终端如手机报等设计的一体化、新闻生产流程的一体化和新闻采编机构的一体化。

从“互动”走向“一体”的改革,是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在现阶段的主要融合态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