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查体40654

神经系统查体40654

(去皮层强直表现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去脑强直表现四肢伸直、 肌张力增高或角弓反张)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3、瘫痪体征
通过观察自发活动减少可判定昏迷患者的瘫痪肢体, 偏瘫侧下肢常呈外旋位,足底疼痛刺激下肢回缩反应 差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征。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4、脑干功能 头眼反射:轻扶患者头部向左右、上下转动时眼球
咀嚼肌运动:首先观察有否颞肌、咬肌萎缩,再用双手压紧
双侧颞肌、咬肌,让患者做咀嚼动作,感知肌张力、肌力,两侧 是否对称等,再观察患者有无下颌偏斜,如下颌偏斜提示该侧翼 肌瘫痪。
反射:角膜反射(细棉絮轻触角膜外缘,出现瞬目动作 )、下
颌反射(患者略张口,轻叩击置于其下颌中央的检查者的拇指, 引起下颌上提) 受试侧三叉神经麻痹,双侧角膜反射消失; 下颌反射正常人不易引初,脑干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反射增强。
. 跟膝胫试验:取仰卧位,上举一侧下肢,用足跟触及对侧膝盖, 再沿胫骨前缘下移。小脑损害抬腿触膝时出现辨距不良和意 向性震颤,下移时摇晃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眼时足跟难 寻到膝盖。
.闭目难立(Romberg)症: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 闭目。后索病变: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稳闭眼不稳, 即Romberg(+);小脑病变:睁眼闭眼均不稳,闭眼更明 显,蚓部病变向前后倾倒,小脑半球病变向病侧倾倒。
皮质下侧视中枢(脑桥) 破坏性病灶:表现为向健侧凝视
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 破坏性病灶(如脑出血):表现为向病灶侧凝
视 刺激性病灶(如癫痫):表现为向健侧凝视
瞳孔大小
瞳孔受动眼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动眼神经支 配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开大肌,使瞳孔散大。
瞳孔散大:多见于动眼神经受损(如大脑幕切 迹疝),当视神经病变失明及阿托品中毒时瞳孔也散
屈曲成直角,检查者于膝关节处施行伸直小腿,如伸 直受限并出现疼痛,大、小腿之间夹角<135度,为 kerning阳性。
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试验:颈部征(患者仰卧
屈颈时出现双侧髋、膝部屈曲);下肢征(一侧下肢 膝关节屈曲,检查者使该侧下肢向腹部屈曲,对侧下 肢亦发生屈曲)。
. 脑膜刺激征
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运动为主,尚支配舌前2/3味觉)
. 面肌运动:先观察额纹、眼裂、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
然后再让患者做蹙额、皱眉、瞬目、示齿、鼓腮和吹哨等动作, 观察有无瘫痪及是否对称。周围性面瘫导致眼裂上、下的面部表 情肌均瘫痪,中枢性面瘫只造成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或面神经本身受损所导致的面部肌肉 的麻痹。中枢性面瘫:皮质脑干束受损,见于脑血管病等)
4、病理反射:是锥体束损害的确切体征,常与下至
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同时存在。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1、眼征 2、疼痛反应 3、瘫痪体征 4、脑干功能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1、眼征 瞳孔:如一侧瞳孔散大、固定提示该侧动眼神经受
损,常为钩回疝所致;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提示中脑 受损、脑缺氧和阿托品类中毒等;双侧瞳孔针尖样缩 小提示脑桥被盖损害如脑桥出血、有机磷中毒和吗啡 中毒等;一侧瞳孔缩小见于Horner 征,如延髓背外侧 综合征或颈内动脉闭塞等。
和脑桥上部
光反应(±)
脑桥下部 共济失调或 针尖样,
无运动
迟缓或下肢屈曲
和延髓上部 叹息样呼吸 光反应(±)
(潮式呼吸:表现或大或小的过度呼吸,间以短暂的呼吸暂停;长吸式呼吸:吸2-3次呼1 次或吸足气后呼吸暂停)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一、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二、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三、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的定位诊断
眼底:有否视乳头水肿、出血
眼球位置:可推测脑神经受损,如一眼球内收或
外展障碍,提示该侧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瘫痪;双眼 球分离说明双动眼神经受损,眼球内聚提示双外展神 经受损。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2、疼痛反应
用力按压眶上缘、胸骨检查患者对疼痛的运动反应, 有助于定位脑功能障碍水平或判断昏迷的程度。单侧 或不对称性姿势反应提示对侧大脑半球或脑干病变, 健侧上肢可见防御反应,病侧则无,观察面部表情判 断有无面瘫。疼痛引起去皮层强直提示丘脑病变或大 脑半球占位性病变从上方压迫丘脑,去脑强直提示中 脑受损。
Babinski征:用竹签轻划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小趾跟
部足掌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屈,可伴其他足趾扇 形外展。
Chaddock征:由外踝下方向前划至足背外侧 Gonda征:用力下压4、5趾,数分钟后突然放松 Oppenheim征:用拇指和示指沿胫骨前缘自上向下用力下滑 Gordon征:用手挤压腓肠肌 Pussep征:轻划足背外缘
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桡反射 膝反射 跟腱反射 Hoffmann征
颈5-6 颈6-7 颈5-6 腰2-4 骶1-2 颈7-胸1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跖反射 肛门反射 角膜反射 咽反射
2、浅反射

