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及文化考察总结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徐豪2010年9月今年7月23日至8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外国语学院及国际学院副院长汪顺玉教授领队的一行15人赴英国伦敦大学进行的学术英语教学学习及英国文化的考察任务。
在英方的周密安排下,在短暂的一个月时间里,所见所闻的一切,令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现简要总结于下:一、初步印象英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发源地,历史上曾出现因工业化而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世界八大公害之一的伦敦烟雾、泰晤士河鱼虾绝灭事件,但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古老的伦敦正变成一个空气清新、环境美丽的城市,泰晤士河的水质亦明显改善。
人类、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在英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访问所到之地,深深感到英国的工业基础实力雄厚,虽然面临经济危机的影响,但给人扎实、稳步的坚实感觉。
伦敦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国际性都市,不同种族、宗教、不同肤色的人在这里和睦相处。
在伦敦能听到和正在被使用的大约有一百多种语言,这种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交融,在语言与商业、宗教与饮食等方面都有反映。
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伦敦大学成立于1836年,现设有60多个学院。
伦敦大学以医科闻名,英国每三名医生中,就有一名毕业于此。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创立于1916年,是欧洲的亚非研究中心,为在校的3000多名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
伦敦1917年成立时名为东方学院,后来因为增加非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项目,才改为现在的名称。
课程设置从预科到博士,涵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其学术专业人员不论在人数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都居于世界之冠。
教职员和学生比为1:12,每位学生都可获得高度的个人督导。
在校学生四分之一来自世界110余个国家,其中一半的学生就读于本科生课程,40%读研究生课程。
在2004年春季的英国大学排名榜上高居第四位。
学校位于伦敦中心,方便前往西区参加文化活动,并且毗邻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的大学,是欧洲研究东方和非洲的中心。
学院图书馆收藏全世界最丰富的亚洲和非洲研究资料。
这里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任教的地方。
青年老舍也在这儿度过了五年的教学生涯,并由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国际性是这个学校显著的特点,学院早期培养了相当数量的外交官,如今依然是欧洲研究东方以及非洲问题的中心之一,并且是世界上这一学科研究领域中拥有学者最多的一个学院。
亚非学院的图书馆是全国性的亚洲、非洲资料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此类资料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
这儿的图书开架借阅,因为靠近新建的英国国家图书馆,所以各国的学者也要到这里来顺便看看。
100多万册藏书中以东方学、法律、历史、社会学、东南亚语言方面的书籍最为齐备。
其中的中文书库还藏有许多中国古籍珍本和孤本。
无论在研究和收藏方面都具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伦敦大学SOAS学院位于伦敦市中心Bloomsbury, 所有的院系和学术活动都位于大学在伦敦市中心的校园内。
中心建筑是一幢现代的建筑, 带有画廊和教学住宿,西区和主要学生设施都离得很近。
三、TEAP英国学术英语课程介绍:课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并为日后在学术英语环境下的学习打好基础。
该课程分为5个等级。
每个级别都针对学生的四项技能(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
课程内容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在英语学术环境下的论文写作、研究、批判性思维以及口语表达等能力。
学术写作技能专业写作:总结、论文、报告及学期论文学术写作惯例笔记及释义学术(强化)阅读技能略读、寻读及速读主旨及特定信息阅读阐释图形、图表学术材料(文章及课文)阅读理解听力技能课堂理解观看视频文件及做笔记口语表达技能建立自信辅导课及讨论会发言参与小组展示口语表达技能研究技能学习技巧时间管理作业准备课堂笔记引用和参考选修课学生可以从下面一系列的课程中选择适应其个人兴趣及个人技能需要的选修课。
常见开设的选修课有:雅思预备课程——听力与口语雅思预备课程——阅读与写作写作技巧拼写矫正课程口语技能英国文化研究从艺术中学英语学习方式全日制,持学生签证的学生每天上课5小时持其他签证的学生可选择上午课程或全天课程学制课程从5到25周不等,视学生的深造课程需要及英语水平而定。
考核方式两种考核方式:每5周进行水平考试以确定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水平(占总成绩的50%)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课堂测验、作业及口语表达(占总成绩的50%)老师会根据学生各项测试的得分为学生分班。
老师会在每10周课程开课时对学生的测评项目及课程需要提出要求四、英国高校教学特色1.职业倾向性英国的大学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就业。
所学课程紧紧把握就业市场的需要。
几乎没有一门课是无用的,如果毕业生的就业率低,这个学校的生源和发展就有问题。
2. 紧跟时代潮流英国大学没有统一教材,学生也没有课本,学生的课本是整个图书馆里的书。
导师总是千方百计地选择最新的、最有发展前景的、就业率最好的内容来教。
教学内容由导师来安排,而不是学校。
3. 注重动手能力英国教学课程比较注重课程和实际的结合,经常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加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所以,英国大学的考试不是太多,但学生大量的课程设计(Workshop &coursework) 和现场讲解展示(Presentation)较多,它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教学方法多样性通过小班授课、辅导小组、研讨小组和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英式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导师的充分支持。
这些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游戏、解决问题、做项目、实践操作、同伴辅导、计算机辅助学习和模仿等等。
5. 充分发挥创造性英国的教学方法以课程设计(Workshop &Coursework) 和现场讲解展示(Presentation) 多而著称。
作业题目多以实际问题为主,这类即需要亲自动手,小组协作和发挥想象力,又无标准统一准答案的课后作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力。
英国的考试对答案的标准与否要求并不太严格,特别是在一些文科专业的考试中,甚至没有标准答案。
老师鼓励学生拥有个人观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对一个问题阐述的有理有据,他可以比照搬书本的学生得更高的分。
毕业论文更是让学生在三个月的时间中将他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的淋漓尽致。
6. 小组合作交流英国教学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英国大学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沟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教学严谨性英国大学在学术上具有十分严谨,事实求是的精神,越优秀的大学对于学生作业真实性的要求越高,因为这一点在英国的教学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了抄袭和剽窃,违反了规定的学生将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处罚。
8. 教学课程类别具体方法根据课程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类:1.演讲课一般一天仅一节,通常持续一个小时。
导师在台上讲一个课题,学生在下面记笔记。
发讲义,列出主要要点条目,分条解释。
为更远的研究和讨论介绍新观点。
列出一系列课后参考书的名字,以及应该看从哪一页到哪一页。
2.辅导课由助教老师和几个学生甚至一个学生。
目的集中在:你现在正在做的有关所学内容的作业。
你已经完成的作业。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讨论会讨论一个预先布置的课题。
老师通常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短暂的在讲台上发言Presentation。
然后收集和分析不同的观点,最后由老师归纳补充。
争论很激烈。
目的是学习从不同角度、挑剔地分析问题。
4. 独立学习研究大多独立一人完成;有时候项目太大,由一个3-6人的小组分工完成,小组定期开会,互相讨论。
目的在于:发展挑剔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发展研究技巧。
(查阅大量有关的书或文章)。
允许调查一个课题在较详细的内容,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5. 写在独立研究过后,学生可能需要写课程设计(workshop &Coursework),几乎每门课都有1--2个(workshop &Coursework,它是评估你的该科目学习成绩的主要内容。
一个项目的准备、发生、发展、运作、素材收集、分析、解释等等。
学生写的应该能让一个无专业知识的人或专业知识很弱的人,能够清晰的看得懂和理解写的东西和表达的观点。
学生必须在Coursework后列明所参考的书名、作者、出版日期。
可以引用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意思,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不得抄袭作者的或者是同学的,否则被视为很严重的问题。
6. 学生成绩评估方法:Workshop 几乎每门课都有1-2个。
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小组项目Presentation五、英伦文化考察感悟终于有机会游历英伦三岛,在英国的大街小巷中体验独特的英伦风情。
回想这段时间走过的英国景点和遇到的那些形形色色的英国人,有一些不同的感受值得记录下来。
这次先说说我的伦敦见闻吧。
绅士风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精神特征,而每一种精神特征都必然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其形成这种精神特征的历史根源。
谈到英国人这一特殊的民族群体,我们首先会想到他们的绅士风度。
关于绅士风度在一些简单口语中完全可以体现出来。
比如Ladies & gentlemen,Lady first!等等。
绅士风度的最大特征就是:conservation,politeness,以及showing respect to females。
众所周知,英国最有实力、执政时间最长的党派即为保守党(the Conservative Party)。
而且,英国人非常崇尚传统的观念及制度,而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远低于其他欧洲国家的民族。
在英国,君主政体仍旧被保存下来。
英国的国歌仍旧是“God save the queen/king”(天佑吾王、女王)。
直到今天,一些有名望的人仍旧希望从女王那里得到诸如:“公,候,伯,子,男”之类的封爵。
英国律师戴假发,穿长袍的习俗也一直留传至今。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和天然气用于室内保暖和取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完全代替了煤火的使用。
但一般英国人的居室内仍旧设有虚设的炉壁。
英国人的保守怀旧心态在此可见一斑。
这对于一个文明现代的发达国家来说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礼貌、缄默是英国绅士风度的又一表现。
英国人非常讨厌喋喋不休的“侃大山”(free talk),即使同他们聊天(casual talk),话题也是很讲究的:家庭、身份、年龄、工作甚至事业都被认为是他们的私人生活(private life),别人无权干涉过问,否则,就违背了他们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西方有一句谚语:“英国人的家就是他们的城堡。
”英国人特别讲究尊重每个人自己的“个人天地”,因此,天气(the weather)成为英国人永恒的话题。
这里有两方面原因。