胸7-8

胸9-10

胸11-12
腰1-2
骶1-2 骶4-5 桥脑 延髓
3、病理反射
*昏迷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
脑干损害的定位
损害水平 呼吸模式
瞳孔及光反应 反射性眼球运动 对疼痛运动反应
间脑 潮式呼吸
小,光反应(+) 浮动,运动充分 伸展过度
中脑
潮式呼吸或深呼吸 居中,固定不规则 只有外展运动 去皮层(上肢屈曲,下肢伸直)
中脑下部 长吸气呼吸
针尖样,
只有外展运动 去大脑(四肢伸直)
Ⅲ动眼神经 Ⅶ面神经 Ⅺ副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Ⅷ听神经 Ⅻ舌下神经
动眼 滑车 外展神经(共同支配眼球运动)
. 检查内容: . 外观:观察眼裂是否对称,有否上睑下垂、眼球前突
或内陷、斜视、同向偏斜。
. 眼球运动:让病人头部不动,两眼注视检查者的手指,
并随之向各个方向运动,并检查辐辏动作。观察有否 眼球运动受限及受限方向和程度,有无复视和眼球震 颤。
大。
瞳孔缩小:多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受损(如脑桥 出血),镇静安眠药时也出现。
光反射通路损伤表现
患侧瞳孔
损伤 神经
直接
一侧视神 无 经
一侧动眼 无 神经
间接 无 有
三叉神经(主要支配面部感觉和咀嚼肌运动)
面部感觉:用圆头针或棉签测试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痛温觉
和触觉,两侧内外对比。分周围性和核性感觉障碍,前者病变区 各种感觉缺失,后者呈葱皮样分离性感觉障碍。
肌力
肌力分级:
0级: 完全瘫痪。
1级: 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
即肢体不能抬起。
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极: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 正常肌力。
共济运动
. 检查方法:
. 指鼻试验 :嘱患者用示指指尖触及前方距其0.5米检查者的示 指,再触及自己的鼻尖,用不同方向、速度、睁眼与闭眼反 复进行,两侧比较。小脑半球病变可见指鼻不准,接近目标 时动作迟缓或出现意向性震颤、辨距不良。感觉性共济失调 睁眼指鼻时无困难,闭眼时发生障碍。
临床意义:
脑膜刺激征阳性主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炎、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深昏迷时可消失。
如颈强(+)而kernig(-)称为颈强-kernig征分 离,见于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和小脑扁桃体疝等。
二、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Ⅵ外展神经 Ⅹ迷走神经
神经系统查体及其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检查内容
一般检查-------意识状态 精神状态 脑膜刺激征
颅神经检查 运动系统检查 感觉系统检查 反射系统检查 植物神经系统检查 周围神经损伤检查
意识状态(评价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及意识障碍程度)
分级 对疼痛反应 唤醒反应 无意识自发动作 腱反射 光反射 生命体征
嗜睡 (+,明显) (+,呼唤) +
. 味觉:面神经瘫痪可使舌前2/3味觉丧失。
三、运动系统
检查内容: 1、肌肉形态和营养 2、肌张力 3、肌力 4、共济运动 5、姿势与步态
肌张力
肌张力: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肌张力增高: 折刀样强直:多见于椎体束损害. 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椎体外系损害. 肌张力减低: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反射系统损伤临床意义
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反射弧径路的任何部位
损伤均可引起。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重要体征。
2、深反射增强:当锥体损伤束损害时平面以下的
深反射增强或扩散。深反射亢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的重要体征。
3、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由脊髓反射弧的中断或
锥体束病变引起。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均可引起。 注意深昏迷、麻醉、深睡时浅反射也可消失。
. 共济运动
. 临床意义:
. 睁眼准,闭眼不准多提示深感觉障碍(感觉性 共济失调)。
. 睁眼闭眼均不准,多提示小脑病变,也见于前 庭病变、额叶病变。
. 前庭性共济失调常伴有眩晕、呕吐、耳鸣。 . 额叶性共济失调常伴有中枢性轻偏瘫、精神症
状。
5、步态
痉挛性轻偏瘫步态:见于一侧锥体束损害。 醉汉步态:见于小脑 前庭 或深感觉传导径路损害。 慌张步态:见于帕金森病。
+
+
稳定
昏睡 (+,迟钝)(+,大声呼唤) +
+
+
稳定
昏迷浅昏迷 +-来自可有+
+
无变化
中昏迷 重刺激可有 -
很少
-
迟钝 轻度变化
深昏迷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